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特别报道

武漢:生動實踐中國夢開啟復興新征程

2017-07-04
来源:香港商报

湖光山色润江城

  聚焦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

  武漢:生動實踐中國夢開啟復興新征程

  新聞背景:2013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湖北調研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和經濟運行情況。習近平視察武漢期間,曾三天三提「復興大武漢」。時光飛逝,轉眼間,距總書記視察武漢的時間已將近4年,武漢市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道路上有何作為?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前夕,香港商報記者深入武漢市采訪,向海內外全面展示武漢市在「復興大武漢」方面的實踐。撰文:李映華 何佳俊

  優化長江主軸、規劃長江新城、打造東湖綠心;成功實現四水共治;打造「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工程」(以下簡稱:兩個「百萬工程」);聚力發展新民營經濟……

  【香港商报网讯】憑藉國家中心城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等五塊國家金字招牌,依靠產業基礎、科教人才、區位交通、發展空間、生態稟賦等獨特優勢,新一屆武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1095萬人民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

  規劃優化長江主軸 打造世界級文明景觀帶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規劃建設長江新城,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規劃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城,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

  重點圍繞主城區長江段,集中展示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長江主軸是對現有的長江兩岸進一步提升優化,通過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進一步提升功能和景觀形象,集五軸一體,即交通軸、發展軸、文化軸、生態軸和景觀軸,集中發展高端服務業,包括商業、金融、信息、咨詢、文化創意、旅游等,是武漢現代化建設之大集成,是「現代化」大武漢的體現。

  長江和漢江在武漢交匯,穿城而過的長江可謂武漢天然的城市中軸線。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在接受香港商報采訪時列舉古今中外著名城市規劃建設中軸線的成功範例,他說,城市中軸線是城市的主動脈,挺起城市的脊梁,決定著城市空間布局走向,對城市發展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他透露,武漢長江主軸是集思廣益確定的城市中軸。

  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的實際行動,是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的重要抓手,符合目前發展之需、順應未來發展之勢。在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武漢長江主軸能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典範。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絕不能破壞長江生態,陳一新說,這項工作要體現的是對長江生態環境共抓大保護,而不搞大開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陳一新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我們在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的工作中,必須充分加以貫徹落實。

  「武漢地處長江腰部,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帶這一光榮使命,是武漢必須扛起的責任和擔當!」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曾指出: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四水共治」為抓手,以整合配置沿岸資源布局為重點,以優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方向,努力勾畫出江湖相濟、人水相依、江城輝映的美麗畫卷,讓一江清水向東流,讓兩岸景觀景色更優美,讓城市更繁榮,使武漢長江主軸成為濱水生態綠城的示範軸,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典範。

  「城市主軸,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文化標誌,體現歷史的傳承和變遷,以及一個城市的文化生活品位,武漢以長江為主軸非常科學、合理。」武漢的人口、建築、產業的分布規律明顯,即密集地沿著長江兩岸排列。長江貫穿於整個中華文明,長江是武漢重要的血脈和軸線。

  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表示,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應從三方面給予安排:一期重點是一環線內的長江大橋至長江二橋區間,用5年時間完成優化建設;二期重點是二環線內的鸚鵡洲長江大橋至二七長江大橋區間,再用10年時間完成優化建設;三期重點為三環線內的白沙洲長江大橋至天興洲長江大橋區間。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要請頂尖規劃設計團隊對武漢長江主軸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確保拿出世界一流水平的規劃圖;先啟動幾個樣板區塊,為后期建設提供示範;把「四水共治」與優化武漢長江主軸有機結合、統籌考慮,抓緊研究啟動近期實施治水項目。

   大力推进「四水共治」 打造滨水生态绿城

  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武漢自古就是一個與水結下不解之緣的城市,長江與漢水在此交匯,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字,將大武漢分隔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壯美景觀,從空中俯瞰,武漢竟像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以長江為界三鎮如同蝴蝶舞動的翅膀。

  被譽為「百湖之市」的武漢,擁有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和眾多湖泊。城市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武漢因水而興,也因水而憂。每年6至7月,梅雨季節來臨。2016年6月30日至7月6日,武漢遭遇歷史罕見強降雨,周降雨量突破歷史記錄,中心城區遭遇嚴重內澇。最終,38處主要泵站及龐大的地下管網,創造了24小時內中心城區超九成積水點消失的排積奇跡。但南湖地區的積水之痛,深深地牽動著武漢人民的心。

  「水優勢是武漢決勝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要利用水資源、優化水空間、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弘揚水文化。

  以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為重點,大力推進「四水共治」,實現系統、科學、依法治水。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面推行河長制,完善湖長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鞏固完善防洪安全保障體系,全面提升排水防澇標準和能力,實現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改造城區供水管網,強化水源地保護和供水安全。

  分類推進「百湖」規劃建設升級,延伸兩江四岸生態畫廊,加快構建全域生態水網,全面恢復水體生機活力,充分利用水下、水面、水上空間,勾畫出江湖相濟、湖網相連、人水相依的美麗畫卷,努力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濱水生態綠城。

為民治水,亟須升級。今年初,武漢市提出「四水共治」,明確要以打造「濱水生態綠城」為目標,全面推進「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實現「水患」向「水利」的轉變。

  一批排水項目快馬加鞭:全市單體最大的排漬泵站江南泵站成功趕在汛前通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它與南湖連通渠、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夾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等,共同組成南湖出江排水系統,擔綱南湖地區的排水重任;漢口后湖建成亞洲最大城市排水泵站,抽排能力達到249立方米/秒;港西二期泵站讓青山區大面積受益,青山紅鋼城一帶的積水將得到有效緩解。

  截至5月30日,16個重點排水項目全部按時具備應急抽排能力或已通水,全市排水能力從980立方米/秒提升至1470立方米/秒,較五年前幾乎翻一番。

  今年入梅以來,昔日中心城區的那些老積水點,成功經受數場較強降水的考驗。困擾百姓多年的南湖、白沙洲、青山、四新、琴斷口等地的積水問題,得到極大改善。

  今年,武漢實施「四水共治」項目325個,年度計劃投資234.04億元。截至6月9日,已完成投資99.44億元,進度達42.5%。其中,主汛期前需完工的18項排澇水工程全部完成。

  「四水共治」今年16個重點項目全部按時完工,中心城區排水能力5年翻近一番。

未来科技城。长江日报供图

  傾心打造兩個「百萬工程」全力招才引智招商營商

  兩個「百萬工程」是指今年初武漢市開展的專業招商、以商招商、資本招商、校友招商,實施「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以及助力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讓武漢校友「資智回歸」,支持武漢的發展。泰康保險董事長陳東升,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微信之父」張小龍,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這些在不同行業內的領軍人物,他們的青年時代,都曾經在武漢求學。

  陳一新提出的「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就是要將校友招商,作為招商引資的新突破口和生力軍。

  「舞臺搭好了,長袖善舞的人自然就來了」人才的使用要與產業發展規劃銜接統一。

  「武漢人才濟濟,是一個令人懷念的地方!」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武漢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李書福1996年畢業於湖北經濟管理大學財經系。當聽說武漢正在實施「一留一回,兩個百萬」,他高興地說,武漢有一百多萬在校大學生,科教優勢了不得,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解決好了,大學生留在武漢的比例會一天天高起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就會選擇留在武漢創業。

  「李書福計劃與武漢合作投資一些項目」。他透露,這些項目與新能源汽車相關。

  既要「5年之內留下100萬的大學生」,又要「百萬校友資智回漢」,為了聚集人才,武漢專門設立了招才局,這是陳一新在浙江的時候便有的嘗試。

  聚力發展新民營經濟

  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

  2017年6月13日下午,在武漢市新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發表講話,深入闡述「什麼是新民營經濟」、「怎樣發展新民營經濟」。長江日報供圖

  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期間,武漢首次提出要發展「新民營經濟」。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多方面意見,形成了武漢發展新民營經濟的基本共識、總體思路、政策舉措。

  2017年6月13日下午,在武漢市新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發表講話,深入闡述「什麼是新民營經濟」、「怎樣發展新民營經濟」。長江日報供圖在武漢市新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陳一新對於新民營經濟「新」在哪?他概括出八新:創業主體新、發展動力新、商業模式新、融資方式新、治理結構新、市場需求新、產業領域新、集聚格局新。他說,發展新民營經濟,黨委政府要在政策創新和環境營造上下功夫,做好服務工作,鼓勵引導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

  2017年6月13日下午,在武漢市新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發表講話,深入闡述「什麼是新民營經濟」、「怎樣發展新民營經濟」。長江日報供圖陳一新說,新的發展階段呼喚發展新民營經濟。在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浪潮興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的新形勢下,發展新民營經濟應運而生。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催生了新民營經濟。新民營經濟既帶有傳統民營經濟「立足民力、依靠民資、發展民營、注重民富、實現民享」的基本屬性,又呈現出許多體現新發展趨勢的內涵特徵,是傳統民營經濟的升級迭代發展。

  「新的發展階段呼喚新民營經濟,發展新民營經濟,目的是富民,動力是創新。」陳一新認為,新民營經濟「財富共享度更高、創新動力更足、捕捉市場能力更強、體制機制更活」,是「富民興漢的源頭活水、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培育名企名品名家的搖籃」。

  2017年6月13日下午,在武漢市新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發表講話,深入闡述「什麼是新民營經濟」、「怎樣發展新民營經濟」。長江日報供圖武漢發展新民營經濟有五方面的優勢。武漢承擔系列國家戰略和改革創新試點的優勢,成為新民營經濟發展難得的機遇;武漢科教發達的優勢,成為新民營經濟發展的獨特資源和創新動力;武漢發展空間的優勢,成為新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支撐;武漢宜居環境的優勢,成為新民營經濟發展吸引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武漢產業基礎雄厚的優勢,成為新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2017年6月13日下午,在武漢市新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發表講話,深入闡述「什麼是新民營經濟」、「怎樣發展新民營經濟」。長江日報供圖實踐證明,新民營經濟已成為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力量,新經濟已成為新民營經濟的重要標誌。因此,武漢發展新民營經濟的主攻方向是發展以「四新」為特徵的新經濟:發展「新技術」,就是要發展能有效提升產品技術水平、改善生產工藝水平、降低社會交易成本、促進生產與服務融合、推進信息集成交互的新技術。發展「新產業」,就是要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新市場需求為依託、能夠引發產業體系重大變革的新產業。發展「新業態」,就是要順應新技術創新和應用潮流,關注從現有領域中衍生疊加出來的新環節、新活動,支持發展能夠提供多元、多樣、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新業態。發展「新商業模式」,就是要發展那些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產業鏈及價值鏈、實現產業要素重新高效組合、高效便捷滿足市場需求的新商業模式。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