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人民幣升值的話題再次成為媒體關注和人們議論的焦點,其深刻背景在於,為了應對疫情對美國經濟和民眾生活帶來的衝擊,美國利用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霸權這一特殊地位,完全不顧及別國感受,大肆開動印鈔機,通過其所謂的「救濟計劃」、「經濟刺激」和財政預算案,向金融市場釋放了超過十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這十多萬億美元的資金由美國人享用,但後果卻由全世界來承擔,美國這種極其自私的行為自然遭到全世界的抵制。一方面,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正在加入「去美元化」行列;另一方面,在美元仍然大行其道的今天,那些有條件和有能力的國家正在通過本幣升值等手段來抵銷,以及反制美元氾濫所帶來的通脹影響,人民幣升值正是中國應對美元氾濫的必要舉措之一。
由於美元氾濫,全世界的大宗商品及國際能源價格和國際糧食價格正在節節攀升,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來說,無疑首當其衝、壓力山大,因為國際大宗商品、能源和糧食都是製造業最基礎的生產消費品,如今,這些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大漲必然讓整個中國製造業成本急劇上升,如果不同步對生產出來的工業製成品進行價格調整,那麼,整個中國製造業的利潤空間將被蠶食,甚至有很多製造企業因無利可圖而陷入倒閉。由於中國是外貿大國,而且近年來中國製造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不用擔心被其他競爭對手所替代,因此,通過人民幣升值從而變相提升中國製造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價格,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銷美元氾濫所帶來的國際通脹的影響,而且還能夠促使中國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可以說,面對美元氾濫和國際通貨膨脹局面,人民幣已經存在着較大的內在升值壓力。
人民幣漸進升值
其實,人民幣升值不僅是短期需要,而且已經形成了長期趨勢,這是由中國國力不斷上升的結果決定的。必須澄清的是,無論是人民幣短期升值還是長期升值,都不意味着人民幣只升不貶,更不意味着人民幣單邊升值。的確,人民幣曾經在2005年至2011年間出現過一段長達六年之久的單邊升值的格局,六年時間裏人民幣連續單邊升值幅度超過30%。當時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不少投資者預期,人民幣仍會繼續保持單邊升值的勢頭,一直持續至人民幣可以完全自由兌換為止。但是,自2011年11月開始,這種市場預期就被打破了。
可以肯定,從今以後,無論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產生多大的需求,都不大可能出現2005年至2011年間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局面,人民幣的匯率將會按照市場規律在波動中漸進升值,而在這一過程中不排除人民幣在局部時段還會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所以,如果要進行市場投機押注人民幣單邊升值以牟取暴利,那結果很有可能恰恰相反,譬如,2015年至2017年,曾出現三次這樣的情形:當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走貶,而且有越來越多投資者押注人民幣貶值的時候,人民幣匯率卻出人意料出現大逆轉、大反彈。同樣,如果現在有投資者押注人民幣只升不貶,那麼,等著瞧,市場很快就會見分曉。(文/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