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曹磊 攝影:記者李輝
前些年的冬天,番茄、黃瓜、青豆等反季菜經常是市民餐桌難得的美味。不過,記者近日走訪多級蔬菜市場及產地了解到,這兩年來,可產兩三季的反季蔬菜增多,同時也拉長了上市期,在菜品口感和江城市民口味的不斷變化中,各類反季菜不再和以前一樣備受寵愛(如圖)。
價格稍高銷量減少
前天下午,漢口北湖附近的一家集貿市場里,盧阿姨買了藜蒿、菜薹、蘿卜和萵苣之后,又添了點青椒和兩根黃瓜。
“孫女愛吃黃瓜,但現在的黃瓜是反季節菜,只是偶爾買一點炒個火腿腸,生吃口感差一點。”盧阿姨說,冬天還是吃應季菜比較好,味道正一點,也便宜些。
記者在多個攤位上看到20余種蔬菜,其中被商販確切定為反季菜的只有豆角、青椒、黃瓜、茄子、番茄、豌豆等6種菜,占比不到三成,價格均在4元/斤以上,最貴的豌豆和夾豆10元/斤。
商販羅師傅告訴記者,現在反季節菜遠沒有三五年前銷得好。“青椒、黃瓜稍微強點,但銷量不穩定,比應季時賣得差多了。”羅師傅說,像豌豆、韭黃這種貴菜都不敢進多,平時銷量不多,擔心砸在手里虧錢。
品種更多口感略差
歐紅衛的公司在武漢市漢南區有2000多畝蔬菜大棚,其中有60多畝專門用來種植反季蔬菜。“從山東請來的農技師專門負責種茄角類蔬菜,這是武漢冬天沒辦法種的。”歐紅衛說,現在的反季蔬菜比過去多了很多,在武漢種植反季蔬菜,能夠把價格降下來,但種植量不能太大,怕賣不動。
武漢市農業局種植處處長王火明告訴記者,武漢的反季蔬菜還是多來自山東、海南,但黃瓜、番茄、茄子等大眾蔬菜也有不少。“主要是春季提前兩個月,秋季延后兩個月上市,把單季種植提升到產兩季,延長上市期。”王火明說,反季蔬菜的種植技術沒有問題,只是口感肯定不及應季菜。“冬天吃蔬菜,打了霜的更甜更好吃,市民現在還是更青睞應季菜。
武漢白沙洲大市場蔬菜部負責人劉天軍也介紹,近兩年,外地菜入漢更便捷,加上本地大棚也種反季菜,使得很多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反季菜便沒有過去那樣受歡迎。
增加選擇點綴餐桌
“其實,現在應季菜與反季菜的區分,已沒有過去那么明顯。”歐紅衛說,在種的60畝反季菜,全部用的北方冬暖式大棚,比一般大棚寬14米,儲熱效果更好,能夠提供蔬菜生長需要的熱量和光照。
王火明也告訴記者,市場上從外地引入的反季菜,在當地的氣候溫度下,是屬于應季生長的,而本地的反季菜,同樣也是通過設施大棚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只要熱量和光照適度,就不存在明顯的反季菜。”王火明說,盡管這樣種出的反季菜在口感上與應季時有差別,但卻可以點綴市民餐桌,為市民在冬天吃菜提供更多選擇。
劉天軍認為,武漢人吃菜講究口感和季節,愛吃也更會吃,“應季菜吃得更舒服,反季菜口味受影響,更多地成為市民想換個口味時吃的品種。”劉天軍說。
據了解,目前武漢市新增的七萬畝蔬菜大棚中,豆角、番茄、黃瓜、辣椒等常規蔬菜都能實現反季節種植,延長上市期,比外地同類菜便宜兩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