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一偉報道:“確實方便了不少,首先貨品可以保真,價格也便宜很多。”十一黃金周,中國各地游客南下北上、東進西行,引發一個又一個旅游小高潮。在中俄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的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免稅交易大廳,黑龍江游客王楠在朱延秋和俄籍妻子瑪麗婭的夫妻店里買個不停。
“每月收入能達到一萬元以上,假期顧客更多一些。”朱延秋告訴記者。
在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免稅交易大廳里,像朱延秋這樣的小店還有很多,經營者能根據中國聯檢部門免稅商品清單,進口不受數量和價值限制的俄羅斯免稅商品在此交易。據悉,自2016年6月互貿區深度開放以來,目前的交易額已突破2千萬元人民幣。
在距離滿洲里口岸約1500公里的中國對蒙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中蒙首個邊民互市貿易區也于日前試運營并向中蒙邊民及游客開放,蒙古國的食品、服飾在這里很受歡迎。
位于中國北疆的內蒙古自治區,與俄蒙共擁4200余公里國境線,也是中國“向北走出去”的重要通道。一直以來,內蒙古依托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與俄蒙保持穩定貿易關系,并以此帶動二連浩特、滿洲里、甘其毛都等多個口岸地區的邊境貿易。
內蒙古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內蒙古與俄蒙雙邊貿易額達到59.6億美元,這其中不僅有服飾、電器、果蔬等日常用品,還有煤炭、銅礦砂、木材等資源性產品。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甘其毛都口岸距蒙古國的塔本陶勒蓋煤礦245公里、奧云陶勒蓋銅礦90公里,是中國距蒙古國兩大礦山最近的陸路口岸。
作為中鋁內蒙古國貿有限公司通關部的負責人,梁正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通過甘其毛都口岸從蒙古國進口原煤到中國,再進行加工銷售。“今年已經進口約120萬噸了,中蒙兩國間通關手續在不斷簡化,以后會更加便捷。”梁正說。
道路通,百業興。經貿往來離不開物流網絡建設。中新社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內蒙古境內共有18個對外開放口岸,進出境貨運量千萬噸以上的陸路口岸就有四個,同時向北開放的“空中走廊”也正逐步形成,四個國際航空口岸輻射全境,與陸路口岸構成立體化通關方式。
此外,在內蒙古4200余公里的邊境線上,各口岸根據地域、資源屬性不同而“術業有專攻”。這其中,有進口糧食、肉類等指定口岸,有銅礦砂、煤炭等能源重要口岸,還有航空口岸國際快件轉運站等等。
“現代化、電子化的通關方式將助推中俄蒙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建設。”內蒙古口岸辦主任郭剛表示,在2017年年內,內蒙古所有口岸都將推行電子口岸“單一窗口”,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來提高報關效率,節約報關成本。
“如今中蒙通關非常便利,各部門相互配合,出入境檢查的設備也很先進。過去通關時間繁瑣且慢,出入境人員和檢查人員就會煩躁、不愉快,現在不會了。”幾天前,在內蒙古進行中蒙邊境口岸采訪的蒙古國國家新聞報記者班茲拉格查·朝格扎雅巴特爾說,他憶起90時代來內蒙古的情景時稱“現在變化太大”,特別是兩國間公路、鐵路、航空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及通關程序上的便捷。
在內蒙古乃至中國向北開放的進程中,俄蒙并不是終點。2013年內蒙古迎來首條經當地過境的中歐班列,經3年多經營,經內蒙古進出境的中歐班列已輻射互聯全中國,逐步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陸海聯運。內蒙古境內的滿洲里、通遼和赤峰等地也相繼運營班列,直通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