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内蒙古 > 特别报道

李櫻桃斬獲內蒙古文學最高獎“索龍嘎”獎

2015-07-21
来源:香港商报

  

李櫻桃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一偉 孫榮 侯利剛報道:日前,在烏蘭恰特大劇院,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為第十一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獲得者舉行了頒獎典禮,憑借短篇小說《排毒膠囊》,呼和浩特市作協副秘書長李櫻桃(筆名易書)斬獲這一獎項。

  從小癡迷課外書

  李櫻桃出生於呼和浩特市農村,那時,課外書籍匱乏,除了讀爺爺給買的小人書,就是聽收音機。後來,讀的書多了,她才知道,兒時聽到的《荊棘鳥》等廣播劇和評書都是由世界名著改編而成的。

  再大些時,小人書和聽廣播便無法滿足她的閱讀需求了,她開始想辦法四處借書。每看到別人手裏拿一本書,她便心癢難耐,大著膽子說出借書的請求,保證一天或兩天看完,而且決不損壞一絲一毫。她至今記著,每借到一本書後那種激動的感覺。先仔細地端詳一番封皮封底,然後躲到一個無人的角落,沉浸在那個由作者編就的故事裏,仿佛自己也成了虛幻的一部分,一邊讀一邊隨著書裏的主人公高興地笑、傷心地哭。到晚上睡覺,書還沒有看完時,她就拿手電躲在被子裏看,哪怕看到天亮也必須要看完,因為不能忍受一個完整的故事被突然中斷,在她看來,那是一種煎熬更是一種折磨。就這樣,兒時的她零零碎碎地讀到了《兒童文學》《安徒生童話》《少年文藝》《十月》《人民文學》等。

  讀書,成了她生活中一個非常迫切的需求。或借或買,她每天沉浸在賞讀文學作品的快樂之中。

  用筆尖書寫鄉土情懷

  李櫻桃說,雖然家庭不太富裕,但是父母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他們用虔誠的心將每一個節日都打扮得活色生香、趣味無窮。過年時,她的爺爺要焚香敬紙,她的父親總要到城裏買幾張年畫貼在牆上。有一年,她的父親竟然買回了七八個五顏六色的氣球和兩個彩色的紙燈籠掛在屋子裏。端午節時,她的爺爺要進城買吃涼糕的玫瑰,她的母親要趕到太陽出來之前到野地裏拔回艾草讓他們用泡了艾草的水洗臉。還有,農曆七月十五擺在大紅櫃上的胖面人,清明節時插在屋頂上彩的寒燕……至今都鮮亮地貯存在她的記憶中。

  李櫻桃說,童年的記憶是彌足珍貴的,父母為她留下了一個趣味的童年。在她看來,這就足夠了。

  在農村長大的李櫻桃,生命中浸潤著濃鬱的鄉土情懷,她以故鄉的風土人情為底色,創作和發表了一批反映北方農村題材的詩歌、散文和小說。

  始終行走在追夢路上

  讀書、寫作似乎成了李櫻桃生命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但是,生活總要繼續,她和別人一樣,工作、照顧孩子、孝敬老人。時間總是不夠用,人也似乎在夾縫中生存著,各種委屈、各種疲憊,但是文學夢還在遠方閃著亮著,雖然微茫但依然滿懷希望。每天清早四五點,當許多人還沉浸在夢中時,她便輕手輕腳地起床,讀泰戈爾、普希金、戴望舒的詩歌,也讀海明威、卡夫卡、張賢亮的小說。開始,寫作與她只是一種傾訴。手中的筆、素白的紙就是一個可以信賴、可以交心的朋友,一切隱秘的快樂與痛苦都無可抑制地傾瀉著。2004年,她的第一部10多萬字的詩歌散文集《心之花》出版。這本書裏收集了她之前在區內外雜志報紙發表和未發表的詩歌、散文,這本稚嫩的書籍是她在文學之路上邁出的第一步。正像她在此書的後記中寫的那樣,文學之路雖然艱難,但是她一直咬牙堅持著。“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東西,哪怕在坎坷裏摔跌,哪怕在泥水中滾爬,我始終都懷抱著我的熱愛。當時間允許讀書時,我就讀書;當時間允許寫作時,我便寫作;當讀書與寫作被繁雜的生活瑣屑占去時,我便用頭腦思考。等到一旦有空閑,我就把自己的思想記錄在紙上。”

  文研班學習收獲多

  2009年,李櫻桃通過資格審查和考試進入內蒙古大學文研班學習。3年來,她每天早晨5點起床寫作1個小時,然後乘坐1個小時的公交車,到內大南校區學習。中午下課在學校食堂簡單吃點飯,然後再到單位上班。哪怕晚上值夜班到淩晨,第二天還是照樣到學校上課。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李櫻桃此前已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中國古典小說如《紅樓夢》《金瓶梅》等對於故事的精密構架,國外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卡佛的極簡主義、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等各種文學流派與思潮,她都有接觸,並進行了研讀。

  為了進一步拓展小說創作的深度與廣度,她還有意識地閱讀了弗洛伊德、尼采、薩特等一些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著作。此外,她還不斷地訓練自己的觀察能力、思辨能力,以便使自己的創作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文研班學習期間,除了聆聽全國各地知名的專家、學者講課,她利用文研班學員一次允許借15本書的優惠條件,將中外文學名著,以及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又系統地研讀了一遍。通過系統的學習,她的寫作技能和文學修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小說陸續在《草原》《當代小說》《延安文學》《雨花》《牡丹》等雜志發表,一些小說還被推薦為頭條;散文和小說的創作經曆分別入選《呼和浩特現當代作家簡史》。

  2012年,她的短篇小說《一顆牙齒的疼痛》獲得了延安文學首屆短篇小說獎,並入選《延安文學200期作品選·短篇小說卷》。內蒙古大學文學院教授高明霞評價小說《一顆牙齒的疼痛》,認為該小說由小見大,從一顆壞牙寫到治療過程的艱難,最後導致主人公精神崩潰,生動地表現了當下看病難、醫患糾紛問題,作者善於誇張描寫,很有典型意義。

  榮獲第十一屆“索龍嘎”獎的短篇小說《排毒膠囊》以頭題刊載於《草原》。內蒙古著名評論家李悅評價李櫻桃的《排毒膠囊》等小說透視了生活表象,拷問出表象背後的社會真相。他說,荒誕是李櫻桃發現的第一個生活真相。目前,她的短篇小說集《排毒膠囊》和散文集《情感密碼》已整理完畢,正待出版。

  從新聞與史料中挖掘素材

  李櫻桃在報社從事新聞工作,雖然新聞和文學有很大區別,但是,十多年記者和編輯的工作經曆,卻為她的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一些小說的創作靈感就是由新聞生發而來的。比如小說《狂想症患者》就是根據報紙上報道的一名青年因偷書而被抓的新聞創作的。《一顆牙齒的疼痛》,也是由一名女教師因為治牙陷入醫患糾紛的新聞報道而創作的。

  相對於編輯工作而言,記者工作所積累的素材更為鮮活生動。她所從事的文化報道,讓她接觸了許多內蒙古的曆史文化知識,她通過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發現內蒙古有著許多有待挖掘的創作素材。比如繁華如市的商業集散地五路村,該村的張家大起大落後給5個兒子起名為溫、良、恭、儉、讓,並讓兒子讀書讀到留洋海外,他們克勤克儉、隱忍堅持。以及歸化城那400個馱夫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和風鬥和雪戰、生生死死的奮鬥曆程。張家和這些馱夫的後代有的已經是古稀老人,這些老人帶走的將是無法彌補的珍貴史料。

  以抒寫草原文化為己任

  可以看到,李櫻桃的小說大多是描寫小人物,她說,由於體制的不太完善與不太健全,小人物的生存總是與艱難相伴,肉體經常勞累,精神卻無法愉悅,時常面對一些不公的遊戲規則,卻又感覺無力抗爭。他們的人生是苦悶的,她旨在揭示這一種苦悶,也想著為他們苦悶的人生找尋一個出口。

  可是,寫作總是寂寞的,它要求寫作者摒棄一切利益的誘惑,以一顆純淨之心來面對它。

  記者在李櫻桃的一篇文章裏看到這樣一段話:“曾經看到電視裏藏民朝拜的鏡頭,落日餘暉裏,一個長長的身影撲下去又站起來,站起來又撲下去。我不知道,是怎樣的信念讓他用身體去丈量他的朝拜之路。那一刻,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寫作,我也如那個藏民一樣,一步一磕,用自己的身體丈量著我的文學之路。我也如那個藏民一樣不發一語,因為我心中那一座光明的聖殿已暗淡了我的所有苦痛。”這是李櫻桃的寫作態度,這種態度表明了她對文學的一種堅守。

  李櫻桃說,她現在正致力於內蒙古曆史文化的研究,她先後閱讀了《蒙古秘碼》《內蒙古文史資料》等書籍。她說:“內蒙古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對於一個生長於此的寫作者來說,草原是一個偉大的母題。我是草原的兒女,我有責任去抒寫草原的博大與寬廣,草原的美麗與雄渾,還有草原上生活的人們,他們的喜悅與悲苦。草原的神秘召喚,讓我找到了今後的寫作方向。”

  祝福兒子自由快樂地生活

  李櫻桃說,3年的文研班學習,她疲於在三點一線上奔波,對於家庭照顧很少,尤其是兒子。好在兒子的獨立性很強,動手能力也很強。電腦鍵盤用髒了,兒子把白色的鍵一個個拆下來,放到水裏洗淨晾幹後又一個個地安上去。魔方玩髒了,五顏六色的小方塊泡在水裏,她感到不可思議之時,一個漂亮的魔方又出現在她的眼前。她說,她很羨慕那些擁有豐富多彩人生經曆的人們。可是,自己一直沒有機會走出去,她把兒子送到白俄羅斯學習,一是費用不高,再則就是想為兒子提供一個走出去的機會。現在,她的兒子已經大學二年級,俄語預科考試考了全班第一名,還學會了做飯、收拾家、洗衣服。兒子做的糖醋排骨、過油肉土豆片、尖椒肉絲,讓她這個當媽的都自愧不如。

  過年,兒子放假回來後,他和爸爸一起擦玻璃、打掃家,大年三十,還做了一道菜,說是要慰勞爸爸媽媽。兒子長成了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她很高興。李櫻桃說,她的兒子喜歡健身、跑步,已經堅持了兩年,放假回家也雷打不動每天照做不誤,每天都要做到汗流浹背。她說,從這點上看,兒子比她要有毅力有恒心。目前,她的兒子利用暑假為內蒙古草原茶路協會翻譯俄語方面的有關資料。7月14日,俄羅斯的兩位客人要來呼和浩特,兒子要陪同他們瀏覽呼和浩特市的名勝古跡。她說,她只想讓兒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多些快樂多些自由少些羈絆,這是她對兒子最大的祝福。

  【小檔案】

  李櫻桃,筆名易書,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呼和浩特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報社編輯、記者,內蒙古大學2009級文研班畢業。作品散見於《草原》《當代小說》《延安文學》《雨花》《牡丹》《椰城》《朔風》《西部散文家》《內蒙古日報》等報刊;出版詩歌散文作品集《心之花》;短篇小說《出嫁》入選《大漠長風》作品集,詩歌《民族魂》榮獲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網絡有獎征文三等獎,散文《閱讀中尋找生活的真諦》《跨越時空的溫暖》榮獲草原讀書月一等獎和優秀獎;短篇小說《排毒膠囊》榮獲第十一屆內蒙古文學創作“索龍嘎”獎,短篇小說《一顆牙齒的疼痛》入選《延安文學200期作品選·短篇小卷》,並獲首屆延安文學短篇小說獎。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