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昨日閉幕,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描繪新發展宏偉藍圖。在國家發展邁向新征程階段,香港在國家發展新格局中處於什麼定位、可發揮什麼作用、如何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引起坊間熱議。
抓住機遇是關鍵
當中,香港是否會被「邊緣化」,一直是繞不開的話題,近年隨着本港發展倍受阻滯,加之毗鄰內地城市深圳實現跨越式、高品質發展,反超香港,相關悲觀悲情的聲音有增加趨勢,更出現所謂「替代論」。惟問題的實質,並不是所謂的中央「放棄香港」,這並不符事實,而是香港是否能夠抓住歷史新機遇,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國家「雙循環」新發展,在「十四五」規劃扮演重要角色。港人願不願意搭上國家發展快車,能不能努力趕上這趟車,才是關鍵所在。
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是看得到、摸得着的,過去多次在香港遭受嚴重困難的情況下伸出援手,幫助渡過難關,此不贅言。而國家在「十三五」規劃涉及港澳的部分單獨成章,提出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包括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等,規劃中的藍圖在香港都變成現實,連接內地與香港的大型基建更取得了重大進展。事實證明,中央一如既往在各方面力挺香港,支持香港全面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扮演重要角色。這除了凸顯香港獨特的地位與作用從未改變,亦符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要求。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展望「十四五」規劃,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品質發展,着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香港是重大機遇和利好。習近平主席近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講話時指出,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準;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當中涉及港深合作扮演的積極角色和未來探索空間。相信這也是香港未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雙循環」、開拓自身新發展空間的努力方向。從另一方面來說,香港具備的現代性核心要素及文化價值元素的優勢,在國家「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仍可擔任要角。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種種跡象可見,中央沒有像一些評論所指,把香港拋諸腦後。
香港面臨重大歷史選擇
對香港而言,搭上國家發展快車還是固守,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選擇。特首林鄭月娥推遲本年施政報告,以因應香港的未來發展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精準融入,適應國家在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戰略意圖,幫助香港找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切入點,重振經濟雄風,正是負責任的做法。無論香港情況如何,中國發展的快車都會極速前進,雖然給香港預留位置,但是否能夠抓住歷史新機遇,最終要看香港自己。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日前指出,香港要想更好地打開發展空間、贏得未來優勢,在堅持「目光向外」、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的同時,更需堅持「目光向內」,努力搭上國家發展快車。香港未來必須清晰找到自己在國家發展新格局中的定位,並且積極不懈地提升競爭力,才能獲得更寬廣的舞台,實現長足發展,保持繁榮穩定。(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