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力量智慧贵州”大型采访活动侧记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张涵坤贵阳报道:3月18日,由第五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组委会组织的“人才力量智慧贵州”大型采访活动,十多家中央及香港驻黔媒体以及省内主流媒体深入毕节、贵安新区、贵阳等地,对引才、用才等人才工作的典型进行集中采访,为即将于3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人才博览会造势。短短几天的采访虽然浮光掠影,却也让记者感到,贵州发展“黔途无限”、人才“贵漂”正当其时。
陈海生:领衔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
实现了国家能源相关技术的产业化突破
当天午后,采访团一行驱车来到坐落于金海湖新区的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中心主任陈海生博士已早早等候。40岁的他,精神抖擞。从他简历来看,16岁上大学,25岁获得博士学位。目前,陈博士还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储能研发中心主任、科技部863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陈海生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限定空间尺度内流动、传热与储热(冷)特性、高负荷压气机和膨胀机的流动机理与三维设计方法、叶轮机械内部流动损失控制、微小尺度流动与传热等研究工作。已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作为主要参加者或第一技术完成人的项目30余项。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体系,获批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物理储能研发中心)。建成了国际首套1.5MW先进CAES示范系统,完成了系统的1000小时性能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考核指标,被评价为“我国在该领域一项重要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通过技术授权给两家公司,合同经费4000万元。相关技术通过技术入股已成立公司,总投资4.5亿元,实现了相关技术的产业化突破。
这么高大上的中心,当初如何落户毕节的呢? 陈海生博士介绍,当初赶上了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共建的契机;另外是3年前,和毕节当地一家澳能公司有接触,再加上毕节当地政府对筹建这个中心在硬软件、政策等上大力支持,所以最后决定中心落户毕节,现在看来,选择来贵州是对的。
据了解,这个中心约半年后就能基本建成,已对外引进了20多名硕士研究生,团队在编各类人才92人,至今无人离职。
黄化刚:能够施展科研抱负 来黔决定十分正确
在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市公司里面,记者一行见到了该公司引进的第一位博士黄化刚。从一名应届毕业生,到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博士黄化刚不仅仅是职位的晋升,更重要的是他的科研抱负得以实现。
在贵州5年间,黄化刚获得12项烟草方面的专利,承担6个科研项目。其研究项目之一“反向燃烧节能烘烤设备研究与应用”在2012至2016年4年间,为黔西县、威宁自治县、七星关区等5个烟叶产区累计新增产值5332.27万元。
2012年6月,黄化刚博士毕业,凭着浙江大学农学院博士头衔与10项研究成果,他能在经济发达地区找到很好的工作,亦或回母校四川农业大学任教。
黄化刚坦言,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当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老家四川去当一名高校老师,二是带着爱人在外发展。思来想去,如果自己选择到四川当高校老师,自己的优势没有那些洋博士明显,而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爱人则很难和他一起在高校立足。
黄化刚说,当时在网上浏览,看到毕节在招人,于是毛遂自荐。后来,毕节把他引进,还将其爱人的工作也一并落实了,现在一家三口的户口都在毕节。
据了解,5年时间里,他从一般科员已经做到了主任科员,评上了副研究员、高级农艺师,他获得22项烟草方面的专利,承担10个科研项目。黄化刚现主持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市院合作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重点实验室项目及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科技项目6项。作为项目核心研发人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环保部公益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项目等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现为《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国际刊物审稿人。参与完成的毕节特色烟叶质量风格形成机理及化学基础研究、贵州乌蒙特色烟叶研究与规模开发等项目通过了省部级成果鉴定。
据悉,黄化刚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完成了20余项研究成果获专利授权,其中《利用超积累植物持续提取农田土壤锌的方法》等7项获发明专利授权,在植烟土壤保育及烟田废弃物利用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率先在贵州省开展了烟秆制备生物炭及还田技术研究,明确了烟秆生物炭对烤烟产质量提升的正向效应,建立了烟秆炭规模化生产线,开创了烟秆炭基肥料研发与推广应用的新思路,2016年生产应用炭基肥2050吨,推广示范4.1万亩。2017年拟在威宁建立烟秆生物炭连续式生产线及炭基肥加工厂,17年已生产炭基肥4100余吨,计划推广示范8.25万亩,建立持续稳定的土壤保育措施及烟叶品质改善体系。
黄化刚在科技项目研发及成果应用推广中也做出积极贡献。2012-2016年,《反向燃烧节能烘烤设备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在黔西县、威宁县、七星关区等5个烟叶产区累计新增产值5332.27万元。将一种酒糟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内容进行转化,2013-2016年金沙县加孟农业专业合作社累计生产酒糟有机肥肥6万吨,用于烤烟生产,增加了土壤有机质输入,改善了烤烟油分,与市场采购相比,为烟草公司和烟农节约肥料成本3600余万元。
积极投身毕节试验区建设及产业精准扶贫,黄化刚利用自己学农的优势,依托于政府烤烟特色产业发展,为毕节“乌蒙清甜香、杜鹃醇甜香、山地生态有机烟”品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助推了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和烟区脱贫攻坚任务。
他坦言,由于自己是学农的,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转化成科技成果,黄化刚深感当初选择来贵州的决定十分正确。当然,年薪20多万也颇有诱惑力,科研成果转化还有分成机会。
蔡群 :农村妇女返乡创业就业的模范代表
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妥倮苗寨,织金洞风景区附近,记者见到这位颇具魅力的致富带头人,全国人大代表--蔡群。她多年来着力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工作,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业就业发挥了典型的带头作用,是农村妇女返乡创业就业的模范代表。蔡群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跟随母亲学习制作蜡染刺绣,成年后从事蜡染刺绣服饰、蜡染刺绣工艺品的制作。
2000年7月,蔡群前往深圳务工,在深圳市邯泰鞋业有限公司任作业员,由于心灵手巧、工作勤奋,蔡群几次被部门领导提拔为班长,但是均被蔡群谢绝。2005年,蔡群返回家乡,重新操起了小时候的跟母亲学来的蜡染刺绣手工艺,在自己家里面开起了蜡染刺绣作坊,同时开办农家乐餐饮服务,将民族民间工艺与旅游服务结合起来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微微的成绩。2006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全面启动,手艺日益精良的蔡群,踊跃地报名参加了比赛,获得了“毕节名创”二等奖的成绩。2008年、2009年,蔡群女士连续两年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荣获蜡染蜡画一等奖,连续两年为毕节市织金县苗族蜡染工艺捧回金色奖杯,获得了“贵州名匠”荣誉称号,2011年3月,蔡群女士被评为“贵州省百佳创业小老板”,在2012“牛头牌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荣获蜡染蜡画类一等奖,在2013年“金沙回沙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上获特等奖(全省最高奖项),蜡染刺绣工艺得到了专家和评委的高度评价。
在各种殊荣面前和不断的开拓视野过程中,蔡群更加坚定了以发展苗族蜡染刺绣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心,将苗族蜡染产业传承和发展明确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好门路好产业,在蔡群女士的影响和带动下,织金县苗族蜡染又兴起了热潮,苗族村寨家家户户都在制作蜡染,很多苗族妇女积极加入到苗族传统文化产业创业队伍中来,全县蜡染刺绣生产的小微企业由原来的2户增加到2016年的20余户,带动了200余人的就业,多数农户因制作蜡染刺绣,明显的增加了经济收入。由其统一指导零散生产户生产蜡染刺绣旅游产品并统一销售,其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北京、大连等地,年销售量1万余件,年创收200余万元。一张巴掌大的手工艺品要卖到800多元,苗族蜡染刺绣工艺逐渐形成了一个地方文化产业的同时,当地苗族群众经济社会更是得到了和谐健康发展。
蔡群女士坦言,创业是很辛苦的,2006年以来,她每年都积极的组织和参加了省内外各类赛事和展览展销活动, 2009年9月,蔡群参加广州“中博会”,2012年9月,蔡群参加了在中国山东泰安举办的“2012中国泰安(泰山)平安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大赛暨旅游商品博览会”,2012年11月,蔡群携产品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贵州民族民间工艺走进北京”活动和在上海举办的2012国际旅游交易会,将地方民族文化大力推广宣传。拎着产品资料袋,困了就睡在展台上,饿了就啃面包吃方便面,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
龚定军:浪子回头金不换 跻身“中国好人榜”
龚定军是颇具颇有争议的刑满人员,也是颇有传奇色彩的致富带头人。曾因犯罪入狱10年,却又跻身“中国好人榜”。记者在岔河种植基地,看到几十农民正在田间劳作,为其种植元宝枫,这是龚定军发展的另一个产业之一。能就会说不 龚定军愧是曾经的“高墙记者”,第一时间添加记者微信,也善于抓住一切机会。
2002年开始,龚定军从事中药生物种植,先后对上千种中药材性能、药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龚定军将几年来对几千名各类病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认真总结,先后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申报了50余项项医药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证书,其中,“速效接骨的药物组合物”专利号为:ZL201010243007.8、“治疗骨折的接骨散”专利号为:ZL20101054551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风湿的药物”专利号为:ZL201110056等。
2009年8月起,龚定军与《法制生活报》联合发起向全省政法干警免费赠送专利药的爱心活动,先后接诊了全省政法系统各类病症1000余人次,通过用药,治愈近1000人次,得到广大政法干警的好评,也引起了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及相关领导的关注。
2013年1月,贵州兰芳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兰芳通过媒体了解到龚定军事迹后,主动联系龚定军,并与其签定了专利合作开发协议,在毕节市金沙县城郊建设一个制药厂,10年与国际市场接轨,可以解决1000余人就业问题,打造一个全国唯一的自主知识产权制药企业。
龚定军一边从事中药材研究,同时还抽出宝贵时间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活动。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交界处的5.7级地震和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龚定军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了解到灾区情况后,迅速购买了价值5万余元的药材及医药器械,连夜奔赴灾区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最前沿。
龚定军与贵州兰芳贸易有限公司签定了合作开发协议后,在工作中他带领公司员工全身心投入到中药的研发之中,公司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先后研发了“治疗糖尿病的苗药”、“治疗乳腺包块的苗药”等等。在申报了50余项中药发明专利中,也为全省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龚定军为公司拟定了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率先在毕节市金海湖区岔河镇,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田坝桥、朱昌镇、撒拉溪镇,田坎乡等多个村镇种植了人称“摇钱树”的皂角树共计9820余亩,并解决了2000人的就业和15个残疾人的就业生活问题。2016年根据毕节市扶贫攻坚的实际情况,给毕节市市委书记一封种植皂角扶贫建议信,得到陈书记高度重视,并作了强有力的批示,有望3年内产生经济效益,每亩每年将收入5000余元,力争5年内向周边乡镇辐射,种植面积达到100000亩以上。将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加快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起到了一定的典范作用。
自2002年以来,龚定军在发展中药的同时,不忘 社会责任,先后参加汶川地震、云南彝良、’鲁甸等地的地震救援;为春晖文化园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发明专利;免费为农民培训种植技术15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带动农民种植皂角树10000余亩;资助贫困儿童及残疾人共计20人次;先后为家庭困难的疾病患者免费治疗3000余人次。因此,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2015年获得最美七星关候选人,2016年12月跻身”贵州好人榜”,2017年1月跻身 “中国好人榜”。
张光文:创业带动农户增收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贵州乌蒙腾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文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发展成为集天麻、食药用菌的种植、研发、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现有职工60余人。公司目旗下前建有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4000亩,建成“公司+农户”合作基地8000亩。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天麻菌种生产基地和产品加工基地,具备年产300万袋天麻伴生菌种和年加工1000吨天麻的生产能力。公司基地连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常年为农户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80余个,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
张光文透露,公司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主营的天麻产业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天麻产业作为促进地方农户增收、带动农户脱贫的重要抓手,同时也作为提升农户科技种植技能素质进行试验示范。在这种大好环境下,他带领公司探索出一些与农户合作的有效机制:一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以“统一制种和供种、统一技术和回收、统一加工和销售”模式,从种源质量、种植产量、产品品质、回收保护方面充分保障农户利益,不断提升农户种植热情和解决技术难题;二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销售+分红”的模式,将农户分成的另一半天麻和冬荪以折合现金方式形成“销售入投”公司产品销售,待产品销售完后,公司除返还农户本金外,再以当年回收市场价为基础,上浮20%的利润返现给农户,这样既减轻公司资金压力,又让农户得到二次增收,实现互惠互利、双赢发展的局面;三是帮助有文化、有条件的农户收取一定费用,代为加工成的天麻和冬荪,并对接相关电商平台,公司免费提供工作平台和咨询指导服务,让农户直接与电商形成合作关系,自行销售,创造更大的利益空间;四是借用相关展会参展机会,组织具有一定种植和加工经验的农户随公司进行参展,让农户开眼界,了解相关市场行情,为有条件、有想法的农户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张光文曾经是记者教过的学生,我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赞赏和自豪。
“贵才”供需两旺呈井喷式增长态势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为各类人才追梦筑梦圆梦提供了广阔天地。
当前,贵州正为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人才,已然成为贵州的发展之基、转型之要、跨越之本。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贵州省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贵州将于2017年3月25日至26日举办第五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
最近六年,贵州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三,让人刮目。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离不开各类人才队伍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2013年,贵州举办首届“人博会”:吸引638家国有企业、中央在黔机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提供了10000个以上人才需求岗位和招聘岗位,6500余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及高校学生进场交流洽谈。
2014年,第二届“人博会”:吸引800余家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央在黔机构、非公经济组织等参加大会各项活动,提供了1.5万余个岗位。现场接待各类人才3.5万余人次;现场签约2597人次。
2015年,第三届“人博会”:吸引2046家单位参与引才纳贤,32万人次通过人博会网上招聘大厅访问求职,16万人次通过微信招聘平台访问求职;活动现场接待人才3.5万人次。
2016年,第四届“人博会”:1747家用人单位携1.7万余名人才需求参会引才,线上线下求职访问人才达71.6万人次,现场接待求职5.6万人次,现场引聘达成意向1.28万余人。
据悉,连续举办4届人才博览会,贵州面向海内外引聘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包括博士2500余名。“人博会”各项数据的逐年递增展现出“贵才”的供需两旺,呈现了井喷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