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沿河:砥砺前行三十载 扬帆远航谋新篇

2017-10-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四通八达的交通.

  【引言】

  岁月流金,时光更迭。

  当时钟拨回到1987年,这是沿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刻。这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时空变幻,斗转星移。

  3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鼓点,高举着改革开放的旗帜,位于黔东北乌江之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其嬗变历程正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回溯30载历史,这里从一个深度的国家级贫困县,变成闻名遐迩的“画廊乌江·山歌沿河”文化旅游大县;从一个养在大山深处的“闺秀”,蜕变为远近闻名的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空心李之乡、中国黑叶猴之乡……

  30年春华秋实,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沿河68万各族儿女,继承和发扬“敢为人先,苦干实干”的精神,书写了沿河从贫瘠走向繁荣的光辉历程。

  30年沧桑巨变,沿河各族人民用勤劳与勇敢,汇聚了磅礴力量,谱写出一首首振奋人心的奋斗之歌、团结之歌。

  30年扬帆远航,古老而年轻的沿河正乘上时代快车,驶出高山峡谷,奋力追赶不再遥远的富裕与繁荣、文明与和谐。

  (香港商报记者黄庆松 通讯员任廷海、杜尚会报道)

  美丽乡村建设.

  构建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回溯30年来,沿河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30年里,沿河儿女负重拼搏、锐意进取,实现了六个翻番。一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1.5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4亿元,增长6.4倍;二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45.5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60亿元,增长2.51倍;三是实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2011年的42.7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2亿元,增长1.61倍;四是实现地方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39.1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95.63亿元,增长1.44倍;五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9.1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8.9亿元,增长1.07倍;六是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1813元增长到2016年的23930元,增长1.03倍。

  产业兴,则县域兴。沿河,紧抓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优势,走“错位发展”之路,努力把特色产业做成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做成支柱产业,从而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近年来,沿河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35.5:17.0:47.5调整为27.3:20.3:52.4。山峡工业园区升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7.79亿元,年均增长29.3%。创建沙子、谯家、官舟、新景4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完成农业总产值49.64亿元,年均增长6.8%。建成种草养畜基地10.7万亩、茶叶基地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中药材基地1.2万亩、优质烟叶基地15万亩,烟叶生产上等烟比例和收购均价连续10年位列全市第一。同时,成功申报“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空心李之乡”;成功申报“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成功申报“最美中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沿河白山羊、沙子空心李等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村淘宝上线运营,开启沿河电商发展新时代。

  领导深入施工现场调研.

  夯实基础设施 改善城乡面貌

  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和铜仁市西北部的沿河,是全省和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这里山高路陡、交通闭塞,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沿河这片边远、闭塞的土地格外贫瘠。

  近年来,沿河坚持以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为重点,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326国道改扩建和沿河至印江二级公路提级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畅率达90%,建成公路总里程3600公里,建成码头58座。甘溪水库、当坝水库、邓家溪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得到开工和规划建设。新建和扩建变电站6座,新增变电容量6.7万千伏安,新建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88千米,新建和改造中低压配网1732千米,新增配变容量10.68万千伏安。建成“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250个,新增光纤到户2.23万户,新建基站361个,新增广播电视村村通1.9万户和户户通6.26万户。积极争取国家核电建设项目,沿河成为贵州核电建设项目优先选址地。

  而今,沿河这片美丽的热土已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人来到沿河,看到沿河的美,感受沿河的独特魅力。

  30年风雨兼程,而今的沿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当前,全县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县城总规第四轮修编,新增县城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达12万人。思州新区、黄金山片区、枕头堡片区等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建成画廊天街、乌江明珠、海业水岸等一批地标性建筑。新建白塔公园、乌江湿地公园、民族文化广场、乌江大道等市政设施,“梦幻乌江”夜景工程已成为一张对外展示的靓丽名片。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5.8平方公里,承载人口21.5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5%,提升14个百分点。城镇管理成效显著,“省级卫生县城”、“多彩贵州·山歌沿河”文明行动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大力实施全域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55.65%,年均增长2.3%。成功申报“全省小康寨建设整县推进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决战深度贫困 增强民生保障

  作为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沿河属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亦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民生之事高于一切,脱贫之责重于泰山。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沿河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到2019年底全县所有贫困村出列、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和到2020年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按照‘一年抓示范、两年攻难点、三年见成效,最后两年巩固提升全覆盖’的‘五年四步走’总体思路,落实‘五个一批’强化‘六个精准’,进一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脱贫成效较为显著。”沿河县委书记任廷浬表示。

  尤其自2017省、市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战役打响以来,沿河脱贫攻坚的步履强劲,产业扶贫、项目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多方发力,共同促进,脱贫攻坚步伐不断加快,脱贫攻坚成效日渐显现。

  扶贫攻坚解民意,民生保障润心田。

  30年砥砺前行,沿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改善民生,提升民众幸福感。

  30年跌宕奋进,沿河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吃、穿、住、医、学等方面,不断加大社会救助保障力度,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保障为主、社会救助为辅、其他救助为补充,城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保障法制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发展的过程就是改善民生的过程,始终坚持既要看总量、又要看人均,既要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正是基于这样的民生理念,沿河县委、县省政府通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构建基本民生保障网,从而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坚持生态优先 推进绿色发展

  念好山字经,作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30年来,沿河从向自然环境索取到山水合理开发保护的转变,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良性互动,生态建设逐渐成为沿河跨越赶超的新路径。

  30年来,沿河自治县围绕创建生态示范县的目标,立足生态山水、土家文化、乌江文化三大要素,以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养生旅游、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五大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生态休闲旅游内涵。发挥“中国古茶之乡”社会效应,加快后坪乡古茶树公园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以“品古茶思历史”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品牌;借助“中国空心李之乡”的影响力,加快沙子街道南庄子村、新沙村,中界镇石柱村、孙家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赏花采果”为主题的体验休闲旅游品牌;挖掘乌江流域温泉的潜力,加快洪渡温泉风情小镇、团结街道思州温泉风情城的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以“温泉养生”为主题的旅游品牌;依托“中国山歌之乡”文化品牌,以土家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平台,充分挖掘浓郁的土家民俗文化,加快推进以沙坨库区风景为主的淇滩古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土家文化品牌。凸显“画廊乌江”、“麻阳河黑叶猴王国”的生态优势,合理利用缓冲区、可控制区,修建集休闲、住宿为一体的旅游设施,让画廊乌江、麻阳河走出深闺,走向省外,走向世界。

  【结束语】

  2017年,是五年蓝图绘就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是沿河举办“两会一节”的盛事之年。

  回溯过往,辉煌三十年,党政同心,继往开来结硕果;纵横九百里,干群合力,承先启后奔前程。

  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大春风浩荡,沿河各族人民正以时不我待,奋力开拓的豪气和与时俱进的气魄和远见,立足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扣“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纲,围绕“两区一走廊”布局,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坚持“三县一城”发展定位,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四化同步”,实施“两大战略、四大行动”,落实“六大重点任务”,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健康产业基地、内陆沿江开放桥头堡、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优、百姓富、实力强的美丽沿河。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