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收的大地上書寫惠民篇章
內蒙古自治區巡回觀摩檢查組在巴彥淖爾市觀摩檢查側記
多彩鄉村像一首歌,歌唱著農民的新生活;多彩鄉村像一首詩,抒寫著田園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新意境。自治區巡回觀摩檢查組在巴彥淖爾市觀摩檢查時看到,巴彥淖爾大地處處呈現著“十個全覆蓋”全面推動的場景。
10月14日至16日,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自治區主席巴特爾率領自治區巡回觀摩檢查組,深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烏拉特中旗和磴口縣50多個嘎查村,就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推進情況進行現場觀摩檢查。
巴彥淖爾村莊的秋天,天空湛藍,陰山描黛,院子里堆積的玉米蘊藏著豐收的希望,房檐下懸掛的辣椒展現著豐收的喜悅。觀摩檢查組深入巴彥淖爾市的嘎查鄉村,查落實、聽民意、解民憂。所到之處,看到的是村里道路街巷全部硬化,苦咸水變成甘甜水,廣播電視到家中,村村配備衛生室,養老社保全覆蓋,校安工程都達標,觀摩檢查組十分欣慰。
觀摩檢查組一到烏拉特中旗牧羊海牧場,就被熱情的職工圍住了。職工韓楓向觀摩檢查組贈送了自己寫的書法作品,表達對“十個全覆蓋”和黨的好政策的感激之情。他說:“現在危舊房都改造了,街巷硬化了,還修了文化廣場和小公園。現在牧場硬件好了,外來的游客也多了。”牧羊海在實施“十個全覆蓋”過程中,圍繞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融草原、兵團、邊貿文化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的休閑旅游已經起步。
巴彥淖爾市有農區、牧區,還有半農半牧區,地域差異較大。在“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模式上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盡量突出河套風貌和地域特色,注重實在、實用、實效,形成了舊村整治型、中心村集聚型、旅游觀光型、城郊吸納型、流動覆蓋型、移民搬遷型、特色產業發展型、園區輻射型等多種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模式。走進五原縣隆興昌鎮王善村,觀摩檢查組同志被村里原汁原味的傳統民居和文化特色所吸引,家家戶戶的房子上標著建造的年份,廣場四周、村道兩旁,用木頭圍起了柵欄,刷上棕紅色的油漆。
今年76歲的村民劉占元幽默地對觀摩檢查組同志說:“‘十個全覆蓋’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真想向老天爺再借30年。” 村民冀挨明說得更直接:“我們這個村離鎮挺近的,原來還想著去城里面買套房,現在村里環境這么好,不愿去城里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