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縣黃洞鄉紂王殿村,位于太行深山區,相傳商紂王在這里屯兵而得名,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個典型的“石頭村”。本報資料圖片
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新貌。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李鳳虎
石墻黛瓦、炊煙裊裊的古村落有著時間積淀的韻味,是人們對鄉愁的寄托。在兩會上,本報3月10日刊發的關于商城縣“美麗鄉村”的采訪札記——《山水,田園,鷗鷺,替俺留住鄉愁》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們的熱議,如何保護傳統古村落?如何留住美麗的鄉愁?成為當下必須面對的問題。
古村落保護迫在眉睫
“傳統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和富有價值的旅游資源,更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和精神家園,保護傳統古村落迫在眉睫。”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信陽市委副主委陳世強說。
他認為,近年來,一些傳統村落由于建筑破敗嚴重無法修復,加之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的空心村現象,加速了傳統古村落的凋敝和損毀。此外,過度旅游開發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傳統村落的環境。
“許多城鎮的高樓林立,往往是以割斷文脈和棄置鄉愁為代價。不加區別地搞拆舊建新、破壞性開發,使大批古村落以及古舊建筑、歷史街區毀于一旦,讓人痛惜。”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王全書認為,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一定要將人們對鄉土氣韻和歷史記憶的眷戀與思念體現出來,確保人們能帶著“傳統”進入“現代”,而不是懷著割斷鄉愁的遺憾入住“水泥森林”。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卞晉平直言:“現在,一些地方人為損毀傳統村落的態勢尚未得到遏制,在許多地方,城鎮化被異化為‘大拆大建大手筆,高樓大廈平地起,各種園區CBD扎堆聚’,傳統文化卻一再被邊緣化。”
莫讓鄉愁變鄉痛
“我曾經非常擔憂,因為每天都有一定數目的傳統村落在消失。”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說到村落話題,總是不由自主地蹙起眉頭。
今年兩會上馮驥才再次疾呼:“村落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家園。難以數計的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都在村落里,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樣性都在村落里,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為傳統村落立檔留住‘鄉愁’。同時,希望全社會都關注,更多人能參與進來,留下和保護傳統村落這一方古老的凈土。”
“莫讓鄉愁變鄉痛,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剎住各地不適當決策和規劃造成的開發性破壞,把保護傳統村落與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進行統籌整合、一體規劃,同時要使保護傳統村落成為各級政府的一種執政理念。”卞晉平說。
“現存的古村落是文明的‘活化石’,不但不該被拆遷,反而應該被妥善保護。”陳世強說,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之間,的確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矛盾,但這種矛盾并不是不可以協調的。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古建筑景觀與城市基礎設施可以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