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黔施秉:“電子銀行”進苗寨

2014-02-27
來源:香港商報

劉國英滿心喜悅地走出農家“電子銀行”

  [香港商報訊] 記者 黃慶松 通訊員 楊仁海 報道:2月23日,記者在貴州施秉縣老縣村苗寨看見,一位身穿苗族服飾的老大媽滿心喜悅地走出農家“電子銀行”。她用拇指、食指將新崭崭的鈔票,撚開成一面扇狀,嘴里不停地念道:“一百、兩百……”

  這位大媽,叫劉國英,今年76歲了,身體硬朗,很精明。她告訴記者,她生育了兩個兒子和6個女兒都在外打工,現在由她在家照料小孫女讀書。

  一提到“電子銀行”,劉國英的話匣子便打開了。

  “寨子有了銀行,日夜都能取錢,不着擔心取錢的受苦受累了。”她感觸至深。“2008年凝凍,她撐起拐棍走到7公里外的馬號鄉,整整排了4個鐘頭的長隊,被冷哭了。”

  前兩年,政府發的低保、種糧補貼、退耕還林補助,每回取錢打早坐車就去信用社排隊,坐車花8塊錢,耽擱半把天都不上算,特別是像我們年紀大的,身邊沒親人照顧,看病買藥、做人情、交電費,最怕去取錢,受不了折騰。

  劉國英數着剛取的400元農低保,笑得合不攏嘴地說,現在好了,取錢不出村,還錢不上門,拿起信合卡到哪都能取錢。女兒嫁到廣東,今年還姐姐的兩萬元錢,都是通過電匯叫她到這還的。

施秉縣信用聯社技術員培訓指導培訓馬號鄉老縣村“電子銀行”代辦員

  記者看到,進門側邊掛有一塊牌子“助農取款村村通商戶”。屋內經營小百貨,年輕的女店主叫李發群,被當地村民戲稱為“李行長”。她告訴記者,整個村寨共有340戶1300余人,每天都有人取款錢,像過年過節非常忙。

  話音剛落,一位中年婦女走進店子說:“明天開學,兒子要去貴陽報名,取400元。”

  李發群打量着村民選購商品,便接過信合卡往智能取款機輕輕地一刷,叫道:“高大姐輸密碼,按確認。”然後她起身從保險櫃取出現鈔,“嘩嘩”地通過了點鈔機。

  高大姐笑容可掬地說,以前村里辦喜酒,有時等取得錢來,酒都吃過了。不是嗎?那年鄰居吳媽的親家過壽,跑到信用社下班了沒取到錢,禮也送不成,非常掃臉,又得罪了親戚,引起了膈閡。

  “今天大清早,張元輝來取了1000元,說是要回廣東打工。”李發群介紹。記者當即撥通了張元輝的電話。他高興地對記者說,這年頭政策好,什麼都不愁了。唯一擔心父母不識字,身體不好,取錢相當困難,生怕他們受騙。村里有了“電子銀行”後,這塊多年的“心病”終于解決了。

  施秉縣信用聯社党委書記、理事長宋澤軍告訴記者,山區選擇80戶以上的村寨都布放了POS終端,也稱“智能取款機”,村民取錢用不着再跑很遠的山路傷腦筋了。這種操作很簡單,用信合卡即刷即得,村民取款不用出村了,極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生活。

  如今,苗家山寨村民的生活猶如芝麻開花,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舒坦了。

[責任編輯:劉深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