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許入介 報道:3月17日,全國兩會剛剛結束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張國英第一時間就回到沿河自治縣黑水鄉新群村,把兩會精神傳達給家鄉的父老鄉親。
新群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區,以前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靠外出務工。記者一行來到沿河自治縣黑水鄉新群村時看見,山上是果園,山下是花園,處處新風景。村中的田壩都栽種了花卉,通組連戶路硬化了,房屋立面也改造了,漂亮多了。
“總理報告上寫的精准扶貧,扶持農村的產業做大做強,尤其是我們的經果林,我們的水果,如果種得好的話可以在全國各地銷售,我有信心把我們的水果賣到國外去,你們有沒有信心?”當日,村民們正圍著聽張國英說。
1999年,張國英回家探親,發現村裏的果園因管理不善而荒蕪,就向村委會承包了400畝荒山,帶領村民們一起發展。在張國英的帶領下,全村30戶農戶建起了果園,種植經果林1000多畝,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274元。
張國英說,現在中央政策特別好,對於農村產業科技投入特別大,利用好這個政策,我准備把人均收入提高到一萬,把我們村裏面的果樹成片這個優勢發揮好,來打造我們村的鄉村旅遊,把貧困戶都加入進來,這樣就比單單種果樹的效益更好,收入更高,利用這一年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來迎接我們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聽了張代表給我們帶來的好消息,我心裏特別的感動,國家的政策相當的好,我們農村的老百姓都在跟著政策和趨勢去做,我們要把我們的產業做大做強。”沿河縣新群村村民唐萬平向記者說。
張國英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舉動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在此後的代表履職中,她更是勤勤懇懇,積極反映基層群眾的心聲。為了更好地聽取民意,她經常走村串寨,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4年來,她先後向全國人大提交了20餘件建議,其中“關於如何抓住國發2號文件和武陵山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實施機遇,圍繞‘烏江經濟走廊’建設目標,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對沿河水利建設的投入和扶持,解決群眾增收致富難題”、“希望國家加大對彭水、沙沱電站移民的後扶力度,確保移民真正能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等建議得到回複和實施。
“以前種的是梨子、李子,去年,張國英把部分果樹換成了橙子、獼猴桃、葡萄等“四季水果”。2015年,新群村每戶收入約五六萬左右,2016年,年收入20萬以上的村民,已經有了好幾戶。談起這些,張國英連眼睛裏都是笑意,“現在我們村子可漂亮了,這都是國家政策好,老百姓也爭氣!盡職盡責把水果種好,通過帶頭示范作用,讓我們村子裏的老百姓,都過上好生活。老百姓們最希望的就是奔小康。只要把這件事做好了,其他問題,也會慢慢解決的。”張國英向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