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大学城:“创”领发展 “创”造沃土——贵安新区系列报道之三

2017-10-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大学城鸟瞰图。

  香港商报记者张涵坤

  花溪大学城,正以“创新”为志,用超常的创新思路、实干的创新举措、实用的创新方法,演绎了一出产城景融合、产学研融合的精彩大戏。把创新融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市管理、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大学城“创”出了一片“成就梦想的沃土”。

  自开发建设以来,花溪大学城坚决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记“把大学城建设成为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成为贵州城市建设的一颗明珠”的殷殷重托,围绕“城市建起来、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产业兴起来、双创干起来”,努力建设最具特色的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

  6年建设,开放创新的花溪大学城已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9所高校开学,聚集人口18万人,大学城正由高校聚集区向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转变。

  设施完备 功能齐全 建一座生态新城

  今年9月4日,斥资2.8亿元、占地5.5万平方米、网络全覆盖的贵州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小学正式启用,历经1年建设,这所可容纳36个教学班、1620名学生的小学迎来首批学生;大学城第一初中和第一高中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建成后初中可容纳42个教学班、2100名学生,高中可容纳96个教学班、4800名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花溪大学城,这样的理念早已内化为城市精神。

  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基础教育功能配套,吸引教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进而促进产业兴、双创强,花溪大学城一出手就彰显不凡。

  打基础、强功能。花溪大学城以“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为规划理念和功能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西连、东引、南拓、北合”的规划建设思路,加快构建与新区中心区、贵阳市互联互通的市政道路、快速通道、轨道交通一体化交通体系,配套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绿道慢行系统、智慧照明系统和多彩景观系统等设施。

  思雅路、花燕路、栋青路等10条道路建成,大学城中、北部骨干路网基本建成,通车里程达32公里;年内开工建设松柏环线、创业路等8条市政道路共25公里。

  预计明年底大学城通车里程将达60公里,城市骨干路网基本形成。

  完成大学城全域WIFI、垃圾收运站等市政设施项目建设;启动思丫河截污干管、天网(二期)等项目。

  采取招商和自建相结合方式,花溪大学城加快推进高尚住宅小区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配套设施。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群升豪生酒店、花园精品酒店、多彩贵州酒店等全面启用,群升大智汇商业中心、碧桂园学府1号、东盟小镇、中影贵安影视城等商住综合体均按计划加快推进。

  引进恒大集团开发建设700余万平方米新型城市生态旅游综合体;依托贵州医科大学建设大学城医院;依托贵阳中医学院优势资源,引进北京力天思瑞集团合作建设中医贵安附属医院;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贵州师范贵安附属幼小初高项目。

  以商圈建设为切入点,花溪大学城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拟引进奥特莱斯、恒信汽车、大润发超市、万卷书城等项目,为大学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流配套功能服务。

  坚持生态优先,花溪大学城还积极实施“一区、一景、两河、两园、多山头”生态建设工程。

  一区——松柏山水源生态涵养区。对水源保护区内11个村寨全面摸底,启动了生态保护规划方案的征集工作。

  一景——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提升工程。结合大学城道路建设情况,逐步完成栋青路、思雅路、花燕路等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提升。

  “两河两园”——即思丫河、翁岗河和金牛湖公园、弘文公园,总用地面积6737亩,总投资约37.5亿元,预计明年上半年建设完成。

  多山头——实施大学城44个山头绿化工程,分步实施阳明峰、斗篷山、校园内山头绿化,落实“绿色大学城”三年行动计划。

  天蓝、水清、山绿,绿色行动计划在花溪大学城不断延伸。

  到2018年,花溪大学城建城区绿地率将达到65%以上,城市主干道绿化美化提升达90%以上;区域道路环境整治及绿化率达95%以上;区域河道整治绿化率达95%以上,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同等标准。

  资源整合 智力聚集 建一个人才高地

  9月初,64名落户花溪大学城的高校教师和大学毕业生成为首批《贵安新区直管区鼓励促进师生落户花溪大学城政策措施(试行)》的受益者,兑现资金325万元。

  花溪大学城出台《关于鼓励促进师生落户花溪大学城政策措施》,对购买商品住房的高校教职员工给予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贴息、契税、物管费用减免等补贴;针对大学生给予落户奖励、生活补贴、房屋租金补贴、家居补贴、培训补贴等。

  为了吸引人才住下来、留下来,这也是全国首个单独为师生落户而制定的奖补政策。

  引领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目前,大学城规划建设的12所高校中,9所已招生入驻,涵盖理、工、农、医、文、经、管、教育、历史等9大学科门类。

  创新深化人才培训,微软IT学院、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和IBM学院与各高校合作的培训均已开课,师大、民大与香港理工大学、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开展的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打造人才高地,花溪大学城积极探索“大学城+大学生+大数据+大创意”发展模式,用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塑造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2014年9月起,大学城内4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突破了传统的教育体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造就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随着全国首个大数据“双创”平台——数据宝在贵安上线,利用“大数据库”与“大人才库”相结合,立足高校聚集区的优势,数据宝公司和大学城的各高校合作共同设立大数据研究生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推动企业与高校互动发展。

  集约化办学模式、科研合作机制、学分互认机制等,让花溪大学城实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目前,大学城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培养项目,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大学城正在成为贵州高层次人才的汇集区、高科技研发的新平台。

  高校聚集、人才集中,面对智力和科技优势,花溪大学城加快推进校地合作,深化开放办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培育和聚集了一批实用型人才。

  贵安新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资金作为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校地共同组织实施的科技项目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人才培养培训、研发机构建设等项目。大学城专门设立校地合作发展基金,联动大学城校地企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花溪大学城通过搭建“人才交流、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发挥各高校人才、资源、专业特色优势,以项目合作为纽带,推动校地、校际合作,引入知名企业与高校共建“大数据、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产业园,构筑大学城内涵式发展和政产学研一体化高端平台,为贵安新区乃至贵州省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产城融合 活力迸发 培育一片创新创业沃土

  贵安新区是贵州唯一的国家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作为贵安新区“双创”的主战场,花溪大学城创新体制机制,狠抓顶层设计,实施“四个一”工程,全力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搭建一批平台载体——按照“两城、三园、多散点”布局双创平台,建成创客联盟总部基地,依托校内双创资源,建设校办创客空间;建成4万平方米的大学城双创园,32万平方米数字经济产业园,完善了“高校苗圃、双创加速、产业放大”三级孵化体系,形成梯度专业扶持。

  建设一批创客项目——引进百度、阿里、猪八戒、亿峰等一批孵化器项目,启动50万平方米的大数据众包基地、27万平方米的北斗物联网集聚区、26万平方米的活力汇等项目。

  开展一批系列精品活动——以“一周一论坛、一月一赛事、一季一嘉年华、一年一大会”为目标,成功举办微软“创新杯”大赛、创客嘉年华暨骑行大赛、“创响中国”贵安站巡回接力活动以及“双创周”一系列主题演讲和创客沙龙等创新创业主题活动。

  完善一个双创服务体系——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政策措施,组建完成贵安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面向大众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注册登记、政策兑现等创业服务;与贵州银行合作成立了贵安创客银行,面向创业者提供“双创贷”产品。

  截至目前,大学城区域已建成18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等“双创”孵化平台,聘请创业导师351位,入驻创业企业269家,创业团队161家。

  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贵安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校企合作提供了新动力,数字经济在大学城迸发全新活力。

  花溪大学城围绕大数据、大健康、互联网+及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着力培育电子商务、旅游休闲、医疗研发、教育科研、文化创意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体现大学城、知识城、科学城、创新城等的“脑经济”,发挥“智核”的引领性。

  花溪大学城出台“支持大数据应用与创新十条”政策措施,打造西部数据外包服务基地和数字经济双创引领区。

  总占地面积1400亩、总建筑面积达196万平方米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已迎来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百度创新中心、韩国现代、税务云、贝格等100余家企业全面入驻。“两大一超”(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FAST天文大数据中心、贵安超算中心)等企业和项目落户。

  入驻贵安新区的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已经与花溪大学城展开互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新区在大学城北部规划建设贵安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发展IT、民族医药、电子商务、生态文明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

  产城融合发展,大学城已招商引资项目172个,签约项目93个,在谈项目36个,意向项目57个,总投资约369亿元。

[责任编辑:许淼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