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作家贵州行
盛夏,走進「中國汞都」萬山,沐浴著黔東高原的絲絲清涼,游國家礦山公園,欣賞氣勢磅礡、歡樂喜慶的鑼民間藝術,感受「長壽村」的山水人文景觀,體驗獨特民俗文化,感受到的是遠離城市喧囂、净化浮躁心靈的精神愜意。
萬山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自然風光獨具特色。有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中華山;有鬼斧神工、驚險刺激的夜郎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山清水秀、延年益壽的撻扒洞休镕療養勝地;有氣勢磅礡、歡樂喜慶的登鼓鑼民間藝術;有全國唯一的中國汞都——萬山國家礦山公園;有千年汞礦開采的工業文化遺產,970公里地下坑采礦坑道;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汞礦遺址」。萬山地處中亞熱帶中緯度地域,為東南和西南季風所控制,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霧、雪、涼爽是萬山獨具的自然景觀和氣候特色,是避暑休镕的理想之地。
近年來,文化旅游的「同頻共振」,激活了萬山文化旅游業的「一池春水」。憑著幾百年來形成的「中國汞都」的品牌效應和文化資本,萬山,正吸引著國內和世界上十多個國家的文化學者特別是礦山工業研究學者的關注。在歷史發展的新階段,萬山的品牌文化資本可以而且應當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其礦區工業文化與周邊民族文化相融合,將會為貴州的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從而促進貴州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構築精神高地、冲出經濟洼地作出新的貢獻。
8月,「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走進萬山,解讀「中國汞都」萬山「廢墟之上」謀劃產業轉型,探索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思路。
我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萬山現象」,更體現的是「萬山精神」。工業文明的薪火相傳,奮力轉型的步伐不止。萬山,一座新的希望之城。香港商報記者 許入介
工業文化孕育獨特底蘊
絕壁上開鑿的洞口、石梯、隧道、刻槽、標記、礦柱和「以火攻石」遺蹟,長達970多公里的采礦坑道……走進萬山汞礦遺址,古代、近代、現代的礦區遺址保存完好,向世人展示著當地人民的奮斗史、技術進步史和工業文明發展史。
歷史與歲月的洗禮為萬山留下了寶貴的工業文化遺產。
「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一行走進萬山國家礦山公園,冰心研究會會長、冰心文學館館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炳根揮毫為萬山題下「萬山一石,助我中華」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萬山汞礦遺址是國內現存開采時間最早、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汞礦重要遺址,是研究中國汞礦業史的珍貴實物資料。萬山汞礦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在建國初期至20世紀60年代,萬山汞是中國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尤其為償還前蘇聯債務的主要物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2011年10月,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文,正式將萬山汞礦工業遺產博物館列入第三批國家免費開放名單。
萬山,曾因汞資源的儲量和汞產品產量及開采規模均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而被譽為「中國汞都」。由於資源枯竭,2001年汞礦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2009年,萬山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自秦始,在長達兩千餘年的開采中,萬山汞礦集中地展現了4項世界之最:最久遠的采礦歷史、最原始和最先進的汞礦開采和冶煉技術、最罕見的970多公里長的地下采礦坑道、最大的天然硃砂。萬山國家礦山公園「汞礦遺址」不僅在我省和全國,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其獨特性和唯一性。
2011年11月,原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栗戰書親臨萬山國家礦山公園視察工作,明確要求保護、開發、利用好工業遺址遺產發展旅游業,以此作為萬山轉型的一個主導方向。為此,萬山區圍繞工業遺產文化產業園建設,同時根據國家、省有關專家建言,極力將工業遺產躋身於貴州省生態旅游規劃「拼盤」,同時規劃編制250億元的旅游文化項目,全力將國家汞山公園打造成「世界工業文化遺產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硃砂園」、「汞工業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除黑硐子、仙人洞和雲南梯等三個采礦遺址在2006年成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后,原貴州汞礦建築中保存較為完整、具有代表性的機選廠、冶煉廠、科研所、蘇聯專家樓等19棟建築已申報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通過國家文物局評審。同時,在貴州省文物局的幫助與協調下,將工業遺址作為省畫院的藝術創作基地,宣傳提升汞工業文化內涵。蓄勢良久的國家礦山公園正整裝待發。
大旅游大產業催生文化自信
高原與丘陵交匯,森林與濕地相融,涵養水源、净化水質、減緩旱澇、調節氣候,維持物種繁殖、保護生物多樣性……撻扒洞是真正的風水寶地。
石頭在億范錫年的夢中輾轉、堆積,緩慢地長成岩層、峭壁、石階,在縫隙中開出一枝枝鍍金的花朵。綠蒙蒙的森林,隱藏著生命的閃動。群山以飽滿的乳房,喂養了淳樸的血肉之軀,給山地以無比的富饒。
長壽村蟄伏於黔山深處,延續著古老的民俗,成為真正的世外桃源。是時間與空間的某種神异的結合。蔥蘢的山巒,碧玉般的河流,古老的木屋,演繹著撻扒洞山民仙境般的生活……
「品鑒貴州——中國知名作家貴州行」采風團成員,江西省作協主席、文聯主席陳世旭在《黔地仙境知多少——貴州銅仁萬山撻扒洞長壽村記》中這樣描繪。
萬山,這個承載著600多年的工業文明、汞工業遺址的小城,更對外展現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及厚重的歷史文化。
這里有旖旎神奇的侗寨風情;有婀娜多姿的仙女石、仙人洞;有雄奇秀美、高聳入雲,山光水色、令人陶醉的佛教聖地中華山和雲盤山;有令人留連忘返的夜郎河幽谷探險漂流;有汞都人民世代勞作后留下的不可估價的地下長城一一貴州汞礦970多公里長坑道;還有老山口等地完好的森林植被及儺文化藝術,擬在老山口建設集旅游、休镕、度假於一體的「銅仁旅游城后花園」。
其中,省級風景名勝夜郎谷漂流最具吸引力,谷長15公里,峽谷幽長;從下往上看,藍天一線,白雲空遠,危崖聳立,雲飛山動,驚心動魄。一入谷底,只見飛鷹斷崖,水鳥破烟,風輕林靜;高崖之上,懸洞之中,吐出二十多條瀑布,競相拋珠撒玉,投空而來。漂流其間,神秘刺激,終生難忘。
近年來,萬山緊緊依託悠久的民族歷史文化和優美的自然景觀,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文化、大市場」發展理念,每年投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經費1000萬元,精心包裝旅游產品和路線,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汞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生態農業觀光產業園區」,打造「萬山國家礦山公園」為核心的旅游品牌,努力構建「一村(謝橋撻扒洞長壽村)一谷(省級風景名勝夜郎谷)一城(地下長城)二園(國家礦山公園、老山口國家森林公園)二文化(汞工業文化、鑼民族文化)」旅游大格局。通過產品整合、聯合選線、整體促銷,努力將萬山旅游產業打造成「梵净山文化旅游經濟圈」和的一個重要節點,建成「訪黔東涼都、游礦山公園、漂夜郎幽谷、探地下長城、觀鑼文化、品仙女神韻、采侗鄉蜜棗、住長壽村莊」的休镕旅游度假勝地。
與此同時,「中國汞都」文化現象引人矚目,重大節慶文化活動和民族民間文化活動好戲連台,向外界制造了一個又一個驚喜。按照「季季有盛事,月月有活動」文化活動方案,萬山一方面把優質文化「請進來」,提高群眾的「文化福利」;另一方面精心打磨出以《鼓鑼迎賓》、《坳上情歌》為代表的原生態節目,濃墨重彩地「秀」給外界。積極參與了「歡樂中國行魅力梵净山」、「魅力梵净山桃源銅仁美」及貴州省第五屆旅發大會暨梵净山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文藝演出,以及省、市舉辦的多彩貴州系列大賽,文化活動日益活躍,文化自信逐步體現。
「兩個轉型」彰顯「萬山精神」
萬山,這座曾被譽為「汞都」的老工業城市承載了銅仁太多的歷史印記。隨著汞資源的枯竭,萬山經濟社會體系曾一度瀕臨崩潰。如今,在國家大力扶持下,在干部群眾自強不息的奮斗探索中,萬山逐步從廢墟中走向崛起,在「轉型」中重新煥發生機。
2009年,萬山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萬山脫困和轉型發展上升到國家層面;2011年,萬山開始奮力實施「產業原地轉型、城市异地轉型」的轉型發展戰略。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萬山專門作出了「用好國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動轉型可持續發展」等重要批示。
乘東風好破浪!
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的關注與支持,一直激勵著萬山人民、鼓舞著萬山人民,賦予了萬山復興的極大可能。萬山人等不起,慢不得,簡單的「轉型」這兩個字重如泰山!
正如,萬山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吉剛所言,2014年,是萬山用好用活中央、省、市各項政策的重要機遇期,是萬山轉型發展的重要黃金期,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建設期。萬山要緊緊圍繞「產業原地轉型、城市异地轉型」發展主戰略,把擴大投資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第一抓手,把工業發展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第一動力,把農業發展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第一基礎,把新區建設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第一支撐,把環境保護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第一責任,把和諧社會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第一根本,把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第一要務;以項目建設為主線,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產業發展為龍頭,以城市建設為支撐,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主動融入銅仁城市經濟圈和玉銅松循環經濟產業帶,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速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今,突破了長期以來困擾發展的思維局限、發展局限。萬山人的發展智慧和發展熱情,終於匯成巨大的發展合力,開啟了轉型發展的新征程。
曾經沒落的「汞都」,正在廢墟中重新崛起。
錦繡萬山 前景可期
多少年過去了,當年在汞礦工作過的、礦山的子弟們,不管走多遠,不管在何地,心里始終有一種刻骨銘心的萬山情節。
「我知道汞都的崛起,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血汗。我知道,在祖國最困難的年代里,硃砂、水銀的地位。國有難,度饑荒,鄰熊逼,債如狼。汞是奇兵堵熊去,凌空嘯一柱,為國挑大梁。幾代青絲白無悔,根根有礦香……」詞的作者曾經是汞礦的干部,在詞的字里行間流露出為國分憂的情感,是那一代人的共同心聲,至今讀來仍讓我們怦然心動。
創傷與榮耀同在,解讀萬山,讀到的是滄桑,載不動的是厚重。
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萬山人民群眾為國家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體現了愛國奉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構築貴州精神高地的重要資源。
當下,正處於轉型期間的萬山,圍繞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結合自身歷史背景和資源稟賦,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令人欣喜和感奮。
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在萬山欣然寫下《萬山感懷》,「萬山叢林似蒼海,百年汞礦見興衰。千歲風雲有記載,一部新史重抒懷」。
江西省作協主席、文聯主席陳世旭難以掩飾激動的心情,為萬山題下「錦繡萬山」四個字。
破繭重生,羽化成蝶,萬山正突破發展的困境,走上一條蛻變轉型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