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地方产业

走进新时代 奋力新作为 泉州农商银行开启新征程

2018-03-1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2018年3月5日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的首个“两会时间”,举世瞩目。正在深化改革、肩负历史重任的银行金融工作者,也齐将目光投向人民大会堂。而正如大家热切的期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加快金融改革的相关工作。报告指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让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向前,党委副书记、行长王芳强激动不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要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而在“扩展普惠金融业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泉州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体干部职工孜孜不倦、初心不忘,不断进行探索。
 
  初心如磐  使命如山
 
  ——泉州农商银行贯彻“普惠金融”思想的实践
 
泉州农商银行推行“党建 金融”服务模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泉州农商银行贯彻党的十九大,走进新时代,坚守一份初心,推进两个重点,夯实三个基础,落实四项清单,推动五个着力,着力做好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篇文章”。
 
  坚持定位,坚守一份初心
 
  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黑金刚(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仍在紧锣密鼓加工,接到印尼、越南等多地的订单。“最终订单的落定,拼的还是产品的实力。”黑金刚(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阙小鸿介绍,黑金刚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和“泉州制造2025”的号召,与德国、意大利等地的高端研发团队形成合作意向,研发整体智能生产线,为制鞋企业提供从“一团麻线到一只鞋”的整体智能生产全过程,以新型、节能环保的自动化设备替代高耗能的传统工种,目前公司已拥有198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2017年3月17日挂牌新三板,成为高新技术型上市企业。
 
  而泉州智造行业的“黑马”黑金刚的智能之路,受益于泉州“数控一代”政策,也离不开泉州农商银行的支持,享受“数控易贷”产品的优惠。
 
  坚守靠的是初心,回归服务本源。据了解,泉州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助力小微、造福民生”的战略定位,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产业以及产业园区建设、“泉州制造2025”等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推进科技、绿色、普惠金融领域信贷稳步增长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出了“数控易贷”、“林易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共发放“数控易贷”19笔、金额3775万元,“林易贷”249笔、金额4601万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10笔、金额2275万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9户、金额1799万元;农房抵押贷款43户、金额4054万元。
 
  坚守靠的是传承,回归内涵发展。围绕金融内涵属性,传承发展成熟机制。一是“金融+慈善”。推广以慈善为主题的“观音卡”系列金融服务产品,已发行观音卡2.6万张,打造慈善金融品牌。目前已使用100多万元善款,支持200多余名贫困优秀学生、教师,连续两年为贫困老人发放慰问礼金。二是“金融+创业”。积极响应“双创”战略,扶持青年客户群体,已发行“青创卡”2.1万张,对创业青年授信41.14亿元,用信26.79亿元;新增服务“青创板”挂牌企业20家,授信1450万元,打造“青年圆梦计划”。三是“金融+扶贫”。在为418户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持续推广“跨村联带”、“公司+农户”、“一笔资金”模式,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小额计生贴息贷款、石结构房屋改造贷款等民生信贷投放共计3.05亿元。推选4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县域团委挂职副书记,共组织金融知识下乡集中宣讲130场次,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8亿元,扶持青年创业人数1930人,帮助农村合作社38个。四是“金融+文化”。推出首张助力泉州申遗的专属金融卡--“海丝卡”,着力开发“一卡一贷一路”海丝文化金融服务体系,连续两届冠名海丝古城徒步活动,推动海丝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
 
泉州农商银行金融服务队送金融知识下乡
 
  坚守靠的是创新,回归普惠金融。围绕“互联网+普惠金融”的要求,大力推进智慧普惠。一是线下延伸服务半径,优化网点布局,通过布设流动服务车、移动柜员机、移动便民终端等,在数字化、智慧化、社区化、个性化等方面下功夫。二是线上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推广云闪付、二维码扫码收单等新型移动支付业务,依托福建农信网贷平台,推广福e贷等线上贷款产品和“福e购”农村电商业务,实现从单一的资金扶持向“资金+信息+平台”的综合服务转变,在“普”上发力,在“惠”上深耕,让群众享受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
 
泉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光福贷”助农惠农
 
  提质增效,夯实三个基础
 
  民生工程,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然而,缺资金,缺担保,无疑是横亘在民生建设道路上的“拦路虎”。金融机构如何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民生工程?近年来,泉州农商银行一直在探索。以石头房结构改造为例。
 
  随着泉州市政府提出石结构房屋改造,泉州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主动对接,并作为全行战略工程推进,通过“1+1+1”模式联合农发行与当地政府签订提供意向贷款,加大对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不仅如此,泉州农商银行还创新推出石结构房屋改造贷款产品“安居贷”,满足石结构房屋零星或成片改造的个人融资需求,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5年,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一定优惠,陆续推出安居贷、新农村住房集体建设项目贷款、新农村建设个人住房贷款、农房抵押贷款、农房装修贷款等金融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农商银行还创新发放全省首笔设施农业补贴资金质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木质渔船抵押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农商行+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的贷款模式,探索专利权、商标权、股权、应收账款、动产质押等融资新模式。
 
  守土有责。推广“房好贷”、“分期贷”、“公分贷”,共办理公分贷4238笔、金额 4.08亿元,房好贷939笔、金额 4.36亿元,分期贷5153笔,金额6.47亿元。泉港支行长期扎根当地,打造“泉港人自己的银行”,目前储蓄存款总量和增量位居泉港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个人贷款余额位居泉港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凭借高效快速优质的服务,2017年承办泉港区99%的助学贷款。
 
  守土负责。创新发“力”,以普惠金融卡为载体,先后推出了公职?普惠卡、双创?普惠卡、青创卡、成功卡、留联卡等系列产品,实行“1358”金融服务机制,被团中央评为“银团合作优秀项目奖”、第四届金融青年双提升活动“金点子”方案大赛优秀奖、机制创新类一等奖,青创贷2.0被评为“金点子”产品创新类三等奖。成立了全省首家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青年支行”,创新推出校园普惠卡、青创贷2.0,对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福建省委办公厅出版的第160期的《八闽快讯》专门刊登了泉州农商银行青年支行的特色做法。服务给“力”,坚定不移地落实“背包银行”精神进村到户,推进信用村建设,简化放贷流程、提高授信额度和优惠贷款利率,实行“一张表”审批。
 
  守土尽责。做活金融市场,加强对宏观经济及政策的研判力度,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8.75亿元,增幅97.84%,资金运作收益率达6.03%,在福建农信系统中名列前茅。做优国际业务,国际结算量5467万美元,外汇业务中间收入198万元,增幅138.55%。实现外汇协议存款业务零突破,在全省农信系统内率先办理了外汇单位存款,为企业开启理财新路,深化银企合作实现共赢。做全中间业务,扩大代理业务领域和签约客户,银医通项目落地并加快推动物业费代收、住宅公共维修资金等种类。做深跨区经营,在省内外主发起设立了12家村镇银行,坚定“小特精美”的经营方针,资产总额近7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亿元,各项贷款近40亿元。
 
  坚持行稳致远  践行“小特精美”

  ——泉州农商银行着力提质增效的探索
 
  泉州农商银行长期以支农支小为服务宗旨,坚持走“普惠金融,小特精美”发展道路。在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股东、董监事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坚定“服务三农、助力小微、造福民生”的宗旨,克服了经营管理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实现了各项工作平稳发展,谱写了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奏响出砥砺前进的好声音。
 
  落实四项清单,真心融入暖心窝
 
  泉州农商银行把基层党建、金融支农、脱贫攻坚和服务实体经济等工作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服务、推动发展的理念,打造“党建+金融”品牌。
 
  强化责任清单,描深问责红线。把握“一个重点”,强化党建工作引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抓好“两个关键”,增强党建工作自觉。抓好支部书记这一关键,制定各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抓好党支部这一关键,引导各党支部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落实“三会一课”,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完善“三项制度”,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切实强化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形成党建与业务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将综合评价结果纳入各党支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联动清单,找准发展路线。一是党建+普惠金融。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与全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推动业务转型发展。二是党建+客户建档。进村入户,通过实地走访、交谈了解等形式,认真做好客户调查、建档工作,及时将助农惠农举措落到实处。三是党建+精准服务。发扬“垄上行”、背包银行精神,推广落实“551服务模式”,提供普及金融知识、建立客户档案、手机信贷需求、受理业务申请、开办电子银行等业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推进项目清单,丰富工作连线。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在工作方式上有所改进、突破,结合业务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党建活动。持续推进“党建带团建,青创当先锋”活动,加强与泉州团市委、泉州市金融团工委等团组织的对接,推广青创卡、青创贷、校园普惠卡、福吧卡、创e贷等产品,指导青年支行落实“圆梦计划”,逐步形成“以党建带团建,抓党建促团建,党团共建促发展”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主发起行与村镇银行基层党组织以“班子联建、党员联培、实事联办、发展联促、阵地联享”为主要内容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把共建活动有效地融入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各个环节。目前已围绕红色金融、绿色信贷、精准建档、普惠金融服务站、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等主题开展4期结对共建活动。
 
  落实扶贫清单,探索致富路线。通过着力打造“金牌信用村”支农典型,十几年如一日为泉港区惠屿岛村民建立信用档案,目前共评定信用户212户,授信总额4011万元,用信余额3610万元,无不良贷款,贷款户数占全村总户数63%,不定期上岛办“夜校”,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并布设普惠金融便民点,让村民不出岛就可以自助缴费、查询、转账,实现金融服务不出村,以信用惠农帮助孤岛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从单一的牡蛎养殖发展到多元化海产品养殖,逐步形成泉港沿海养殖第一村,从穷得只剩下信用到人均收入10年增长20倍,成为“幸福村”。
 
  强化管理,推进两个重点
 
  着力一个“细”字,推进精细管理。一是透析业务实质,节约流动性管理成本,释放流动性资金。二是推行“两项谈话”,抓早抓小。建立廉政谈话机制,组织开展对拟提拔的中层干部的任前廉政谈话;组织提醒谈话,及时发现、遏制违规行为。三是开展“三个回访”,前移内控关口。实施家访制,总行部门负责人、支行行长每年至少一次和辖内员工实地家访或谈心谈话;实施声讯回访,不定期通过客服平台,随机抽取部分信贷客户进行电话回访,对涉嫌违规办贷行为予以及时发现、反映、制止;实施问卷回访,通过邮寄客户调查问卷,对信贷条线人员的廉洁从业情况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地排查。同时,勤抓“四项”警示,筑牢思想防线,开展全方位排查,严肃责任追究。
 
  坚持一个“严”字,筑牢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流程化,基层网点配足配强营业经理,由营业经理按月开展现场对本网点柜面的业务内控自查工作,梳理排查柜面业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第二道防线”常规化。职能部门持续开展辅导检查,构筑案件防控“第二道防线”。运营条线和安保条线采取非现场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客观全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检查覆盖面100%,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第三道防线”重点化。内审部门以“控新、堵旧、抓常规、保支撑”为重点监督方向,以员工行为监督为重点内容和主要抓手,加大对重点风险隐患的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飞行检查、突击替岗、专项检查,构筑案件防控“第三道防线”。
 
  队伍建设,提升四种能力
 
  优化用人机制,提升竞争力。坚持“公开竞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积极开展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等形式选拔人才。2017年以来,总行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通过“员工选择中层,中层选择员工”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并通过转岗、内退、分流基层支行等形式进行优化组合。坚持“人往市场走”原则,规范网点柜员人员岗位设置,将网点柜面人员降到200人以内,降幅达20%以上。通过实行双向选择和岗位竞聘,增强团队意识,致力于打造“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农商铁军。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凝聚力。严格干部提拔任用程序,加强干部梯队建设,2017年提拔中层干部29人次、基层干部23人次,储备一批优秀的管理型人才。积极组织新员工参加入职培训、相关岗位操作培训、配备专职导师辅导、重要岗位工作实践学习,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建立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共招募146名在校大学生到行里开展社会实践,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加强交流轮岗工作力度,严格落实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及中层管理人员交流制度,强化多岗位轮岗或机关基层岗位交流,加强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完善薪酬绩效管理,提升创造力。按照经营导向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关键指标的考核,更好地发挥薪酬管理“指挥棒”作用,激发员工营销的积极性。推动合规文化建设,制定任(延)期激励薪酬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约束作用。加强总行机关效能建设,制定总行部门绩效考核办法,切实提高各部门工作质量。制定劳务派遣从业人员薪酬待遇实施暂行办法,鼓励劳务派遣从业人员提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员工培训教育,提升学习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采用内训、外训相结合等形式,聘请外部专家、讲师前来授课。2017年4月组织对全行员工进行信贷法律风险防范与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培训;2017年9月启动“全员营销项目”培训,有力提升全行员工整体营销水平,强化全行综合竞争力;组织骨干、管理人员外出参加培训、调研。坚持周一学习“例会”制,建立“微课”巡讲制,有效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技能。二是加强在线学习督导工作。建立“月跟踪”制度及“季末旬督导”制度,超额完成省联社规定的学习考核指标。
 
  2017年工作业绩
 
  2017年,泉州农商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打造“四好银行”为愿景,以增资扩股和增贷化险为重点,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取得了良好成绩。
 
  存贷规模稳步增长。各项存款余额141.19亿元,比年初实际增加17.60亿元,增幅13.32%。各项贷款余额113.79亿元,比年初增加18.70亿元,增幅18.26%。其中,个人贷款余额69.35亿元,增加13.25亿元。
 
  普惠金融常抓不懈。涉农及小微企业均完成“不低于”目标任务。涉农贷款余额47.05亿元,增加5.35亿元,增幅12.8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80亿元,增加8.55亿元,增幅11.37%。户均贷款余额19.51万元,减少8.56万元,降幅30.50%。完成精准建档68028户,完成建档任务的232.61%,全省排名第二。福e贷授信11409户,授信金额4.18亿元,授信比16.77%,全省排名第四。
 
  转型创新持续提升。共发行普惠卡5.92万户,增加1.79万户,增幅43.33%;授信余额60.93亿元,增加15.41亿元,增幅33.85%;用信余额23.99亿元,增加4.81亿元,增幅20.65%;2017年实现当年收入2.37亿元,同比增加0.53亿元,增幅28.80%;手机银行25.90万户,新增12.82万户,增幅98.01%,完成全年任务105.60%。
 
  2018年工作思路
 
  泉州农商银行坚持“普惠金融,小特精美”的战略定位,把2018年定位为:全面完成增资扩股走上稳健发展轨道的“行稳致远”之年,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绿色金融”之年,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增效”之年。
 
  初心如磐新征程,党建引领再发力,在政治历练中“补钙健脑”。把党建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以党建促发展,把党的领导融入法人治理各个环节,推动支部标准化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乡村振兴新战略,普惠金融再发力,在实践锻炼中“强身健体”。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找准坐标定位,坚持支农支小、扶贫扶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普惠金融为重点,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使涉农信贷投放更有力、乡村金融服务更便捷、乡村金融产品更丰富、乡村信用环境更和谐、乡村居民获利更充分,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合规建设新体系,风险管理再发力,在砥砺锤炼中“排毒养颜”。完善内控制度,做好不良贷款降旧控新、全面风险预警机制、内外合力管控等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持续倡导“稳健经营、内控优先、全员参与、过程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培育合规风险文化,构建“制度执行、检查执行、监督执行”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夯实稳健发展的根基。
 
  业务转型新模式,产品创新再发力,在升级精炼中“匠心独运”。坚持“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经营道路,前瞻性、有针对性地开发系列普惠金融产品,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链条式服务模式、综合化服务模式、“信贷+”金融服务模式,优化产品服务体系,做精做细传统信贷业务,做大做实综合负债业务,做稳做强金融市场业务,做广做优国际业务,打造“移动银行+移动生活+移动支付+移动营销”四位一体的移动金融生态圈,推进智慧农商银行建设。
 
泉州农商银行干部职工全家福
 
  队伍建设新导向,厚植文化再发力,在素能训练中“固本强基”。坚持“高管履职、中层忠诚、员工操守”的原则,发挥班子核心领导作用,抓住中层管理人员模范作用,培育员工职业操守,锻造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高效团队,实现队伍建设全面升级。加强各业务条线队伍建设,塑造一个高效率、高绩效的团队,增强主人翁创新创业意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打造一支“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发展“铁骑”。(香港商报记者 吕斯达 黄诗迪 通讯员周晓婷,泉州农商银行供图)
 

 

[责任编辑:李振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