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市州简讯

吉首建設“會呼吸”的生態城市

2016-01-05
来源:紅網吉首站

  紅網吉首站1月5日訊(通訊員 楊震 劉杰)2015年11月,吉首市啟動創建國家級和省級園林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一期項目,項目包括人行道、綠化帶、自行車道建設,管線下地,雨污分離系統,街道公園建設和人行天橋建設等五大工程,采用“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等新一代城市建設理念,打造擁有“止滲蓄凈用排”功能和智能可控地下管線網絡的生態城市。

  地上海綿,實現城市“止滲蓄凈用排”功能

  海綿城市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過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城市防洪防澇工程系統等,實現城市“止滲蓄凈用排”功能,構建海綿城市生態雨水系統,讓整座城市成為“會呼吸”的城市。

  此次吉首市實施的園林綠化建設一期項目就采用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具體實施為,利用人行道綠化花壇收集雨水,實現雨水收集、儲存、排放、利用功能;自行車道面層為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墊層,粗砂濾層,和配石墊層,利用透水自行車道實現雨水收集、排放、利用功能;人民路安排約9公里污水管道,改變從前污水雨水混合排放狀態,進行雨、污分流,降低污水處理成本,實現雨水直接排放或再利用。

  吉首市公用事業局副局長趙旭波打了一個比喻,人行道綠化花壇、透水自行車道,還有如天星河沿河透水游步道等建設,讓雨水先止,再滲,然后“蓄”與“凈”,下一步,繼續研究如何再利用與合理排放,這就像讓城市實現了“會呼吸”,也避免了一下雨就內澇的“城市病”。

  地下管廊,打造城市摸得著的“生命線”

  地下管線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城市各功能區有機連接和運轉的“生命線”。管線網絡的規劃與下地,也是吉首此次項目工程的重要內容。

  以前的吉首城區,各種管線分別由所屬單位施工鋪設,如移動鋪設移動管線,電信鋪設電信管線,聯通又鋪設聯通管線。管線具體鋪設情況分別由各自單位掌握,且受人員流動等客觀因素影響,整個吉首市也沒有一張完整清晰的地下管線分布圖。逢需要維護或檢修,就會出現“馬路拉鏈”現象,影響城市交通與市容。

  此次建設工程中,老城區人民中路受道路實際情況影響,鋪設管溝,將強電、弱電、自來水和天然氣管道全部進入管溝內,并按照相應距離修設檢查井,做好相關井蓋的定位工作。新城區主要涉及人民南路與世紀大道,安裝城市綜合管廊,集中鋪設并管理所有管線。

  管廊凈寬約3米,凈高2.4米,建有照明、消防等設施,并按距離設置有通風口、投料口和救生口等,不僅工作人員可進入,還可供專業檢修車輛駛入。

  “此后,吉首市不僅地上有地圖,地下也有了一張清晰明了的管線圖。”吉首市公用事業局局長張驥說,“這些摸得著的'生命線',杜絕了'馬路拉鏈',也促進了城市協調發展”。

  搶抓工期,1月20日前恢復車行道暢通

  項目啟動后,涉及建設改造的人民中路、人民南路、世紀大道等路段均設置了相應圍擋板,并占用了部分車行道。因此,城市交通受到影響,堵車現象時常發生,引起市民強烈反響。

  2015年12月30日,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截至目前,各工區建設有序推進,按照此前部署安排,1月20日前將拆除所有臨時占用道路的圍擋板,或將施工區退至車行道以外,實現城區車行道恢復正常通行。

  根據道路分布與工程實施的具體情況,項目分為六大工區同步推進。

  涉及人民中路路段建設的第一、第二工區,主要建設人行道花壇、自行車道、雨污分離系統和地下管溝。受前段時間下雨天較多影響,路面挖掘工作進展略慢。為避免占用道路,施工隊一直利用晚上車流量小的時段進行泥土挖運,也影響了工程進展。截至目前,土方挖運工作基本完成,進入管線鋪設、綠化種植等施工階段,很快就能拆除圍擋板或退至車行道外施工。

  涉及人民南路與世紀大道建設的第三、第四工區,主要建設地下綜合管廊、道路中央隔離綠化帶和人行道花壇。管廊溝槽挖掘已基本完成,進入預制管廊的安裝階段,預計春節前能完成所有管廊建設。

  第五工區為天星河沿河風光帶,包括集水坑、排水溝、雨水回收系統和游步道建設等。目前正進行河道清淤和場地清表平整。

  第六工區為文藝路口、團結廣場、雅溪大漢新城3座人行天橋建設。目前天橋樁基勘探已完成,天橋定制已完成1座,預計春節前全部完工。

  從項目工程開始,便形成了逢周一、三、五下午5點半召開的例會制度。參與項目的相關部門、各方負責人與工作人員在例會上就工程推進的具體問題進行協調處理,以加快工程進度,盡快恢復城區道路交通,并保質保量建設一個更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生態吉首。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