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中望江樓
陝西人杰地靈,除了有很多的自然美景之外,陝西還有更多的人文建築美景!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下陝西境內的四大古代樓宇吧!
漢中望江樓
望江樓位于漢中市中心的古漢台北端,始建于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記府署東北隅有“天漢樓”,即望江樓的初稱。
物換景移,幾經興衰,如今的望江樓,更給人一中莊嚴隆重之感,它以其別致的造型,巍巍的風姿,早已成為漢中古城的標志性古建築。登樓遠眺,四面云山,如展畫卷;俯視城區,樓台林立;環顧庭院,古樹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樓,使人心曠神怡,追往撫今,感慨萬千。
望江樓的周圍建有桂蔭堂、鏡吾池、洗心亭等古建築,樓東側的石馬,風格古朴,是人們評論三國蜀將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閣內造型精美的銅鐘,是明代漢中瑞王府的遺物。

榆林萬佛樓
萬佛樓位于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樓與南城門之間。創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民國五年(1916)5月廟會失火,頂樓被焚毀。後本寺僧人周寬(俗名陶官府)四出化緣,集資重建。
萬佛樓現分三層,底層為巨磚砌築四通街道四孔拱洞式結構,呈長方形、樓基長29.6米,寬18.4米,高9米。在四通式樓基上,建有二層木結構樓閣。分南北兩院。
整個萬佛樓內原曾供上千個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現已不存。1984年萬佛樓補修後,辟為榆林縣文物陳列館。登臨斯樓,不僅可參觀榆林市豐富的館藏文物,而且四處眺望,古城南部景物一覽無余。

西安鼓樓
鼓樓位于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鐘樓相望,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鐘樓大四歲,迄今已有625年歷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樓巍然聳立。
西安鼓樓是所存在中國最大的鼓樓,位于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鐘樓相望。鼓樓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

西安鐘樓
西安鐘樓,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鐘樓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鐘一口而得名。初建時,地址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神宗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禦使龔賢主持,將鐘樓整體遷移于今址。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重簷斗拱,攢頂高聳,屋簷微翹,華麗莊嚴。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不久,關中一带連連發生地震,民間相傳城下有條暗河,河里有條蛟龍,蛟龍在翻身,長安在震動。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覺不踏實,于是想辦法要壓着它。道人術士們給他出了個主意,讓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鐘樓,鐘乃天地之音,可鎮住蛟龍。為此,朱元璋專門修了一個全國最大的鐘樓,並調來“天下第一名鐘”景云鐘前來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