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見證全球化的前世今生

2021-01-11 14:44
來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歐洲人掀開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全球遠洋貿易日益興盛,也為人類社會今日的全球化譜寫了序章。

 當時的遠東社會,雖然並未能深度捲入這一歷史大勢,卻也並非全無感知——清康熙時,有見外商來華日益增多,康熙遂准許外商在粵海關(廣州)、閩海關(廈門福州)、浙海關(寧波)、江海關(松江)四個口岸經商。

 然而,隨着對外貿易的擴大的深入,因外事、傳教、商事引發的糾紛也不斷增多,令清廷不勝其煩。1757年,乾隆下令封鎖全國對外口岸,僅保留廣州珠江粵海關一帶作為對外通商港口,所有貿易事務由官府特許的商行 (統稱「廣州十三行」) 全權代理,不得在中國其他地方經商。此後,十三行壟斷對外貿易多年。

 直到1842年,清政府在英國的船堅炮利之下簽訂了《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十三行自此沒落。但壟斷中國對外貿易多年的十三行,卻對中西經貿和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目前,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廣州文化公園內),佔地306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90平方米,現館藏文物4800多件(套)。

 直到今天,我們或許還能從广州十三行博物館中,看到許多現在的影子。(攝影 劉深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