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上8时许,一场暴雨突袭海口,导致南海大道与坡巷路口、龙昆南路、龙华路、红城湖路、金龙路、滨涯路、椰海大道等多条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龙昆沟等城市沟渠水位暴涨溢出。
记者从省水务厅获悉,近日,《海口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下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有望使海口走出“一场暴雨一场涝”怪象。
《规划》根据海口市降水、下垫面、排水管渠、水资源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方案。本次规划海口市排水(雨水)防涝系统总投资为183.2亿元。
怪海口内涝频发
气候、城市化、设施滞后是主因
一场暴雨,就能让海口部分道路积水瘫痪。
参与《规划》的专家表示,气候是海口内涝频发的一大原因,每年5-11月,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经常出现强度大、范围集中、持续时间长的强降雨,再加上受海潮的顶托作用,致使海口市暴雨内涝频发。
而人为原因也不可忽视。据调查,板桥路、红城湖路、滨涯路、城西路南航司令部门前、永万东路、丘海大道延长线、椰海大道(景山学校段)等7个易涝路段,很大原因是周围天然河道及排水管网被私自填埋、占用导致积水。
专家坦言,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使原本具有蓄水调洪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填筑破坏或填为它用,破坏原有自然排水系统,行洪河道演化为城市内河,行洪能力缩减;而路面铺砌等硬化地面增加,城市可渗水地面逐渐减少。
原有自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而城市管网设施建设又相对滞后,目前海口排水管网多数低于一年一遇的市政排涝标准,导致雨天形成积水。
治完善基础设施
新建改造海口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
根据海口市降水、下垫面、排水管渠、水资源利用等因素,《规划》综合考虑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方案。
其中,将重点完善海口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建设。排水体制方面,本次规划中对海口市新建管网区域均采用雨污分流制,已建雨污合流制区域采用雨污分流改造。在海口市城市排水分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排水分区。排水分区划分为荣山河以北长流系统、滨江西路系统、五源河系统等27个排水系统。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包括相关排涝内河的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建设、疏浚、清淤、泵站布设等,城区河道和荣山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河道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将主要实施大同沟、大同分洪沟整治工程,道客沟、龙昆沟整治工程,五源河整治工程等10项河流整治工程。
管“一条龙管水”
防洪排涝统一规划建设管理
目前,海口市排水防涝管理体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管理责任制度不明确和多部门交叉管理等问题。《规划》表示,推进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建立统一协调的防洪排涝管理体制。
具体做法是,海口市城区排水防涝指挥工作直接由海口市防汛领导小组负责。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按照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城市的防洪、排涝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变“多条龙管水”为“一条龙管水”。
建立以海口市政府为主导的稳定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落实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