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醫養結合”這個話題很熱,其中一項內容便是:在養老機構建立醫療機構,讓老人足不出“院”也可以享受醫療服務。本月初,江西省衛計委已將國家衛計委關于養老機構建醫務室、護理站的基本標準轉發到全省各地。不過,記者近日采訪發現,雖然有了專門、明確的標準,但許多養老機構在這方面似乎并沒有太多打算。
罕有養老機構申請
據了解,按照國家衛計委今年11月初發布的標準,養老機構醫務室建筑面積應不少于40平方米,需配備至少1名執業醫師和1名注冊護士,其床位達到100張以上時,每增加100張床位,至少增加1名注冊護士。養老機構護理站建筑面積應不少于30平方米,至少要有2名具有護士以上職稱的注冊護士,其中有1名具有主管護師以上職稱,其床位達到100張以上時,每增加100張床位,至少增加1名注冊護士。其他方面也有相應要求。不過,記者從南昌市衛生局審批處獲悉,標準發布以來,尚未接到任何養老機構的申請。
其實,罕有養老機構申請醫務室、護理站是一種常態。“以前養老機構就可按照相應標準申請建醫務室,此次國家再次發布標準,只是針對養老機構再次明確。”南昌市衛生局行政審批服務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向衛生部門提出此種申請的養老機構少之又少,今年,南昌只有兩家大型養老機構申請建立了標準更高的護理院。
多家養老機構稱“劃不來”
“如果拋開其他問題不考慮,建個醫務室肯定是好,但是一旦考慮其他因素,我根本就不會去申請。”12月30日,南昌博愛老年公寓總經理黃國球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黃國球認為,對于規模不大的養老機構,建立醫務室、護理站很不現實。首先,招個醫生尤其是全科醫生太難。即使招到醫護人員并建成了醫務室,對于僅有70、80人的養老院來說,其成本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還有一個顧慮是,“老人的毛病多而復雜,僅有1名醫生的醫務室能起到作用嗎?”黃國球介紹,許多養老機構對于老人看病問題還是老辦法:要么通知家屬,要么直接打120送醫院。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建了醫務室就等于給自己攬了責任,“近幾年,養老機構里因老人生病發生的糾紛越來越多,沒有醫務室的養老院都賠錢才解決了問題。如果建了醫務室,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
加速養老機構洗牌
采訪中,多家養老機構負責人都表示,如不擴大規模或轉變思路,小型養老機構的路將越來越難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將來一定會被淘汰。”黃國球就這樣看待自己的博愛養老院。“老人都喜歡群居,對居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推崇‘醫養結合’,有資金、有條件的投資人就擴大規模,上了規模的養老機構就能建有一定規模、真正能發揮作用的醫療機構。”
目前,一些小型養老機構負責人也開始尋找出路,有的計劃擴大規模,有的在琢磨如何拓展其他養老業務。南昌老慶祥陽光養老社區是一家有200多張床位的民營養老機構,目前,董事長章志雄就在為申建護理院而努力。不過,他覺得還是很有難度,“畢竟達到護理院的標準不容易。”當被問到“如果有足夠資金,為何不先建一個醫務室”時,章志雄坦言,建醫務室無法實現醫保報銷,“不能報銷,許多老人也不會愿意來看病。”■江西日報記者 許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