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村民陸振才接受記者采訪
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博物館館長陸根茂接受記者采訪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道:9月5日,記者從黔東南黎平縣獲悉,按照該縣戰略規劃,到2017年,全縣接待旅遊總人數達500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達40億元以上。到2020年,該縣旅遊形成布局合理、鏈條延伸、景區成熟、產品豐富、業態完善、線路互通、管理精細、服務優質的產業體系,將以肇興為門戶的“百裏侗寨踏歌行”打造成國際知名的精品旅遊線路;全縣接待旅遊總人數達1000萬人次以上,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00億元,使旅遊業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後發趕超、同步小康的重要載體。
據了解,黎平位於黔湘桂三省交彙的侗疆腹地,是神秘神奇的“侗鄉之都”。是全國第一個以民族風情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傳統村落最多的縣,這裏侗文化元素最為齊全,保存最為完整,2009年成為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地。這裏傳統村落風貌古樸,鼓樓戲台風雨橋隨處可見,侗族人民以其獨特的方式享受著現代生活與原生態傳統融彙貫通的悠然自得。黎平承載著最為集中、底蘊最厚、傳承最廣、保護最好的侗文化,擁有1個世界級、7個國家級、21個省級文化遺產;有2個中國曆史文化名村,3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90個中國傳統村落。
“十二五”期間,肇興通過大力推動景區建設,發展鄉村旅遊,豐富了旅遊業態,有5490戶人家的肇興,其中1464戶共6333人實現脫貧,2015年實現了減貧摘帽,三個貧困村出列。2015年肇興景區總收入925萬,其中門票收入781萬元,比2014年翻一番,實現旅遊產業率先突破,促進百姓富裕,實現旅遊產業精准扶貧。
如今,行走在肇興侗寨的廣場和街道上,幹淨整潔是留給遊客的第一印象。為了提高景區服務水平,村寨裏不僅要抓好生態,還要建好民族文化博物館,讓前來的遊客在生態與文化間肆意徜徉,感受貴州都市“慢生活”。
“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們的腰包更鼓了,生活富裕了,好日子有了盼頭。”69歲的陸振才,是肇興旅遊發展變化的見證人之一。在肇興旅遊業還未發展起來之前,陸振才一家只能靠一畝地的糧食勉強維持生計,當時並沒有弄明白旅遊業是個什么東西?後來,陸陸續續有遊客來到肇興,陸振才瞄准了“商機”,先後開辦了農家旅館和民族手工藝店鋪。由於生意起步早,經濟富餘,陸振才一家在村寨裏最先買了彩電、冰箱和電腦。
說到家鄉的變化,陸振才認為,肇興還需要在發展中不斷提升品質,才能充分調動和幫助貧困農戶,積極投入到旅遊行業中來。此外,對肇興旅遊文化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將成為當地旅遊發展的一大重點。
“肇興侗寨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這些民族文化資源,是肇興發展旅遊業的寶貴財富。“侗文化”是吸引外出務工者“返璞歸真”的根源,鼓樓、大歌、節日習俗等這些抹不掉的記憶,必將使侗族的民族文化一直延續下去。要做到讓文化旅遊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景區品質,還要做到文化引領、保護優先,尋找旅遊的結合點謀發展之路。為了讓侗族大歌和民族風情之花常開不謝,並更好地迎合貴廣高鐵經濟圈發展需要,黎平開展了對民族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工作。”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博物館館長陸根茂向記者介紹說。
黎平縣委書記王茂才向記者說,近年來,黎平縣深入貫徹“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總要求,踐行“鼓起勁來、彎下腰來、攜起手來”重要指示,搶抓高鐵時代新機遇,幹字當頭、拼字求勝。堅持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率先突破方略,努力做好文化旅遊和生態農業兩篇文章,按照“守住兩條底線,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戰略定位,打造“侗都黎平.頤養勝地”大品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旅遊升級版,加速推進文化旅遊脫貧攻堅步伐。同時,在文化引領戰略的牽引下,以肇興為龍頭的百裏侗寨景區實現對外開放,翹街、侗都花果山、八舟河景區接待條件大幅提升,成功推出了“百裏侗寨”精品旅遊線路品牌。文化搭台,旅遊唱戲,黎平縣“鄉村旅遊+節會”、 “互聯網+旅遊”等多種全新的旅遊脫貧發展模式助推全域旅遊發展,擠身國家全域旅遊示范區,推動全域旅遊實現井噴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