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發佈會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4月13日,《中國傣葯志》新書發佈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據了解,《中國傣葯志》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牽頭,聯合西雙版納州傣醫醫院、版納葯業有限責任公司、普洱市民族傳統醫藥研究所、德宏州中醫院等單位,歷時5年編著完成。
本書基於對我國傣族地區全覆蓋式實地調查和對歷史文獻記述傣葯的系統梳理,首次全面系統整理我國傣葯基源1666種,使我國傣葯從原記載的不足500種增加至1666種,進一步夯實了傣醫藥理論基礎,實現了傣葯資源的跨越式發展。可以說是目前記錄我國傣葯種類最多、篇幅最大、資料最全的民族藥專著。
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杜寒冰致辭
推動西雙版納州傣醫藥發展
傣醫藥早在1983年就被確定為我國四大民族醫藥(藏、蒙、維、傣)之一,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傣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我國傣族與東南亞地區的民族有着通醫、通葯的歷史,也使傣葯廣泛流傳和交融於泰國、緬甸、老撾等東南亞諸國,是超越國界的世界傳統醫藥寶庫中的珍品。
據介紹,傣醫藥南葯作為西雙版納州重點支柱產業之一,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其產業發展,提出了《西雙版納州傣醫藥南葯產業發展規劃 (2016-2030)年》(西政發【2017】11號),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傣醫藥南葯「聯內通外」的傳統歷史優勢,加大與東南亞各國傳統民族醫藥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把傣醫藥南葯發展成為雲南省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民族醫藥。
《中國傣葯志》
目前,全州傣葯南葯種植面積18.07萬畝,產值達9.61億元;研究制定了114種傣藥材標準並頒佈實施,填補了傣葯無標準的歷史;開發傣葯製劑43種,獲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製劑批文並批准進入省級醫保目錄;傣醫傳統療法睡葯療法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在傣醫藥的挖掘整理方面已出版了《中國傣醫藥叢書》、《傣醫四塔五蘊的理論研究》、《中國傣醫傳統經方整理研究》等專著。
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杜寒冰表示,《中國傣葯志》的出版發行,完成了《西雙版納州傣醫藥南葯產業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相信該書的出版必將為西雙版納州傣醫藥南葯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為促進我國傣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及推動西雙版納州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和東南亞國家傳統民族醫藥的交流合作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