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點】拜登上台後的兩岸政策展望

2021-02-03 02:42
來源:香港商報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走馬上任,他的國安團隊主要成員在國會參議院任命聽證會中勾勒出未來外交與國安戰略的藍圖,中國政策將持續強硬,美中關係回不到奧巴馬時期的溫和與友善,但也會改變特朗普時期的全面對抗戰略,美台關係也會產生微妙的變化。由此體現,拜登上台後美國的中國政策、美中關係將會與特朗普時期有所不同。因為美中關係牽動兩岸關係,也勢必影響美台關係,因此拜登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將對三邊關係產生一定的影響。

 拜登上台初期,施政以疫情、團結與經濟等內政為主,優先順序是先內後外,處理好上述內政後,拜登才會把重點轉向外交,並先與歐盟、加拿大、印度、日本、韓國等盟國談,重新拉攏盟國,接着才會與中國大陸談,這其中就包括台灣問題。對拜登新政府而言,特朗普外交方面的「政治遺產」與失敗的陰影,猶待拜登逐一克服,包括:一、改進與歐盟及北約各國疏離的關係,尤其是德國與法國;二、積極處理特朗普廢除《伊朗核武協定》後日益嚴峻的伊朗情勢;三、調整對華戰略,緩解美中關係,避免台海情勢持續惡化;四、因應朝鮮半島情勢,調停朝韓關係,避免戰爭的爆發;五、優化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土耳其及高加索地區的關係;六、重返國際組織及國際多邊機制或協定,調整全球化路線,改善美國的國家形象,重新建立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

 挺台但不反大陸

 美國的對華政策,從拜登執政團隊的核心成員之談話來檢視,應該是將中國大陸視為「既競爭又合作」的對手,例如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準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財長耶倫都先後在參議院任命聽證會上表示,中國大陸是美國「最重大的挑戰」、「最重大威脅」或「重大威脅」、「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些談話都不難看出,美中關係不會因拜登上台就改變雙方結構性的緊張、甚至衝突。再進一步檢視布林肯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強調,美國將以實力面對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他談到台灣問題也表示,長期以來美國對台灣的承諾都是跨越黨派且堅定的,他重申將確保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的承諾,並支援台灣的全球參與。

 布林肯等人的證詞基本上代表美國的兩岸政策又回復到奧巴馬時期,包括《台灣關係法》、一中政策、台海維持現狀、保持「戰略模糊」、鼓勵兩岸和平對話等,再度成為美國的兩岸政策基石。若再考量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表示的,美國「挺台,但不反大陸」、「拜登政府將延續特朗普任內在區域的作為,包括強化美台合作及信守對台的承諾」及「美國希望兩岸恢復對話,而且美國不會居中當調人」云云。以及拜登核心幕僚艾利森強調,美台深化關係是好事,但拜登也明白只有一個中國,美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顯見拜登與特朗普雖然同樣挺台,但二者的政策基礎與方法是有很大差異的。亦即拜登不會推翻特朗普任內建立的美台關係框架,但會在執行上小心拿捏分寸,避免牴觸中國的底線。簡言之,可以預期,拜登將會持續支援台灣,並某種程度仍打「台灣牌」來牽制中國大陸,但特朗普時期刻意高調凸顯的美台高層官員互訪,及出售攻擊性武器給台灣,則可望鬆緩或避免,等於在挺台操作上盡量低調。

 競逐大於合作

 一言以蔽之,拜登上台後的兩岸政策及對三邊關係的可能影響,將包括:一、拜登政府體察華府當前的「反中」氛圍,必須展現新政府因應中國挑戰的决心與信心,因此布林肯在參議院聽證會的聲明及答詢展現了應有的強硬,但展望未來,對於美國將如何恢復印太區域均勢,美國不但不能排除中國,更要認同其在印太地區中的地位,在主要機制中擁有一席之地;因此,布林肯也同時強調,美國與中國雖不斷增多對抗和競爭,但也存在符合相互利益時的合作空間;二、美中關係將重返相互尊重的基礎,即使「美中競爭大於合作」的基調已成為共識,使得拜登上台後的美中競逐,也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軟、硬實力的競逐,美方也會尋求一種非零和、有合作的美中競合關係模式,而美國的兩岸政策將會回到「和而不統、分而不獨」的路線;三、布林肯在聽證會答詢時表示,國務院將會認真審視「美台交往準則」來看看美國能做什麼,顯示拜登新政府也許會在特朗普留下的「反中」政治遺產上,在對台政策上稍作調整,但不會照單全收。

 總之,拜登政府將會延續「遏中」思維,聯手盟國在全球各領域對中國展開圍堵與施壓,但也會在抗疫、貿易、環保、氣候、能源及軍控上跟中國合作,因此拜登時期的美中關係將呈現「競逐大於合作」之格局。(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