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本地新闻

吉林石化传承“麻袋毛精神”纪实

2014-10-14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座化工城。老工人于德泉将废旧零件收集起来,建立了“于老仓库”,一年“捡”回了21107元。这些废旧物资中就有麻袋毛。他把麻袋毛重新整理,用做建筑用材料,后人称他为吉化“麻袋毛精神”的鼻祖。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用麻袋包装的物料数量庞大。由于麻袋掉毛严重,“麻袋毛精神”传承人李云山,带着“娘子军”收集麻袋毛,用其捻麻绳织补破麻袋,节省麻袋10万多条。他们的事迹在报纸上刊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麻袋毛精神”从此叫响。“麻袋毛精神”的精髓也被概括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从我做起”。

  半个世纪以来,吉化人不断续写“麻袋毛精神”新传奇。

  吉林石化发祥地染料厂苯酚车间化工三班班长刘玉是“麻袋毛精神”的第四代传人。日前,记者在染料厂控制楼二楼的“刘玉工作室”,领略了现代“麻袋毛精神”传人的风采。刘玉说,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也需要修旧利废。

  刘玉打开一排排铁皮柜,里面整齐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零件。“这些垫片、砂纸、锯条,是从维修现场捡回来的。还有一些工具是我们自己做的,方便又好用。”

  而今,“麻袋毛精神”已成为公司上下的共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原来,公司的路灯和厂区照明灯定点关闭。为了节约用电,而今,公司根据天气和季节,管理员有权提前关灯,工人也大多能做到人走灯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又如,原来,装置区泵房冬季供暖要求越热越好,现在要求控制在18摄氏度左右,一旦超过就关闭闸门,节约点滴热源。

  还比如,供料系统需要热源伴热才能保证原料输送安全,吉化人发现,在夏季时完全可以减少伴热,就将双管伴热改为单管供热,节约了大量热源。苯酚车间主任王振东告诉记者,减少伴热后,供料系统的综合能耗从标油700千克降到了518千克。

  染料厂党委书记戴宝霖说,“麻袋毛精神”是吉化“四种精神”之一,它发祥于染料厂,光大在吉化,随着全国学吉化的热潮涌动全国,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演绎着俭以养德的传奇。“麻袋毛精神”是建业之法,也是守业之道,在新时期须加倍重视,一直传承下去。

  从点滴的节约改造延伸开去,“麻袋毛精神”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是苯酚副产品再加工。一般来讲,苯酚装置运行中会产生4种副产品,其中包括一种名为AMS的副产品。此前,AMS都是当做废料处理掉。现在,公司提出,把过程产品转化成终端产品,对其进行精制,产出的AMS每吨成品可卖到1.1万元,仅此一项就产生了3000多万元的利润。二乙丙苯也是副产品之一,原先的处理方式是重新回炉,现在作为产品经营起来,销售价格相同,却减少了生产成本。据测算,这些副产品一年的销售额可达1亿元,是实实在在“捡”回来的效益。

  今年,吉化实现减亏11亿元,其中7.1亿元是靠内部挖潜得来的。

  最轻不过“麻袋毛”,薪火相传力千钧。8月25日,吉林石化“麻袋毛精神”获全国首批“节约之星”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