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環洞庭湖經濟區系列報道之二--益陽

2015-10-10
来源:香港商報

  益陽:環境污染倒逼產業“變臉”

  【香港商報訊】記者 張宇報道:洞庭湖西南部的湖南益陽沅江市,是環洞庭湖縣市中唯一同時擁有南洞庭、東洞庭、西洞庭的縣市,湖區觸目可及的成片蘆葦,曾是造紙原料和沅江市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

  然而,湖區大批造紙企業的廢水排放,一度成為洞庭湖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2006年12月,湖南省出臺了針對洞庭湖造紙業污染整治的專項方案,在湖區強化工業點源污染防治,開展區域主要污染物減排。

  造紙企業的大量關停與造紙原料的更換,使蘆葦產業急劇萎縮。如何轉型發展,成為蘆葦生產經營者和當地黨委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為利用資源,保護葦農利益,沅江市決定發掘蘆筍食用功能和價值,強勢推動蘆葦從造紙原料產業向食品產業的轉型發展。

  蘆葦的嫩芽類似小竹筍,在洞庭湖區俗稱“蘆筍”,古人稱“荻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蘆葦筍作為天然的綠色食品,越來越受青睞,蘆筍的經濟價值及市場前景可觀。

  據悉,沅江市蘆筍生長面積45萬畝,常年蘆筍產量在14萬噸左右,約占湖南全省蘆筍產量的40%。近年來,該市全力打造“沅江蘆筍”品牌,注冊了“沅江蘆筍”原產地證明商標和“沅江蘆筍”地理標志名稱。2015年蘆筍產業投資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已達17家,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

  沅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美娜告訴記者,該市此前的蘆葦產值,一年不到2億元,但現在轉型發展蘆筍食品產業后,今年的蘆筍銷售就可達到15億元,而且預計在8-10年內可以達到100億元。

  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糧食安全

  “這水渠以前的水很臟,布滿了雜草,里面還有很多被隨意丟棄的垃圾,又臟又臭。”在湖南南縣廠窖鎮全固村,一位村民向記者描述該村之前灌溉渠的樣子。

  而今,這條水渠已被一條嶄新的水泥灌渠取代,污水橫流成為歷史。

  南縣地處環洞庭湖區中心位置,是聯系環湖地區的重要“節點”。環洞庭湖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全國最大的水稻種植區,擔負著長江流域生態安全、水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責任。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中提到,洞庭湖區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三農”問題突出。針對規劃中提出的這些問題,湖南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作為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點項目。

  從1995年開始,南縣著手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對農村水、土、田、林、路進行治理,共完成土地治理項目24個,建設高標準農田39.18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44.7%,覆蓋156個行政村,受益人口27萬人。

  去年,南縣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廠窖鎮實施,項目覆蓋該鎮8個行政村。項目建成后,項目區將年新增產糧食225萬公斤,農民收入增加287.27萬元,人平年增收208元。

  南縣財政局副局長魏松林表示,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成本,老人、婦女都能種地了。以前農田灌溉大多數靠農民自家的柴油機加小水泵抽水灌溉,現在渠道暢通了,村里按照農作物的需求,確定灌溉時間,農民只要把閘門一拉,水就能流到田里。

  此外,田間機耕路也暢通了,農業機械可以直接用到田間地頭,結束了肩挑背馱的歷史,大大了降低勞動成本。

  湖南農業委員會副主任余雄表示,湖南規劃有3000多萬畝的高標準農田,洞庭湖區便占到該省高標準農田的1/3,目前已考慮將整個洞庭湖區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區,通過對洞庭湖區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推進全省的農業轉型發展,向農業現代化邁進。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