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辽源市委书记吴兰在讨论审议十九大报告时发言。
【香港商报网讯】特派记者冀文娴报道: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提出,「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十九大代表、吉林省辽源市委书记吴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关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论述,对于辽源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辽源市作为全国首批转型城市,将进一步树立抢抓机遇意识,积极主动作为,用好用足政策,加快创新转型,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资源型城市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
吴兰介绍说,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是吉林省中部和哈长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被称为东辽河畔的一颗明珠。辽源市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随着资源枯竭、传统产业衰退,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在最困难的时候,辽源的下岗失业率高达20%以上,城市经济陷入了瘫痪状态。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来,辽源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新的产业支撑体系,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0.1%,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蛋品深加工、新能源五个特色优势产业占比达到20%,传统煤炭行业占比已经不足7%。
吴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是辽源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阶段。全市以「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为目标,全力打造以产业链为纽带、大企业为核心、重点项目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总体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0.6亿元,是2011年的2倍,年均增长14.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63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辽源市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模范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更享有「中国琵琶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剪纸之乡」「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棉袜之乡」和中国高精铝加工基地、中国袜业名城等美誉。
结构调整带动重点产业优化升级
近年来,辽源市抢抓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机遇,按照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如鑫锐工矿原是生产工矿机械配件企业,面对全行业不景气情况,转型生产城市智能化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成为省内唯一一家具有立体停车生产和安装资质的企业。福源重型产品由矿山机械配件向汽车零部件调整,已成为一汽配套企业,汽车剎车轮毂等产品出口韩国大宇和美国沃尔沃。另一方面,不断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原有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袜业等六大接续产业基础上,突出「提升、延伸、精制、品牌、优化、循环、扩张」的发展方向,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蛋品加工、新能源五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全力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到2016年末,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85.6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56.7%;五个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2.4亿元,同比增长l 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19.3%。
产业投资扩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为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辽源集中要素资源,有效推动工业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使全市工业投资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有力地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近五年来,滚动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561个,累计完成投资1299.6亿元,其中投达产项目产能充分释放,年均产值增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比重达到75%以上。到2016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8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8%。2012年至2016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07.7亿元,是2007年至2011年期间完成总额的1.7倍,年均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左右。
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源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等方式,深入开展省「双百计划」、「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导向计划」、产学研合作等系列活动,加快推进全市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到2016年末,首次投产新产品五年累计达到516种,是2011年末期的1.1倍。39个项目列入吉林省「双百计划」, 74个项目列入省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导向计划。全市发展和认定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户,22户企业与东北大学等30家科学院所及大专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目前,辽源市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9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3件、「吉林省著名商标」111件;「麦达斯」、「金翼」、「艾迪绅」等3件商标分别在美、德、英、俄等11个国家国际注册14件。
融资平台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为有效破解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辽源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加强政银企保合作。近五年来,辽源市累计组织召开政银企保对接会30次,与金融机构对接企业达到400余户,争取银行直接贷款295亿元。二是开展融资模式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围绕特定客户群体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继续推进「助保金池」业务,目前累计为18户企业投放贷款1.2亿元。三是鼓励担保公司加强融资服务。目前7家担保公司在保余额52.39亿元,在保企业346户,担保贷款29.26亿元。四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全市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210次,融资额11.2亿元。12户企业列入省上市培育计划。
区域立体转型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辽源作为矿区城市,民生矛盾突出。全市有贫困村43个,建档立卡贫睏人口6679户13541人,10.5万户居民居住在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低保人口占市区总人口9.33%,残疾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24%,都是全省最高的。面对困难,辽源自加压力,每年都组织实施一批民生重点工程,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住、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针对农村贫困户创新建立「五点双享两救助」社会保障兜底保障机制,为2016年实现一万人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吉林省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最高报销比例达到80%,健全药品供养和保障制度,平均药价下降30%。连续13次实行养老金调待。多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惠及困难群众44543万人。
二是突出生态优势加速美丽辽源建设。近年来,辽源以「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目标,在建立完善污染防治体系的同时,突出山水林城特色,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2016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7天。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城区主要街路实现24小时保洁,城市绿化率提高到40%。创建国家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创建省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76个。
三是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辽源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天然优势,在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上,有「马记鹿茸」、「御泉大米」、「吉羊麒鸣」等国家、省级优质特色农产品157个。东辽黑猪、梅花鹿及鹿产品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辽源以全域发展休闲旅游业为主攻方向,打造了一批别具风格的旅游产品。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11家。2016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53.02万人次,增长17.08%;旅游总收入39.18亿元,增长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