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改變命運

2021-08-06 15:42
來源:香港商報網

    過去聽過批判丁玲的「一本書主義」。 丁玲的意思是指一個作家必須寫一部立得住、傳得下去的書,要有一本足以支撐自己的書,即「作品不能光圖數量而忽視質量」之意。但這種提法在被人故意曲解和斷章取義之後,上升到了「一本書主義」的高度,最終也成為丁玲被打成「右派」的罪證之一。批判丁玲的理由當然是荒唐的,但一本書有時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我所說的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當然不是指我,而是我的一個作者。這件事過去我很少和人談起,因為它對我實在微不足道,但對我的這位作者來說卻是有點驚天動地。

 在遼人社當編輯的時候,一天中午在走廊見到一位風塵僕僕農民打扮的中年男子,說是來出版社投稿的,我就把他引到了編輯室。問他投什麼書稿,他從油膩破舊的提兜里掏出厚厚的一大摞複寫的書稿放到我的桌上。我一看,書稿首頁用碳素筆寫著《記敘文議論文寫作大全》。這類書市場上已經不少,一翻裏面,一股濃烈的煙草味兒撲面而來。我合上書稿問他為何寫這樣一本書,拿來出版,都有什麼特色。他說自己是遼北一農村中學的語文代課老師,這部書稿是他這些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對學生作文寫作非常有幫助。於是就想到省城找出版社看看能否正式出版,打聽了很多人才找到這裏,沒想到卻是中午了。

 聽他這句話,我突然上來一種惻隱之心,心想他一個偏遠農村的代課老師,別說點燈熬油地寫了這麼一大摞書稿,就是能進省城來找出版社,也夠他有勇氣和不容易的了。於是我讓他把書稿留下,我翻翻看,如果有出版價值,我再聯繫他。老師看他這部書稿被我留下,感覺似有下文,便一臉激動連聲拜託拜託地走了。

 一般出版社的作者都是經人介紹過來,或者是編輯聞風而動主動登門拜訪的。像他這樣誰都不認識自己找上門來的作者,雖然也有,但真的不多。特別是一農村代課老師,轉戰跋涉自己找上門來的,更是少之又少。翻閱着他這帶着刺鼻煙味用圓珠筆複寫的稿件,我的腦海里浮現出在那遙遠的山村,他白天騎輛破自行車往返十幾里山路去給一群農村孩子上課,晚上在油燈下批改作文、撰寫書稿的情景。我努力地儘量去發現這部書稿的出版價值,一邊仔細審讀一邊做着筆記,一邊在思考着如何將這一摞書稿變成一本正式出版的圖書。

 經過我一番調整和修改,一本《實用記敘文議論文寫作》顯出雛形。我將修改後的書稿給他寄回去徵求意見,他不僅完全同意我的修改,而且還把稿件又重新謄抄了一遍。此稿歷經大半年反覆修改,終於出版成書。當他收到樣書和稿酬後,立刻給我打電話表示感謝,隨後又寫來長信進一步表達感激之情,不在話下。

 原本以為這樣一本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書,幫助出版了也就過去了,沒想到轉年我便收到他寄來的好消息——因為出版這本小書,不僅他的代課教師身份被轉正,而且還被抽調到縣中。我當時無法想像,出版一本書,在一個偏僻縣城會造成這麼大的轟動,更沒想到會由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不久他又來了,這次沒有上樓,而是在收發室給我打電話,讓我到他訂好的酒樓包間。我趕過去,他妻子也在,還給我大包小裹地帶來了一堆蘑菇木耳。

 他跟他妻子說我是他的大恩人,說了馬上又改口:「不,不是我一個人的大恩人,而是我們一家子的大恩人!」他妻子也激動地臉上泛著紅光,說「王老師,您真幫了我們一家的大忙了,怎麼感謝您都不為過!以前他總是點燈熬油地寫呀寫,稿子寫了一摞又一摞,給出版社寄來寄去的沒有一點回音。遇到了您,您不嫌棄他,幫他費心修改,反反覆覆的,最後終於給他出版了。我們全縣,他是第一個出版書的,教育局知道後馬上給他轉了正,隨後又把他抽調到縣中。現在,我們全家人都跟着進了縣城,這一切都是您賜給我們的啊!」說着眼淚涌了出來,俯下身去說要給我磕個頭。我趕緊把她拉起來,說這可如何使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別說在偏僻的山村,就是在高等院校和省直機關,也不是誰想出書就能出的。有多少人因為出版了一本圖書而晉升了職務或當上了專家教授,又有多少人揚名立萬從此平步青雲。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當編輯「為人作嫁衣裳」,是埋名幕後的英雄,是扶人上馬的伯樂,有時還是改變人命運的福星!

 這件對我而言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一直悶在心裏沒去與人大張旗鼓地言說。我覺得力所能及的助人為樂,做也就做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單行好事莫問前程」,由此而獲得快樂,一輩子想起來心裏都舒服,這不比什麼都強!(作者王傑:資深出版人、報紙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羅維維]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