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美景桃花湖
「桃花江是美人窩,桃花千萬朵,比不上美人多……」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音樂家黎錦暉先生的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讓桃江蜚聲海內外,藏在深閨的桃江向世人展現出她的獨特魅力,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2016年11月,國家旅游局授予桃江縣「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創建單位,桃江旅游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桃江地處湘中偏北、洞庭尾閭。自秦置縣,因境內桃花江得名。總面積2068平方公里,素有「美人窩」、「屈原第二故鄉」、「楠竹之鄉」、「茶葉之鄉」、「建材之鄉」、「有色金屬之鄉」等美譽。境內有桃花江竹海、浮邱山、桃花湖、鳳凰山、羅溪瀑布、羞女峰等風景名勝20多處,有桃花江國家森林公園和羞女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休镕農業和鄉村旅游示範縣。近年來,桃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挖掘人文資源,歷時3年編纂《桃江歷史文化叢書》,打造景區景點,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
香港商報記者肖建花通訊員羅中華劉鵬廬靜
生態之城桃江縣城一角(黃霖 鄧燕勝攝)
桃江浮邱寺銀杏樹:浮邱山乃楚南名山,有“小南岳”之稱。山頂浮丘寺始建于南北朝,寺廟前有銀杏群,最古老的一株樹齡超過2000年(熊朝陽攝)
人杰地靈美名揚
桃江人杰地靈,人才輩出,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女媧補天傳說、屈原天問遺址、「國保」春秋古越墓群、浮邱山千年銀杏群,見證了人文歷史的久遠;三國老將黃忠、明末重臣郭都賢、清朝名儒肖大猷等歷代名流彪炳史冊;夏曦、夏思痛、張子清、張昆弟等革命先驅功勛卓絕;文壇才子莫應豐,國畫大師高希舜、胡念祖,共和國院士丁夏畦、夏家輝、文伏波等熠熠生輝;「馬跡塘故事」、「胡吶喊」、「地花鼓」、「五道茶」,詮釋出桃江民俗文化的厚重。值得一提的是,桃江被認為是屈原的第二故鄉。據考證,屈原從郢都流放南楚,幾經跋涉來到了桃花江,并在桃江居住14年。期間,在鳳凰山創作了《天問》,山上尚存天問閣遺址。山下有屈子釣臺,臨江一面所刻屈子行吟澤畔圖,現在還依稀可見,被譽為資江十景之一,載入《中國名勝辭典》。在離縣城不遠的花園洞村,千百年來有種植蘭花的傳統,相傳為屈原所授。村里至今還留有古橋「三閭橋」,古石挽拱,古拙天然。桃江也是美人窩,諺語道「張家界看山、洞庭湖看水、桃花江看美人」。桃江姑娘清秀娉婷,面若桃李,獨特的靈性更是讓桃江的美女多了幾分清新脫俗的獨特魅力。地質專家檢測發現,桃江的水和土所含有的礦物質都超過了普通水、土,對補充人體微量元素非常有益。據探測,桃花江兩岸多含氡礦泉,氡元素能使女性皮膚變得白皙細膩,色若桃花。專家據此推測,桃江出美人也與氡泉有關。近年來,桃江圍繞「美女文化」做文章,培養「美女經濟」。創辦桃花江女子旅游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她們走進了中南海線,走上了首長專列,著名歌手雷佳、莫小鳳就是桃花江走出去的美女。桃江還承辦了中華文化小姐全球大賽湖南賽區復賽、決賽和頒獎晚會,「美人窩」聲名鵲起,集聚了桃江「美女效應」。
竹海美人(熊朝陽攝)
竹香悠悠飄四方
桃江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4.15%,碧波蕩漾的大竹海則是一大看點。桃江是江南最負盛名的竹鄉,大自然賜給了桃江115萬畝竹林,面積居全國第三,湖南第一。10萬畝連片的桃花江竹海則是鑲嵌在桃花江這片熱土上的一顆閃亮的綠寶石。桃花江竹海位於桃花江鎮東郊,在這里,翠綠挺拔的楠竹,坡連坡,山連山,一眼望不到邊,風吹竹葉,起伏之間,有如連綿的海浪,沙沙的竹濤又似優美的樂曲。秋雨過后,微風起處,竹漪青漣,暗香撲鼻,使人飄然欲仙。及至銀裝素裹,山巒遍復玉琉璃之時,竹之勁節虛心,凌風傲雪的風骨,更使人頓生拈韻高吟的意興。當地積極開發豐富的竹林資源,在開展竹產品深加工的同時,大力發展竹旅游業,增加農民收入。連片面積達10萬畝的桃花江竹海、黃金塘竹海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該景區已累計投入1.2億元,建成了假日酒店、游客接待中心、觀竹樓、游步道和停車坪等景區設施,年接待游客約40萬人次。全縣共有竹鄉農家樂153家,其中星級農家樂28家,新桃緣農業生態園為省級五星級農莊。此外,桃江還以竹筍為食材,開發出竹筍宴。目前,桃江已形成了「用竹、吃竹、賞竹」的竹文化。
竹海日出(熊朝陽攝)
佛光羞女山:修山俗稱“羞女山”,神似一位躶體少女含羞仰臥,是桃江縣羞女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核心景區(龍希牛攝)
一山一峰總關情
桃江境內疊巒起伏,屈子天問鳳凰山,體態迷人羞女峰,楚南名山浮邱山……每一座山峰都有著獨特之處,或有歷史傳說,或為自然造化,周圍景色美不勝收。輕歌曼舞的蜿蜓資水與群山簇擁的桃花江相合處,兀然矗立著一座名為鳳凰的奇山。山上古木參天,林蔭蔽日,山下江面遼闊,百舸爭流。相傳,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改革政治而遭子蘭、靳尚等人之讒而去職放逐江南,他在遍涉湘沅之后,由湘西來到這里。清《一統志》載:「鳳凰山,在益陽縣西65里的桃花江,傳為屈原作《天問》處。於此渡江,而行吟澤畔,即《楚辭》、《涉江》處也。」在鳳凰山半腰臨江處,有一座花崗石砌成的七層八面寶塔,高25.5米,名躍龍塔。躍龍塔塔身為古代檐式建築、造型優美、結構嚴謹、端莊古樸。躍龍塔亭亭卓立,氣宇軒昂。登上塔頂,可遙望浮邱之雄,俯視資水之秀。躍龍塔與天問閣遺址、屈子釣臺在鳳凰山連成一體,構成桃花江鎮又一獨特景觀。羞女峰位於縣城西北15公里處的桃花江北岸,是大自然的杰作。遠望羞女峰,看她那線條分明的下頜高高翹起,青雲般的長發軟軟地飄垂,一雙粉臂舒展地張開,勻稱的長腿,兩膝微微彎曲著,雙腳浸入清清的江流,儼然是一尊充盈於天地之間的少女浮雕,人稱「東方維納斯」。羞女山下,泉水處處,清泉潺潺,用羞女泉水打的擂茶,甘甜可口,爽口留香。用羞女泉水煮的麵條,柔軟好吃,久煮不爛。這些風味茶食,不僅可以飽口福,而且是一項別有情趣的民俗旅游。
羅溪瀑布 李雪冰攝
湖清瀑奇淺淺灣
除了千姿百態的山峰,桃江還有各種各樣的水的形態,它們散落在大地上,彰顯出水之靈氣和萬物的律動。出桃花江鎮南行30公里就是桃花江水庫。水庫周圍桃林片片,每當春暖花開,水映桃紅,一湖碧水,滿眼春色。因此,又被稱為桃花湖。桃花湖四周是青山起伏,山巒疊翠,擁有四萬畝茂密森林的桃花江森林公園。子良巖巍然屹立於桃花湖畔,其間從上至下有一道深深的裂縫,十分險峻,名「一線天」;上有一窄窄的條石支架為橋,名曰會仙橋。子良崖的峭壁之上原刻有「石破天驚,仙山第一」八個如走龍蛇的大字,因1966年依巖修建桃花江水庫后,水位上升大字隱於水下。水庫大壩,如一道彩虹,飛架在子良巖的兩山之間,自此向南滿眼湖光山色,宛若灕江勝景,向北看,桃花江干渠自壩下電站伸向遠方,碧水流向滴翠的田野。沿大壩向西,是蜿蜓平整的環湖公路,一路可以領略湖光山色,湖中散布的小島,如翡翠般浮在水面上;置身於翠竹異木與流泉飛瀑之中,泛舟於碧水綠波之上,遠離塵囂的感覺油然而生,回歸寧靜的怦然心跳升華成一種對造化的敬畏。
桃江境內的一條溪河、資水支流。 20世紀30年代,著名音樂家黎錦暉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唱紅了桃江。桃江因此而得名(尹國富攝)
真抓實干譜新篇
近年來,桃江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依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把發展文化旅游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出臺了《關於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編制了全縣旅游發展、休镕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等規劃,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創建縣」,對桃江旅游的發展戰略、市場定位、景點開發等進行了總體策劃和系統規劃,大力推進文化旅游發展。目前,全縣共有休镕農莊和鄉村旅游景區(點)400個,擁有床位7168個,國際品牌連鎖酒店1家,旅游星級賓館6家,五星級休镕農莊3家,湖南省工農業旅游示範點2家,有國內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產廠點10多家。一批重點景區、休镕農莊、鄉村旅游景點、農家樂應運而生。預計2016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數達430萬人次,總收入16.7億元。桃江的旅游產業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積聚了巨大的潛能,未來幾年,桃江搶抓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創建機遇,將大大加快桃江的旅游發展。黃勁縣長表示,桃江要按照全域融合、文化引領、創新驅動、市場導向的原則,要緊抓「大益陽城市圈」、「東接東進」戰略機遇,在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等方面積極對接。堅持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以全縣旅游總體規劃統攬景區景點建設、城鎮建設和產業布局等各類規劃,抓好頂層設計。加快編制完善各項旅游規劃,確保旅游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資源有效整合、產品布局合理,打造全省唯一的美人文化生態旅游品牌。建好縣內「兩日游」通道,加快重點景區建設和特色旅游產品開發,培育房車營地、體育休镕等新業態。與此同時,加快推動精準扶貧與旅游發展的融合,切實帶動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共享全域旅游發展成果。力爭2-3年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範縣,全面打響「桃江山水生態游」品牌,讓「天下桃花江,山水美人窩」聞名中外,打造全省旅游強縣和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
桃江馬跡塘故事:“奇事巧事”馬跡塘“故事”,從太平天國流傳到桃江的高臺藝術。每逢重大節日,馬跡塘故事表演成為當地最聚人氣的盛事(熊朝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