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王大方10月21日表示,內蒙古文物與植物考古專家學者,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在植物研究界保留著以契丹表示中國的拉丁文命名規則,由此可知中國和契丹是一體的。其論文《金蓮花、鐵腳草與契丹相關植物名稱》在第二屆契丹國際學術研討會公布后引起學術界關注,這是內蒙古文物考古界在一帶一路和草原絲綢之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王大方介紹,近現代以來,以契丹表示中國的命名通則被引入到中國植物學,在英文版《中華植物志大詞典》中,收錄18個帶有“契丹”(Cathay)署名詞根的植物名。今天俄語、蒙古語仍稱中國為契丹(KHTAH);在歐洲地中海沿岸拉丁語的基督教國家如意大利,也把“中國”稱為Cathay;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由于不知曉統治中國的宋、金王朝,也把契丹當成中國,故而將中國稱為契丹(KHTAH)。13世紀初,把中國的火藥和火炮、火槍等管形火器傳入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兵書《馬術和軍械》把中國四大發明的火藥稱為“契丹花”,把中國紙稱為“契丹紙”,把中國火器稱為“契丹火槍”、“契丹火箭”。這以后,世界各地逐漸出現以契丹表示中國的命名通則。由此可以知悉:中國古代活躍在內蒙古草原絲綢之路的契丹民族,不但在世界歷史上留下英名,而且為中國名稱的廣泛傳播做出過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