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以來,香港一直採取與美元掛鈎的匯率制度。根據1983年確立的聯繫匯率制度,港元與美元的匯率被固定在一美元兌換7.75至7.85港元區間之內。雖然近四十年來,香港成功捍衛了聯繫匯率,但代價卻十分慘痛,譬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為了抵御國際金融大鱷對聯繫匯率的衝擊,香港幾乎傾盡全力,損失巨大。之後,維持聯繫匯率的難度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事實上,近十年來,有關港元與聯繫匯率存廢的問題香港金融界一直都有爭論,業界人士主要是從聯繫匯率的弊端建議檢討聯繫匯率制度,而港府則認為,聯繫匯率是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基石,不可動搖,必須堅持。
美元面臨信心危機
不可否認,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初衷是為了建立國際投資者對港元和香港金融市場的信心,因為美元是全球公認的硬通貨,港元掛鈎美元成為美元的掛鈎貨幣,當然會得到全球投資者的認可,也會讓全球資本對香港金融市場有信心。因此,聯繫匯率制度建立之初,對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着全球經濟格局的大變遷,以及美元地位的不斷下降,聯繫匯率及港元也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首先,美元地位下降甚至正面臨市場信心危機。自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挽救經濟的唯一方式,就是實行量化寬鬆政策。2008年至2014年美國實行四輪量化寬鬆,向市場釋放4萬多億美元的流動性;2020年以來,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美國「放水」已經多達6萬多億美元,而且還將繼續「放水」。美元大氾濫及美元貶值正引發全球性的美元信心危機,全球性的去美元化浪潮正在形成,雖然美元依然是國際貨幣霸權,但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在尋求去美元化的最終解決方案。事實上,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主動或者被動脫離美元體系,譬如,俄羅斯已經高調宣布將脫離美元結算系統。在這種大背景之下,作為與美元掛鈎貨幣的港元及聯繫匯率也必須適時檢討出路問題。
其次,必須認識到,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全球經濟格局正發生重大變遷,香港所面對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如今,香港的經濟主要依靠內地帶動,也就是說,香港的經濟周期和內地保持一致;然而,由於聯繫匯率的原因,香港的貨幣政策只能被動地跟隨美國聯儲局的指令,而美國的經濟周期往往與中國的經濟周期相左,因而,聯繫匯率令到香港利率周期對香港經濟出現逆調節。當香港經濟不景氣需要減息時,聯儲局的加息措施迫使香港也跟隨加息;而當香港經濟過熱需要加息時,聯儲局的減息措施又往往讓香港無可奈何。近十幾年來,香港經濟表現不佳,與香港的聯繫匯率不無關係。
香港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
聯繫匯率始終像一柄達摩克利斯劍懸在香港的頭上。聯繫匯率使得香港國際資本流入多了承受不了,國際熱錢流走了更承受不了。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小型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大鱷隨時都可以狙擊香港的金融市場,事實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譬如,2009年和2012年國際熱錢湧入香港曾令港府十分緊張。聯繫匯率始終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香港的頭上,什麼時候會掉下來不得而知。尤其疫情之下,港府為了打擊疫情,以及實施保就業、保民生、保中小企業計劃,耗費了大量的財力,而且這種財力的消耗仍然在持續當中,港府手中的財力如今可謂捉襟見肘,此時,如果有國際金融大鱷對香港發起狙擊,僅靠香港自身的力量將難以抵御,那將是香港不可承受之重。
此外,港元的存在實際上也不利於香港與國際、特別是與內地的交流,無論對於旅遊者個人還是對於投資者,港元的存在都增加了一道匯兌門檻並帶來諸多的不便。歐元區為了實現勞力、資本、商品、服務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最終統一了貨幣,小小的香港有必要讓港元一直保留下去嗎?(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