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王一偉報道:日前,內蒙古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內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15年保持“雙減少”。
16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公布全區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截至2014年底,全區荒漠化土地面積60.9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51.50%; 沙化土地總面積為40.7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4.48%;有明顯沙化趨勢土地面積17.4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地面積的14.71%。
數據顯示,荒漠化土地分布于內蒙古12個盟市的80個旗縣(市、區)。其中在阿拉善盟、錫林郭勒盟、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集中分布,四盟市荒漠化土地面積4455.85萬公頃,占全區的73.14%;沙化土地在12個盟市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錫林郭勒盟、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通遼市和赤峰市,6盟市沙化面積3715.98萬公頃,占全區沙化土地面積的91.10%。阿拉善沙化土地面積最大,為1986.83萬公頃,占全區沙化土地面積的48.71%。
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內蒙古荒漠化土地比2009年減少41.69萬公頃,沙化土地比2009年減少34.32萬公頃,實現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全區近8000萬畝農田、1.5億畝基本草牧場受到林網保護,2.6億畝風沙危害面積和1.5億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了初步治理,每年減少入黃河泥沙1.1億噸。五大沙漠周邊重點治理區域沙漠擴展現象得到遏制,沙漠面積相對穩定。五大沙地林草蓋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內收縮。草原牧區大部分天然草原植被正在恢復之中,植被蓋度、牧草高度持續提高,草原生態狀況逐步改善。水土流失面積在逐步減少、流失程度在減輕,治理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本次監測結果表明,內蒙古生態狀況整體持續向好,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各類重點生態建設與保護工程成效顯著,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持續提升,局部惡化的趨勢不同程度依然存在。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是祖國北疆重要的生態防線,同時也是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決定了全區生態系統潛在的脆弱性、反復性和不穩定性,也決定了生態建設和保護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總工程師東淑華介紹說,內蒙古仍然面臨著生態環境脆弱,治理難度大,資金投入不足和生態產業發展不足等問題。
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將繼續按照“預防為主、科學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針,遵循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實行全民盡責,全社會參與。堅持以保護和增加沙區林草植被為中心,以科技為先導,以法律為保障,實行統一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綜合治理,努力構建沙區生態安全體系,改善沙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動沙區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