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蘇 > 本地新聞

工信部發布《智能制造發展規划(2016-2020)》

2016-12-07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宋璟報道:12月7日,在南京舉辦的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工信部發布《智能制造發展規划(2016-2020)》,為提出“兩步走”戰略推動制造向智能化轉型,並提出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等十大重點任務。

  在當天舉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合作發展高峰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當前,中國制造業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並存,“多元現狀”與“多元需求”並存。一方面,中國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努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裝備,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重點領域智能轉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規模和應用優勢,開展工業云、大數據、物聯網應用試點,推動基于互聯網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發展。中國系統推進智能制造發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通過研究和調研,編制完成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划(2016-2020年)》,《規划》作為指導“十三五”時期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任務。

  2020年重點領域實現數字化制造

  《規划》提出,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分類分層指導,分行業、分步驟持續推進,“十三五”期間同步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領,以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為目標,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關鍵技術裝備安全可控能力、增強基礎支撐能力、提升集成應用水平、探索培育新模式、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打造中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建設制造強國奠定紮實的基礎。

  《規划》提出,2025年前,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規划》提出了十大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發展,攻克關鍵技術裝備,提高質量和可靠性,推進在重點領域的集成應用;二是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布局和積累一批核心知識產權;三是建設智能制造標准體系,開展標准研究與試驗驗證,加快標准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四是構築工業互聯網基礎,研發新型工業網絡設備與系統、信息安全軟硬件產品,構建試驗驗證平台,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檢查和信息共享機制;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廣力度,開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遴選智能制造標杆企業,不斷總結經驗和模式,在相關行業移植、推廣;六是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在傳統制造業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制造裝備;七是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引導中小企業推進自動化改造,建設云制造平台和服務平台;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加快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大力發展龍頭企業集團,做優做強一批“專精特”配套企業;九是推進區域智能制造協同發展,推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加強基于互聯網的區域間智能制造資源協同;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智能制造人才培訓,建設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構建多層次的人才隊伍。

  江蘇:亟需推進智能制造新模式

  世界智能制造合作發展高峰論壇上,江蘇省省長石泰峰致辭表示,從大背景看,江蘇正處于新舊優勢轉變、新舊產業交替、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支撐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傳統比較優勢明顯弱化,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日益加大。制造業仍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成套設備缺乏;面廣量大的傳統產業亟需改造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產品,質量層次不高、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智能制造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江蘇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他表示,2015年江蘇人均GDP突破1.4萬億美元,經濟發展整體上步入工業化後期,需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實施由大到強的轉型。作為工業大省、科教創新大省,江蘇有發展智能制造的天然優勢、具體行動。江蘇有信心借助智能制造新模式,構建現代產業新氣息,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發展。

  專家把脈

  朱森第:創新協同邁向制造強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表示,在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划發布之前,關于智能制造的內容已經在高端裝備制造、工業機器人及關鍵部件、網絡化協同制造等多項國家計划中有所體現。中國尚處于工業化的中後期,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企業生產力水平參差不齊、差異極大,最大相差60年,大量中小企業處于機械化階段。中國制造業產品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附加值較低的中低端產品,整體生產力水平處于工業2.0走向工業3.0階段。

  朱森第說,中國制造業正處于重大變革之中,制造模式必然朝着個性化、響應快、質量高、成本低等方向轉變。在此過程中,中國制造業必須依靠創新和協同發展,依靠兩化深度融合,通過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側面提升,實現智能制造,從而真正成為制造強國。他建議,在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要在頂層設計方面制定規划及實施方案;標准先行;在市場中應用牽引,以企業為主體;在十大領域中重點突破;創新模式,分類試策;同時,重視智能裝置基礎、人員培訓及開放合作。

  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本次大會以“讓智造更聰明”為主題,重點聚焦世界智能制造發展方向、解析智能制造發展趨勢,針對制造業各實際應用領域進行研討。參展企業來自國際知名研究機構、世界500強及智能制造領域的領先企業。來自全球10各國家和地區的285家企業參展,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1家,會展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大會期間,舉辦主題報告、合作發展高峰論壇、智造創新大賽、中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邀請賽、極客秀場等活動,是國內該領域首次舉辦如此高規格的大會。

[責任編輯:許淼祥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