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居全国县级前十名。随着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现行粮食生产中,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地农业发展要求。2012年起,梨树探索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基础,通过农业科技“集成”,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由谁种?
1983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时,梨树县小宽镇西河村农民郝双分到8亩地,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他却只分到3.6亩地。“边研究、边实践,种了一辈子地,地却越来越少,挺苦恼,我就出去打工了。”
2008年,在政府支持农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政策推动下,郝双看到了机遇。他说:“我回家组建了合作社,到2012年,合作社经营的土地迅速扩大到150多公顷。”
时下,以郝双为理事长的梨树双亮农机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着470公顷旱田和40公顷水田。他说:“每公顷旱田的玉米产量从最早的1万多斤增长到现在的2.5万斤。”
梨树有耕地26万公顷,被称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南大门”,2013年粮食产量达44.8亿斤。
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王贵满说:“梨树地多、粮多,农业人口也多,但随着农业科技和装备的发展,不需要这么多农民种地了,破解农民‘土地里刨食’就需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唱主角。”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米国华被郝双称作“首席专家”。在郝双看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直接实现了“院士种地”。
“因为我的土地多,米教授和他的博士生愿意在我的田地里搞科研。”郝双说,“米教授和他的博士生给我带来科学的理念和技术。同时,我在中间加以组织协调,手下还有7名管理人员,个个是种粮能手,组成了‘高中低’搭配,粮食作物高产高效自不必说。”
作为农业干部,王贵满毫不掩饰自己对年轻人才的渴望。“郝双已经64岁了,现今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40岁以下的已经很少了。‘10年后土地由谁来种?’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我。”
王贵满说,“对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了答案。一方面,90%的传统农民离开田地外出打工;另一方面,随着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应运而生,种粮变成有利可图的产业,年轻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必然要走入田间地头。一句话,农业现代化最终还要靠这些年轻人才。”
据测算,通过规模化经营,实施全程机械化耕作,每公顷生产成本节约630元,其中生产资料节约430元,机耕费用节约200元。目前,梨树落实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为1.2万公顷,每年实现节约成本756万元。
怎么种?
46岁的卢伟是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拥有包括4台免耕播种机在内的十余台农业机械。眼下,他托管当地农民的300多公顷旱田。
说到农业技术的“集成”,不善言辞的卢伟打开了“话匣子”,“连片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后,打破传统均匀垄作,可以推广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也能充分发挥新科技机械化优势,节本又增产。”卢伟说,“我的合作社粮食产量达到每公顷2.3万斤,比过去一家一户传统耕作每公顷增产3000斤。”
宽窄行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专业植保支持……2013年秋季的测产数据显示,采用宽窄行种植等技术“集成”的地块平均公顷产量在2.2万斤以上,比普通农户产量提高13.5%,梨树因此增加粮食产量3000万斤,农民增收近3000万元。
郝双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当地农民逐渐认可技术“集成”的故事:2012年,郝双的合作社以“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方式、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分开收获”的“四通一分”模式经营120公顷土地。“就在春耕前,有7户的10公顷突然提出要退出,这样土地就不能集中连片了,当时挺上火,一夜之间,嘴里全是火泡。”郝双说,“那年赶上玉米粘虫暴发,因为我们的植保做得好,一点没受灾,保苗达到6.5万株,而退出那几户保苗只有5万株,‘垄挨垄’产量差距1万斤。第二年,这几户又托人要求重新加入合作社。”
在今年春季低温多雨、宜耕期缩短的情况下,农业技术“集成”显现出更大优势。“不仅极大缩短了耕作时间,提高了播种效率,而且保证了播种质量。”王贵满说,“同时,应用农机化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高效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大大降低了天气、病虫草害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了农业作物良好的长势。”
王贵满还给记者算了一笔农业技术“集成”增产账: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基础,如果未来3-5年技术“集成”实现全覆盖,按每公顷增产4000斤计算,全县26万公顷耕地将实现增粮10亿斤。
再发展
打破传统均匀垄作,推广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发挥新科技机械化优势;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核心,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梨树对“三农”转型和农业现代化带来新的启示。
启示一:土地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向“种田能手”集中,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户,可以将土地“托管”,由过去的把土地廉价转包变成现在的有能人帮种,大大增加了土地收入。同时,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劳动力,通过打工增加了收入。
启示二:土地不论是由合作社经营还是由“种田能手”经营,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科技水平,是现代农民的代表。同时,他们通过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与联合,通过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能够更好地应用农业新技术,实现技术合理的组装配套,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土地效益。
启示三:土地由合作者统一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合作社可以按面积给农户相应的收益,农户不再关心地该怎么种、怎么管的问题。合作社可以科学规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排灌设备设施,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同时,土地集约经营后,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有利于劳动效率提高,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农业项目实施,促进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