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趙一曼紀念館改陳重新開放儀式在趙一曼紀念館廣場隆重舉行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金山報道: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9月19日下午,歷時2個月升級改造后,宜賓市趙一曼紀念館改陳重新開放儀式在趙一曼紀念館廣場隆重舉行。陳毅長子陳昊蘇,董必武長子董良羽,朱德外孫、現役少將劉建,朱德警衛員兒子、現役大校、成都軍區一局政委管嚴,趙一曼烈士孫女陳紅,董必武兒媳、北京抗聯聯誼會會長李黎力,郭沫若女兒郭庶英,抗聯主要領導人李兆麟將軍女兒張卓婭,抗聯名將李林之女、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副會長林立平,抗聯將士后代、四川延安兒女聯誼會秘書長賈曉慧,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徐進,宜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振華出席儀式。
“我的奶奶在70年前毅然投身抗戰,她在戰爭中的勇敢頑強與堅貞不屈都深深地影響著我。”趙一曼的孫女陳紅在開放儀式上說,“如今,改造后的陳列館重新開放,以更加豐富的內容讓我們了解歷史,喚起我們內心的愛國情懷。”
據了解,趙一曼紀念館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四川省廉政教育基地、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是2014年9月1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之一,是四川省唯一一處入選的設施、遺址。具有崇高的聲譽,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是宜賓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沿陣地,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神圣殿堂。建設好發展好趙一曼紀念館,對于構筑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為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美好新宜賓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實現打造區域文化高地,建設文化強市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趙一曼紀念館陳列展覽升級改造后主題更加鮮明,突出趙一曼的人物特點及宜賓地域特點。陳列展覽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包括“反抗封建、投身學潮”、“革命征程、搏風擊雨”、“文韜武略、浴血沙場”和“緬懷先烈、遺志長存”;再現趙一曼烈士從孩提時代、學生時代到抗擊日寇、壯烈殉國的生命歷程,全面地展現趙一曼從一個農村孩子成長為民族英雄、巾幗英雄的光輝事跡。共展出146張圖片資料,其中新增圖片資料59張,展出文物 30余件(套)。并運用全息虛擬主持人、二維碼等高科技現代化多媒體手段更好地傳承、宣傳、弘揚趙一曼烈士的英雄事跡。
宜賓市人民政府市長徐進在開放儀式上宣布紀念館正式開放并致辭,他說,為更好地紀念趙一曼烈士,更好地傳承宜賓人民的抗戰精神,宜賓從2012年開始籌劃對趙一曼紀念館陳展進行重新設計,高標準遴選專業公司對其進行升級改造,現已圓滿完成陳列布展改造工程,并于今天正式對外開放。升級改造后的趙一曼紀念館主題更加鮮明,內容更加豐富,對于弘揚革命先烈傳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宜賓城市知名度,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宜賓市人民政府市長徐進在開放儀式上宣布紀念館正式開放并致辭
今天,“紅色宜賓”正發生著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宜賓認真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緊緊圍繞“2365”發展戰略,牢牢把握“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的總體取向,主動適應和把握經濟新常態,正加快建設長江上游輻射吸納川滇黔的區域中心城市和長江上游國際山水園林城市。在前進的道路上,更需要重溫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從歷史的艱辛奮斗中吸收養分,從民族的苦難輝煌中汲取力量,不斷用抗戰精神激勵全市干部群眾堅定信念,砥礪前行,牢記歷史,筑夢未來。
徐進表示,新的歷史時期,宜賓將迎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堅定理想信念,以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抗戰精神為鼓舞,繼承先輩遺志,發揚革命傳統,凝心聚力,團結奮進,為加快實現宜賓“在次級突破戰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朱德外孫、現役少將劉建代表參加活動的革命先輩先烈后代講話。他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在這里滿懷深情地紀念民族英雄趙一曼誕辰110周年,更具有特殊意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先烈們的英勇犧牲,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守正義、珍愛和平、造福人民,為實現強國夢而努力奮斗。
朱德外孫、現役少將劉建代表參加活動的革命先輩先烈后代講話
儀式上,陳毅長子陳昊蘇、董必武長子董良羽、抗聯名將李林之女、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副會長林立平、抗聯將士后代、四川延安兒女聯誼會秘書長賈曉慧等革命先輩先烈后代代表向趙一曼紀念館捐贈革命先輩先烈后代集體簽名紅旗;四川省黨史研究室授予趙一曼紀念館“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銅牌;張卓婭向趙一曼紀念館贈送書籍。
相關新聞背景:
從倔強女孩到學運先鋒
趙一曼(1905--1936),女,原名李坤泰,字淑寧。參加革命后用名李一超,到東北后化名趙一曼。清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出生于宜賓縣徐家鄉(今屬宜賓縣白花鎮)的一個富裕家庭。
童年李坤泰是一個好打抱不平的小女孩,只要認為正確的事情,她都會放開嗓門,一爭高下。8歲那年,父親雇先生在家開設私塾,李坤泰隨族中子弟就讀。李坤泰博聞強記,私塾先生講授的國學經典為她打下了較好的國學基礎和文字功底。
李坤泰10歲后父母相繼離世,其兄反對她讀書,但她在大姐夫鄭佑之(四川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之一)幫助下堅持學習,接觸到一些愛國進步書籍,被兄發現后欲燒毀,并大聲斥之:“我是一家之長,有權管你,再不聽話可以打你。”李坤泰也不退讓地說:“你打不死我,我就還是要看書!”
1923年,18歲的李坤泰由鄭佑之、何珌輝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8月6日,在《婦女周報》上發表3000多字的文章《被兄嫂剝奪了求學權利的我》,筆名“李一超”,她在文章中寫道:“我極想挺身起來,實行解放,自去讀書。奈何家長哥哥,不愿送我讀書……請全世界的姊妹們和女權運動者,幫我設法,看我如何才能脫離這個地獄家庭?”文章發表后,受到許多革命青年的聲援和支持,當地團組織也同她建立了聯系。
帶淚的抉擇
1926年2月中旬,李坤泰在大姐夫鄭佑之、二姐李坤杰的幫助下考進宜賓縣立女子中學(今宜賓市二中),取學名李淑寧。
在學校里,她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把同學們緊緊地吸引和團結到自己周圍,革命思想迅速在同學中傳播著。學校成立共青團支部,李淑寧被選為支部委員,學生會成立大會上,她被選為女中學生會常委兼交際股股長。
同年5月4日,宜賓學生聯合會改組,李淑寧代表女中學生會參加學聯,任常委,負責宣傳工作。宜賓婦女聯合會成立時,又當選為婦聯常委會主席。“五卅”運動一周年時,掀起抵制洋貨的高潮,李淑寧因參與其中被學校開除后,繼入川南中山中學。
在宜賓縣城的一年,李淑寧曾任青年團女中支部委員和該校學生會主席、敘府學生聯合會常委和學聯青年團書記、婦女聯合會主席,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冬,李淑寧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亦名黃埔武漢分校)政治大隊學習。在緊張而有序的生活中,李淑寧上課、出操、站崗、放哨、打掃衛生、街頭宣傳,文化學習刻苦認真,軍事訓練嚴格要求。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白色恐怖籠罩全國。軍校決定女生隊和男生隊一起編為中央獨立師,由葉挺率領“西征”。此時,李淑寧還在住院治病,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從醫院偷跑回學校,在她的反復要求下,她編入戰地宣傳隊,全副武裝踏上征途。在急行軍途中,李淑寧和隊友們奉命逮捕了一個土豪并送交農會,接著又把土豪的財物分給了眾鄉親。此次征戰讓李淑寧初次嘗到了行軍打仗的滋味。
1927年9月,她由黨組織派往蘇聯中山大學學習。為了畢業之后回國做地下工作方便,李淑寧給自己改中文名為“李一超”。學習期間,李一超認識了同校同學陳達邦,陳達邦比李一超大五歲,革命經歷較長,文化水平也較高,他們經常在一起交流,逐漸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信任。1928年,經中共組織批準,李一超與陳達邦舉行了簡樸的婚禮。不久,李一超懷孕了,加上肺病未愈,身體虛弱,她于1928年11月奉調先行回國。
趙一曼和兒子寧兒合影
1929年1月21日晚,李一超生下一個男孩,取乳名“寧兒”。期間,她帶著兒子先后輾轉宜昌、上海、南昌等地進行黨的秘密工作。在這樣艱險的斗爭環境下,李一超深深體會到:寧兒在自己身邊對地下工作是一種拖累,同時,生活不安寧,孩子也得不到較好的照顧。
1930年,李一超被調到中央機關工作,她和家人商定把孩子送到在武漢的陳達邦堂哥陳岳云家中撫養,陳岳云夫婦十分高興撫養寧兒,這對李一超是個很大的安慰。
1930年4月初,李一超抱著寧兒來到照相館,笑對鏡頭,留下了珍貴傳世的母子合影照片。4月底,李一超來到武漢,將寧兒送到陳岳云家后便返回上海。
此后,他們母子就再未見面,寧兒兩歲時,陳岳云為他取名陳掖賢。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事端,制造了“九一八”事變,繼而東北變成了淪陷區。中共中央為了加強東北的反帝救國斗爭,決定派一批干部去東北工作,李一超由此踏上了東北征程,投入到新的斗爭生活中去。
請叫我趙一曼
1932年8月,中共滿洲省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派李一超到哈爾濱,為便于掩護,李一超與滿洲省總工會中共組織和共青團書記黃其青假扮夫妻。他們在南崗租了一所房子住下,白天,黃其青外出做工,李一超則以家庭主婦模樣買菜、做飯、打掃衛生以掩人耳目,晚上,兩人緊閉門窗,全身心投入工作:撰寫宣傳品、整理資料和匯總應向上級匯報的情況。
哈爾濱電車工人罷工舊址
李一超在哈爾濱工作期間,參加領導了1933年春天的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罷工斗爭堅持了兩天,日偽當局不得不答復同意工人們的罷工條件。
1934年2月26日,因叛徒告密,黃其青等多人被捕,黃其青不久犧牲在獄中,哈爾濱中共和共青團組織受到嚴重破壞。1934年春,鑒于李一超的身體狀況,中共滿洲省委計劃安排她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李一超堅定地表示要到抗日游擊區去搞軍事工作,在認真考慮了她的意見后,中共滿洲省委最后決定派她到珠河縣抗日根據地開展工作。
一次晚上開完會,李一超回村剛一睡下,村外就響起槍聲,房東大娘趕忙叫醒李一超,她忙把一捆文件塞到炕洞里,轉身往外跑。剛跑到村口,猛然想起區委宣傳部長周伯學還在村東頭,李一超擔心其安危,又折回村子,卻碰到兩個偽軍阻攔和盤問,濃重的四川口音引起了偽軍的懷疑,她被捕了,但敵人并不知道她的身份,中共組織立刻找到城里的關系,買通偽軍,把她“保”了出來。
1935年1月,珠河地區的抗日武裝統一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兼第1師師長。李一超參與了東北人民革命軍成立的籌備工作,后擔任中共鐵道北區區委書記,領導鐵道北“紅地盤”的抗日斗爭。
李一超率領的抗日隊伍,廣受村民歡迎,很快,一個英姿颯爽、紅槍白馬的女指揮員形象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大家贊許這支抗日隊伍,也議論著李一超,有不少人誤以為李一超就是趙尚志的妹子。面對大家的誤解,李一超笑著作解釋,大意是:我和趙尚志司令都是為了救國而參加抗日隊伍的,雖然不是親兄妹,卻勝似親兄妹,以后大家就叫我趙一曼吧!豪爽的川南妹子,喜歡代表忠堅的“一”字,加上大家認為她是趙尚志的妹子,姓“趙”,于是干脆將錯就錯,為自己取了“趙一曼”之名。
今天,我們所知曉的“趙一曼”,就是這樣開始叫響的。
我是中國人
1935年9月,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召開會議,對部隊進行整編,趙一曼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1師2團政委,戰士們親切地稱她“我們的女政委”。由于敵人已知抗聯第三軍司令部已遠征,只留下二、三團原地堅持戰斗,便加緊了戰略圍剿。趙一曼與2團在轉移中暴露目標,被圍困在密林中,她沉著地協助團長指揮部隊與日偽軍激戰,連續打退敵人6次進攻,但由于敵我兵力懸殊,無法打破敵人包圍。突圍中,趙一曼身負重傷。在珠河縣春秋嶺附近一農民家中養傷時,被日軍發現,在戰斗時她腿部再度負傷,昏迷中被俘。
珠河縣趙一曼戰斗過的地方——劉家村
趙一曼等人被俘后,偽濱江省公署警務廳特務大野連夜突審。面對敵寇的詢問,趙一曼義正詞嚴地說:“我是中國人,如果你是中國人,對日本目前在珠河縣的行動將怎樣想呢?我們中國人除了抗戰外,難道還有別的出路可以選擇嗎?”大野反復對趙一曼用刑,趙一曼幾次昏死過去,都沒有暴露出自己的真實身份。
為得到口供,敵人將她送進醫院監護治療,趙一曼傷勢一有好轉,又加緊輪番審訊:鋼鞭抽、皮鞋踢、煙頭燒……但得到的都是趙一曼的痛斥。期間,看守警察董憲勛和護士韓勇義經趙一曼啟發教育,對趙一曼由同情變為欽佩,他們決心幫助趙一曼逃離虎口,在一番精心準備后,三人于1936年6月28日逃出了哈爾濱。但不幸于6月30日晨被日本軍警追捕再度被俘。
隨后,敵人對趙一曼施以更加殘酷的刑訊,用鐵條扎、烙鐵烙,以及殘忍地把竹簽釘入手指……然而,趙一曼始終堅貞不屈,嚴守中共組織的機密。7月末,無計可施的敵人決定把趙一曼押回她曾戰斗過的珠河縣處死示眾。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在這最后的時刻,趙一曼給心愛的兒子寫下遺書:“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臨刑前,她高唱《紅旗歌》,“民眾的旗,血紅的旗,收殮著戰士的尸體,尸體還沒有僵硬,鮮血已染紅了旗幟……”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向目送的群眾告別,在珠河小北門從容就義,時年僅31歲。趙一曼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火炬,為后繼者照亮了前進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