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西 > 特別報道

試看未來南昌竟是誰家的天下!

2017-08-08
來源:香港商報

鳳凰溝景區之茶海。

  從城市到鄉村,從工廠到農莊,從大學到古村,從旅行社到農戶,從一產到二產再到三產的方方面面,旅游業以產業的「大眾情人」姿態向各行各業「投懷送抱」。特別是全域旅游的推動更使旅游的發展天高地闊。沒有人預料到旅游業今天能如此這般廣泛受到各行各業的歡迎和親睞,會如此這般全面在英雄城作覆蓋性發展,試問未來之南昌究竟是誰家的天下!

城市鷺鳥。

  「旅游+」與「+旅游」:產業的情人真嫵媚

  傳統意義的旅游業,一般被概括為「吃、住、行、游、購、娛」六個字。但是,現代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吃、廁、住、行、游、購、娛」和「文、商、養、學、鎔、情、奇」並重的旅游綜合要素體系,成為融合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據不完全統計,與旅游業相關聯的產業達110多個,其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等行業的直接貢獻率超過80%,間接地带動和影響農業、工業、城建、文化、金融、保險、信息等行業發展。可以說旅游業已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為拓展旅游新業態,南昌旅游提出「跳出旅游看旅游」的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旅游*」。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第一產業」,促進旅游與農業、林業等相融合的體驗式、參與式休鎔觀光農業等業態,發展休鎔農業、農家樂,森林生態旅游,水利風景區和濕地公園旅游,漁家樂和一批特色旅游村,一批國家農業公園、農業莊園和農業旅游產業園。研發、生產以農副土特產品為原料的特色旅游商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了旅游扶貧的效能。

  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第二產業」,促進了旅游與新型工業化、工業旅游基地等業態相融合,發展旅游裝備制造業、戶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和銷售方式新形態。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第三產業」,發展旅游商貿業,增強傳統消費型旅游業的發展後勁。推進旅游業與演藝、影視、動漫、藝術、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培育旅游消費新熱點。發展運動健身旅游產品,促進旅游與大健康、養老業、信息產業等相融合的旅游養老、APP應用等業態,從而構建多元化的旅游業態集群。

  不僅如此,南昌的「旅游+」還在向深度和廣度縱橫馳騁,並觸發着產業的各種聚變和裂變反應。他們通過推進「旅游+互聯網」,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業的資源、要素和技術,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發展模式。通過推進「旅游+金融」,加快步伐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並逐步做大規模,鼓勵各縣區、各單位積極參與,開拓融資渠道,打造融資平台,進一步增強資本運作對旅游產業發展的推動能力。通過推進「旅游+城市」,突出城市資源特色,打造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旅游休鎔中心城市,重點發展休鎔街區、公園、騎行綠道和慢行系統,拓展城市休鎔空間,發揮公共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做到城市既為市民服務,也為游客服務,成為宜居宜游的城市。

  與此同時,南昌還大力促進旅游+社會事業,促進旅游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等社會事業融合發展,打造旅游特色城鎮。大力嘗試旅游+交通、航空、中醫藥、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事業等,推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磨合、融合、組合,使旅游元素如同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融入到每一個產業和項目之中。

  「旅游+」和「+旅游」給南昌產業發展带來了活力,給南昌經濟發展带來了增長點,給南昌的綠色崛起增添了新動力,為南昌的生態文明建設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全域旅游:挺起南昌旅游強市

  全域旅游是旅游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的系統旅游。在全域旅游中,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從而全面地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

  在新的發展潮流中,南昌以「大旅游」觀念為統領,把全市看成一個整體,以歷史文化、紅色旅游、現代都市、生態休鎔、商務會展等為重點,整合盤活旅游資源,創新旅游發展機制,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叫響歷史文化、紅色基因、山水特色、時尚生活品牌,展現南昌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神韻。

  在堅持「資源共享、統一規划、聯合開發、利益分成」的原則下,南昌按照「集點、連線、匯面」的要求,把旅游發展向乘數效益推進。充分發揮自己「綠色」、「古色」、「紅色」的特色優勢,加快推動資源整合,把分散的旅游資源串珠成鏈、連點成線,打造南昌旅游的「亮點」、「賣點」和「引爆點」。

  在全域旅游的統籌下,南昌以項目建設為依托,凝聚旅游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加大力度促進旅游項目投資,緊密結合文化旅游品牌建設,高標准策划包裝一批重點項目。把海昏侯國考古遺址、萬壽宮、八一起義紀念地等文化核心品牌,按照國家級、世界級旅游品牌的標准來打造。抓住發展全域旅游的契機,加快灣里區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梅岭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步伐,推進繩金塔特色街區二期項目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建設,以5A級景區標准建設好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和漢代文化小鎮,最大程度發揮旅游產業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带動作用。

  2016年,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達8301.1萬人次,同比增長50%;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16.8億元,同比增長51.8%。旅游綜合收入佔全市GDP比重已經超過18%,2017年努力實現接待旅游總人次突破1億,保障南昌旅游業向千億產業挺進。旅游產業正日益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綠色崛起」的增長極,為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達到2億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000億元的發展目標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市旅游系統敢於跳出南昌看南昌、站在全國看南昌,敢於放到中部省會城市乃至全國省會城市中去比,敢於向一流看齊。「十三五」期間,南昌將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樹立「城市即景區」的理念,構建「攬山抱湖,一带五區」城市旅游空間布局(「一带」即贛江兩岸風光带,將其打造成為我市旅游增長與創新極;「五區」即古城歷史風貌區、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區、南磯濕地生態旅游

  區、梅岭養生度假區和萬達文化旅游城休鎔區),着力構建南昌大都市旅游圈,建設「攬山入城、擁江抱湖、山水輝映、天人合一」的美麗南昌。使旅游業在英雄城開拓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生態文明融合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開辟現代化城市發展新路,實現「打造全省旅游核心城市和國內重要、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天下英雄城旅游夢想,使未來的南昌成為全球游客的天下,使「天下英雄城」成為天下人的天下!

  鄉村旅游:在精准扶貧的前沿大顯身手

  鄉村旅游具有開發空間廣、進入門檻低、就業容量大、收入穩定等特點。發展鄉村旅游業對推動農村脫貧致富、改善民生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精准扶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權威研究表明,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就能带動7到8個社會就業,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带動相關產業增加收入4到5元。因此,南昌市委、市政府對發展鄉村旅游十分重視,把它當作農村困難群眾擺脫貧困,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抓手。

  南昌鄉村旅游具有距離城市近的優勢,而且具有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的優勢。在市委、市政府有力推動下,市旅發委紮實做好摸底工作,抓住精准識別、建檔立卡這個關鍵環節,開展貧困村旅游資源普查,擬出精准扶貧清單,實施精准支持到戶到人。同時還通過整合農業、水務、交通、文化等行業在農村的扶貧項目和資金,結合鄉村旅游扶貧的需要,在「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使用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加強統籌,投放優勢項目,形成拳頭效應,實現財政資金效益最大化。

  這些積極的措施使南昌鄉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發展,相繼建成了一批以鄉村民俗、田園風光為特色的鄉村旅游休鎔項目,樹立了一批鄉村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品牌。鳳凰溝、怪石岭、獅子峰、竹海明珠、西湖李家、安義古村等一大批鄉村旅游景區欣欣向榮,已成為南昌鄉村旅游產業的重要支柱。年均游客接待人次由幾年前不到50萬人次增至500余萬人次,極大滿足了百萬市民周末休鎔度假的需求。其中溪霞怪石岭生態公園直接或間接解決了650人就業,帮助周邊種養殖戶銷售農產品1600余萬元,带動周邊村民發展農家樂、農家旅館40余家。怪石岭景區總經理施國平作為鄉村旅游創業的先進典型,獲得了全國旅游系統勞動模范。

  為提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南昌在組織鄉村旅游带頭人進行專題培訓方面成效顯着,很多带頭人都是在培訓後樹立了信心、明確了方向、增加了投資。今年,省旅發委加大赴境外培訓力度,組織全省鄉村旅游带頭人到台灣等鄉村旅游發達地區精准交流。對此,南昌各級旅游部門認真組織,確保實現培訓效果最大化。同時,還實施鄉村旅游「送智下鄉」工程,組織高校旅游院系师生到鄉村旅游點對口帮扶,組織大學生到鄉村旅游點開展社會實踐,帮助其改善經營、提升服務。把金燦燦的品牌與划時代的高鐵優勢結合起來產生效能的是精准的市場策略。南昌鄉村旅游不僅促進了本市本省的城市與鄉村融合互動,還對周邊省份的大城市也產生了聚集效應。如今,在福州、武漢街頭巷尾的不少旅行社門口,一張張用來宣傳「天下英雄城英雄南昌匯」旅游專列的海報紛紛被張貼出來,使南昌市場成為周邊省份春季短途旅游的香餑餑。

  2017年,南昌旅游市場推廣啟動早、見效快。他們派出小分隊主動奔赴重點市場拜訪旅游企業,調研市場態勢,摸准市場需求,及時推出應對之策。以新理念、新思路協調滕王閣、鳳凰溝等重點景區,邀請實力旅行商實地踩線,全新打造了「2017年「雞」惠難得,純玩聚划算」和「云移花開看江西」等旅游新產品。在整合形象宣傳、產業鏈條、市場推廣和氛圍營造的基礎上,整體打包推出9大活動,致力於英雄旅游全面提檔陞級。

  由於市場定位清晰,廣告投放精准,營銷效果顯着,游客報名踴躍。在2月15日前,就從福建、湖北兩大重點市場就收滿了計划中三月上旬4趟旅游專列,三月下旬5趟專列和大型包車團隊收客也異常順利,良好的勢頭為全年完成50趟旅游專列開了好局。截至目前已經開通了41趟,超過2萬名外省游客借此機會來到南昌、來到江西。這是在去年完成4趟旅游專列的基礎上取得的歷史性突破,收獲了重點市場客流放量增長的驚喜。南昌市旅發委主任陳清華說,「隨着越來越多的旅游專列進入,「天下英雄城--南昌」將名揚天下,南昌旅游將一改「只出不進」、「路過不停」的尷尬局面,真正開始由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轉變。」

  現在,南昌正在大力打造鄉村旅游的陞級版,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將景區游客服務中心、A級廁所建設、道路白改黑、美化亮化系統、排污建設等項目納入補助范圍,鼓勵景區做美做靚,提升品質,把南昌鄉村旅游的影響力推向全國。

城市濕地艾溪湖。

香港商報記者徐江明 郭美勤 黃穎 林穎萍 萬柔

[責任編輯:許淼祥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