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在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剛過的金秋九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墾區視察,深入田間地頭、調度中心、科技園區,看生產、問民情、話改革,對農墾定位、發展戰略和深化改革、糧食生產、綠色發展、農業科技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描繪了藍圖,具有強大的戰略力量、實踐力量、感召力量,墾區上下歡欣鼓舞、精神振奮,更加堅定了加快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按照總局黨委部署要求,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墾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對於全墾區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心無旁騖加快發展,奮力建設“三大一航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徐學陽
一、深刻學習領會“農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始終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在視察過程中,總書記感慨北大荒建設到這一步不容易,讚歎北大荒為中國人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大作用,感歎“今天來到這裡,很鼓舞信心,鼓舞鬥志”,強調“農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墾區深化國有農墾體制改革,穩居中國農業企業“龍頭”地位給予高度讚揚,對幾代北大荒人70多年來開發建設北大荒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和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給予高度評價,深刻闡明了北大荒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全面肯定了墾區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體現了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墾區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置身國家宏大發展戰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謀劃改革舉措和發展戰略,牢記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更加自覺地承擔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範區、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安邊固疆的穩定器的重大歷史使命,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六屆黑龍江綠博會上,徐學陽向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賈玉梅介紹北大荒特色產品
二、深刻學習領會“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更好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幹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蹄疾步穩推進農墾改革,始終當好農業領域國家隊、排頭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國情墾情,順應時代要求,對破解農墾改革發展難題、增強改革發展動力、厚植改革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們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為目標,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和辦社會職能改革為路徑,在前一階段取得重大突破性實質進展的基礎上,革故鼎新、破立並舉,科學謀劃、狠抓落實,使黑龍江墾區始終成為現代農業領域的國家隊、排頭兵。一是要加快推進集團化,健全完善集團總公司治理結構,建立以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公司制度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現代企業制度;搭建農墾集團+產業公司+子公司(農牧場基地)運行架構,讓大基地連結大企業,以大企業帶動大產業,實現農墾大發展。二是要加快推進資產重組,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整合企業資產資源,建立完善國有資產運營監管體系,充分發揮集團總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中心功能,全面強化國有資產管控,形成內部制衡機制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三是要加快推進辦社會職能改革,實現農(牧)場辦社會職能與生產經營機構、人員、資產、債務、財務核算“五分開”,對具備移交條件的行政職能移交屬地政府;暫不具備移交條件的,實行內部分開、管辦分離,使農場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集中精力抓經營、謀發展。四是要探索創新農業經營管理體制。通過“雙控一服務”,鎖定農資投入和農產品銷售前後“兩端”,降成本、增效益,積極打造“數字農服”,為農業生產提供全程專業化服務,確保標準化生產和綠色化生產全覆蓋,定制式生產、數字化經營;通過打造“一體兩翼”,以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體,以科技創新和資本運營為紐帶,提高經營規模、資本規模和品牌規模,降低和消除市場風險,帶動小企業和小農戶發展,構建大型企業集團帶動產業公司、國有農場、新型經營主體和傳統小戶的一體化發展經營體系;通過在產地建設倉儲供應庫、在城市建設消費分銷庫、在大型物流節點建設中心物流庫的“三庫一中心”建設,優化產業佈局,延長產業鏈條,增強競爭實力,打造以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現代物流和社會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三、要深刻學習領會“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優秀的人才、先進的設備、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科技創新,真正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現代農業,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裝備農業、改造農業、發展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的核心和支撐,北大荒的開發建設離不開科技的推廣應用,墾區的未來發展更需要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目前,墾區已構建了農科教相結合、產學研大聯合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架構,形成了以農墾科學院、八一農大、農墾科研育種中心和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等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體系,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000多人,科研一線人員2500多人,科研機構承擔各類科研項目數千項,累計取得科研成果超過2200項,育成農作物品種700多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8.2%。我們要發揮墾區科研體系優勢,繼續加強科技創新體系、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實用人才培育體系和科技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加大科研投入、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力度,特別是要牢牢把住和用好人才第一資源,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為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驅動、轉化推廣支援、科技服務保障和科技人才支撐。
徐學陽在墾區查看水稻長勢
四、要深刻學習領會“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不能竭澤而漁,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黑土資源,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是墾區發展農業生產的最寶貴資源。墾區農業能有今天的成績,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肥沃富饒的黑土地。但由於長期墾殖,黑土流失嚴重,黑土層變薄了變硬了。墾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由1982年的5.66%下降到2015年的4.3%。我們絕不能讓黑土地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搞少了、搞瘦了、搞毒了。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老祖宗留下寶貴資源保護好。要堅持預防為主、保護為先的原則,摸清底數、管控風險,實施差別治理,嚴控污染增量,減少存量,逐步實現防治由粗放向精細轉變。要創新技術模式,統籌土、肥、水、種及栽培等生產要素,綜合運用工程、農藝、農機、生物等措施,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農業技術,確保黑土地保護取得實效。要推進“三減”示範面積,落實“三減”示範面積1150萬畝,加大力度推進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質量提升,繼續擴大旱田免耕試點面積,進一步優化施肥結構,大力推廣緩控釋肥、水溶性肥料和生物肥等新型肥料,重點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推廣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實現有機代替無機減量,切實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投入量,實現減量增效降本。要堅持秸稈還田利用,改良土壤環境。以土地承包為抓手,以秋整地為手段,建立秸稈還田的長效機制,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旱田大力開展農機深鬆整地作業,推廣深翻技術;繼續堅持原壟卡種,示範擴大免耕技術,開展保護性耕作。要因地制宜推進合理輪作、休耕,探索建立合理的耕地輪作制度體系。要繼續推進農業標準化。不斷完善墾區標準化體系建設,統籌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的技術標準,加強投入品管理、專業化加工、專業化流通以及專業化信息服務標準,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全過程實施標準化。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減少地下水開採,促進水資源永續利用。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在墾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為農墾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們幹事創業的理論之源、方法之源、信心之源、動力之源,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切實用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改革發展各項任務落實到位,讓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北大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更大作用。(徐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