平谷區領導為「金水灣生態教育基地」揭牌
【香港商報網訊】5月16日,北京平谷金海湖鎮黑水灣村大金山腳下,「金水灣生態教育基地」揭牌儀式莊嚴舉行。平谷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汪明浩、區人大主任劉軍、區政協主席閆維洪、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紅艷等為「金水灣生態教育基地」揭牌,宣布金海湖淘金文化習俗正式列入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水灣淘金文化」成為帶有地域符號的文旅資源,昔日的黑水灣從此變身「金水灣」。
揭牌儀式上,中關村創新戰略聯盟與黑水灣村簽訂幫扶戰略協議,計劃依託「金水灣淘金文化」資源,將大金山開發成特色文旅項目,把黑水灣村打造成惠民、富民、樂民的「金水灣」,讓群眾從大金山的綠水青山中淘出新的金山銀山。
平谷區金海湖鎮黑水灣村北的「大金山」,金礦資源豐富,採金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大金山腳下的黑水灣村已有600多年歷史,是平谷遠近聞名的「採金村」,高峰時期全村1800多村民里90%以上從事與採金相關的活動,水土流失、水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2004年,國家禁采黃金後,受利益驅使,盜採行為時有發生。 2016年「5.14」黑水灣礦區突發盜採礦難,造成了6死1傷的慘劇。平谷區委區政府痛定思痛,決心向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全面宣戰,賦予鄉鎮「吹哨」權, 通過「吹哨」,鄉鎮行駛聯合執法召集權,公安、國土、水務等16個區級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各相關執法部門及時響應,在規定時限內到達執法現場,根據現場情形分析問題、分解責任、確定執法時序,及時有效執法,做到「事不完,人不走」,破解了基層管理難題,首創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獲得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評價,並從北京市開始向全國推廣。
2017年月起,平谷通過開展「雙安雙打」專項行動,肆虐多年的「挖金、挖山、挖河」行為得到徹底根除,大金山盜採現象絕跡。同時組織村民實施百萬畝大造林,鎮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狍子、狐狸、狼等野生動物開始在這裡繁衍,金海湖水質20年來首次達到地表水二類標準,廣大村民也實現了從挖山挖河、破壞生態到護山建設生態、保護生態的轉變,村民積极參加護林隊,投身百萬畝造林工程。
「我們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黑水灣打造成為『金水灣』,用勤勞的雙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把祖輩留給我們的金山守住、守好、建好,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好。」黑水灣村黨支部書記賀慶澤說。
揭牌儀式上,平谷區農業農村局、園林綠化局、應急管理局、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宣布了最新的「人居環境治理、平原造林、應急管理、醫養聯動」等配套發展政策,為「金水灣」下一步地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側記:北京最後的採金人 70歲採金老把頭成為非遺文化傳承人
北京最後的採金人、70歲採金老把頭關宗友
「2004年,國家關閉了金礦,那年我花三年打成的採金巷道,眼看就要有收穫了,但國家有法律下令禁采,咱就得遵守,發完了工人工資,我再也沒去過這座大金山。」黑水灣淘金文化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群體代表人關宗友,回憶過往的採金生涯,有講不完的故事。
關宗友,今年70歲,是黑水灣村德高望重的採金老把頭。2004年以前,老關的採金隊,走南闖北,採金手藝不僅名揚黑水灣的大金山,在內蒙古、吉林、密雲、灤平等金礦區,也享有聲譽。「重信義,講規矩,眼光好,手藝巧。民間採金『專家』。」村民們這樣評價老關。關宗友的金礦隊,有30多名工人,祖輩採金,一身手藝全靠多年積累,熟悉大金山的環境,掌握古法煉金技藝。
「採金需要開山,開山需要炸藥,開山洞,打巷道,以前的大金山幾乎看不到植被,遍地都是碎石。別的村每天是鳥語花香,我們村每天是巨雷聲伴隨着『沙塵暴』。」對比今天黑水灣的人居環境,老關不禁感慨萬千。
以前常年在全國「指導」的老關,每到一處景點,都會聯想到自己的家鄉。「金礦關了,不能就這樣廢棄了,裏面有那麼多的採金故事,採金手藝,為啥不能變成景點呢?」這成為老關心裏揮之不去的一個夢想。
不久前,村裡開始打造「金水灣生態教育基地」,要更大力度保護生態環境,還黑水灣綠水青山。村書記賀慶澤找到關宗友,準備授予他「黑水灣淘金文化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體代表」稱號,大力發展文旅產業,開發大金山文化,形成生態產業,帶動村民轉型致富。
「習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盼着我們黑水灣的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藍,盼着景區建成的那一天早點到來。如果需要我,我可以作為一名義務講解員,為遊客講講過去的故事,展示民間的採金手藝。70歲了,我又可以上崗了。」關宗友說。(林彬彬 楊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