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草印花是陝州當地的一種印染技藝,相傳起源於明清時期,在民國初期失傳。近幾年,村中熱愛民間藝術的婦女朱秀雲經過潛心研究,終於又讓其重見天日。2011年,捶草印花技藝被河南省文化廳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全國獨一無二、極具地域特色和藝術價值的印染技藝再次受到世人關注。
捶草印花的原料包括白棉布(當地人俗稱土布、粗布)、芊棒棒草(學名太陽花,中藥名老鸛草)等特有的幾種莖葉漿液豐富、具有染色功能、柔韌性好的植物。具體的操作程序是把采摘的新鮮的“芊棒棒草”夾在白棉布裏,擺放成自己喜歡的花型圖案,然後鋪展在平整的石頭上,用木棒輕輕捶打出草的汁液,隨著一下下的捶打,草兒的葉脈紋絡就清晰地滲印在了白布上,形成白底綠花的圖案。這樣,一塊綠色環保、純手工、純天然的花布就印染好了。
如果需要其他底色的花布,那就要對圖案進行固色,用毛筆蘸上石榴皮的汁液或者明礬水描繪圖案,然後放置到調好顏色的染料鍋裏煮上十幾分鍾,這樣染出來的布的底色就變成了紅色、藍色、紫色等各種顏色,而先前捶打上去的草葉圖案就成了黑色。
這種手工制作的花布樸拙美觀、不易褪色,明清以來一直被當地村民用來制作衣服、被面、蓋布、圍巾等,現在朱秀雲等人還用這種工藝做出手包、團扇、文化衫等,讓這種古老的民間工藝再次煥發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