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本地新闻

吉林省文化发展调查:黑土地上种文化

2014-09-16
来源:半月谈网

  吉林,传统的农业大省,文化的种子正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吉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务实创新的文化发展路径。

  8月28日,伊通满族自治县文化馆的演员在表演舞蹈《萨满神韵》。当日,“首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专场演出在长春市东方大剧院上演。

  文化体制改革,向市场要活力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文化发展曾与时代发展有些脱节,不少文化单位效益日下,生存举步维艰。寻找一条符合时代特征、适应市场需求的路子迫在眉睫。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上世纪九十年代,电影被推向市场。长影从1992年开始连续亏损,濒临倒闭。一批老艺术家生活艰难。长影的遭遇只是当时众多文化单位困境的缩影。

  “长影不能倒!”随着这一悲壮口号的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也加大了马力。

  改革风险大,难点多,吉林省建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下发了多个改革文件,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改革在上下齐心的氛围中不断推进。但是,文化资源能否被激活,文化市场能否重现活力,文化活动能否被群众认可……一系列未知数让大家对改革充满期待,也忧心忡忡。

  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内部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昔日陷入困境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如获新生。通过市场化运作,长影拍摄的《辛亥革命》《大太阳》等作品受到市场欢迎,一批影片在激烈的院线票房竞争中取得不俗成绩,有的作品还斩获“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台湾金马奖等奖项。

  改革带来的强劲动力让长影经济效益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改革前连续6年亏损,到2013年实现税后净利润6000多万元,创建厂以来历史新高;总资产由改革前1997年的2.5亿元,发展到2013年末的72亿元。

  与长影一样,一大批文化单位完成了身份转变,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竞争力。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吉版图书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已连续6年名列前茅;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以来,第一家整体上市的有线网络集团公司……

  吉广传媒、宇平工艺、禹硕动漫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文化企业集团,成为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文化产业,向创意要生产力

  文化产业,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尤其需要政策引导与扶持。吉林省抓住机遇,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布局谋篇,先后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金融等政策,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最初的1000万元增至今年的1.2亿元。这些“高含金量”的政策为吉林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走进吉林省林田远达集团产业园区,随处可见世界各大主要汽车厂商的标识,这家成立于1987年的企业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4S店形象展示系统制造服务商,把小小的汽车标识做成了大产业。

  集团董事长助理刘云峰介绍,林田远达从一家标识生产企业逐步发展为形象产业开发集团,主要涉及汽车标识生产、城市形象建设、旅游商品研发及旅游资源开发4大板块,2013年产值达1.7亿元,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产业样本。

  近年来,像林田远达集团一样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吉林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省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2个,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之一,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吸引了236家企业入驻,全年实现产值超过20亿元。

  动漫产业是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上升势头最为迅猛的力量之一。在吉林动画学院的展馆里,该校师生创作的4D动感电影、互动游戏系统以及数字动画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系统等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动画学院副院长刘欣介绍,吉林动画学院为学生搭建动画、游戏、广告设计等产学对接实践平台,成立禹硕动漫游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产学一体化机构,让学生参与一线市场运作锻炼技能。

  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吉林文化的品牌在全国得到彰显。央视春晚等大型演出中的“吉林歌舞”、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吉林影视剧”……这些“文化名片”使吉林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宝凤剪纸是吉林省近年来兴起的文化品牌。有“关东第一剪”美誉的李宝凤在创作上突破传统,作品采取现代工艺和创作理念,以套色、染色技法层层叠加而成,兼容了油画、版画、中国画的审美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在宝凤剪纸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凤看来,产业的力量为宝凤剪纸带来了不少机遇。办公司、建学校、创品牌,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宝凤剪纸已经成为东北剪纸的代表品牌,产品畅销海内外。

  让文化成果惠及民众

  走进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村文化活动室,共享工程活动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厅号称“三室一厅”,设施齐备,整洁敞亮,不少村民趁着农闲来到这里读书看报,小剧团在这里排练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以前想搞活动没有场地,大家的积极性上不来。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大家都争着来排节目,村里的文化活动设施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方便。”新农家村小剧团团长潘衷学说。

  新农家村书记刘玉成告诉记者,这个村目前在所辖的4个自然屯全部建立了文化活动站,还选择在一些村民家建立了“365百姓书房”,村民时时处处都能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

  新农家村是绿园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据绿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瑞介绍,目前区辖的三个镇都已经建立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服务站,同时,屯文化活动站、农家书屋、“365百姓书房”等设施的建设也推进顺利。

  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绿园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惠民、文化亲民落到了实处。近两年,绿园区投资近亿元新建了区文化馆、图书馆,并通过改建新建镇、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了三级公共网络阵地全覆盖。

  在绿园区文化馆和图书馆,专业级的录音棚、安静的阅览室、设施先进的排练厅等一应俱全,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便民文化设施不时有市民光顾。在文化馆参与节目排练的退休市民表示,这么好的文化活动场所给晚年生活增色不少。

  在加大文化硬件投入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自2012年3月启动“寻找身边草根雷锋”海选以来,绿园区已累计开展活动1000余场,报名参选者达3万余人,评出“草根雷锋”2670人,参与群众20余万人次。“草根雷锋”用点点滴滴的好事、善举,诠释着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最基层、最平凡的诚信、友善、孝敬等善良德行在评选表彰中得到了弘扬。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