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從上海市高院獲悉,2016年上海金融商事案件中以P2P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案件數量大幅上升,特別是互聯網金融企業較為密集的轄區法院如浦東法院,全年受理此類案件329件,同比增加了近兩倍。這些案件涉眾性特點明顯,平台信息的中介功能也在異化,有的平台在作為信息媒介平台之外還充當了信用中介平台,同時平台往往采用非實名制交易機制,造成當事人身份信息查證困難。
在所有金融商事案件中,收案數排前五位的案件類型分別為銀行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保險類糾紛、證券期貨類糾紛。其中,銀行卡、證券、期貨、融資租賃合同類案件數量不斷增加,保險類案件數量明顯下降。隨著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對證券市場主體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證券投資者的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因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所引發的證券民事賠償案件數量也出現大幅增長。上海一中院、二中院共受理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1,064件、期貨內幕交易責任糾紛186件、證券內幕交易責任糾紛169件。
面對日益複雜的案件類型和不斷增長的案件數量,近年來,上海法院加快推進與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保監局、上海銀監局、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及證券、基金、期貨業糾紛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等部門的合作,建立專門的聯動機制,初步形成了一個能夠發揮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調解和司法救濟等各方優勢,基本覆蓋金融全行業的系統性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多方合力化解金融矛盾糾紛,取得了良好成效。2016年保險類糾紛案件數量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在上海法院的推廣,在保險行業調解組織和法院的共同努力下,相當數量的保險糾紛在訴訟之前就得以化解。此外,各大保險公司對保險條款的逐步修訂和完善以及理賠服務質量的提升,也是保險類糾紛案件數量減少的一項重要因素。
彤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