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社區普檢有助促進抗疫與復常

2020-08-26 05:40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隨着疫情有所緩和,加之顧及市民所需,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昨宣布,若干社交距離措施周五起放寬,包括食肆可於晚上9時前恢復堂食,另外戲院、美容院等娛樂場所亦可有條件重開。

  市民健康向來是政府抗疫考慮首位,但這不代表可以完全忽視社會復常需要,尤其是對經濟、就業等的打擊;事實上,面對長時間的手停口停,許多業者已經處於生死邊緣。自7月15日實施新輪抗疫限制措施,直至8月28日若干經濟社會活動可以復常,跨時6周有多,飲食、美容小店自然難以支撐下去,就連大型連鎖戲院都無法交租,充分凸顯當下生意及生存有多艱難。即使政府推出支援措施,但始終長貧難顧,租金、人工等支出總是少不免的,即使業主願意酌量減租亦然,更莫說打工仔被迫減薪或放無薪假也絕非好事。現在食肆經營雖將獲得適度放寬,但為抗疫需要,仍要遵守每枱限坐2人等要求,經營時間亦不可太長,意味人群聚集的規模和時間仍大受限制。

  就疫情言,最近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已大幅減少,其中本地確診個案更降至十宗左右。須留意,這是滯後數字,即反映14日潛伏期前的感染狀況,即如果按照趨勢推算,兩星期後的本地疫情可望進一步好轉,這無疑為抗疫措施復常提供條件。當然,較理想的復常時機,乃本地確診宗數歸零,又或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完成之後;惟考慮到業者經營已屆臨界點,多等兩三星期的倒閉、裁員壓力只怕幾何級上升,何況不可能無止境地停業停工。所以,現時適度復常無可厚非,此亦為「張弛有道」平衡抗疫與復常的應有之義。

  有一點必須釐清,抗疫與復常不是永恆的矛盾,兩者應有個兩全其美的出路——事實上,更理想的狀況乃是全社會踴躍響應普及社區檢測,唯有愈多人參與計劃,則無症狀隱性患者潛藏社區的風險愈低,則由食肆到學校等種種經濟社會活動皆可全面逐漸復常。毫無疑問,這是最為科學、合理、徹底的解決抗疫與復常矛盾的答案。

  只可惜,於今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下,總有人基於政治理由為反而反,不單反對食肆等處所復常,還反對檢測計劃的順利推行。其中,18區民主派聯絡會議昨日發表聲明,居然呼籲市民不應參與云云。其所指理由,都是過去陳腔濫調,政府早就一一回應過,但卻無扭他們政治偏見,聲明中便見「貼大床益中資」、「為中國政府獻媚」等荒唐挑撥說法,不值一駁。究竟,放任疫情肆虐下去,抑或進行大規模檢測降低風險,何者最有益香港及市民?只要放下政治有色眼鏡,答案實在不言而喻。

  由確診數字下降,到檢測計劃出台,香港卒之露出可望擺脫疫情曙光,大家對此望穿秋水。適度放寬抗疫措施,讓社會運作適度復常,不論業界抑或市民都可舒一口氣;而要達致抗疫與復常的完美平衡,爭取愈多人參與檢測則是必由之路。只要全港市民齊心協力,一方面積極配合檢測等政策,另方面繼續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個人衛生,此外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政治干擾影響,香港必可克服疫情,盡快令生活復常。

[责任编辑:肖靜文]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