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新冠肺炎疫情重挫經濟,導致香港百業蕭條,大量打工仔飯碗不保。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宣布,將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受影響行業,而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也表示,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將於本月底接受申請。於此非常時期,政府援助不單必要,有助紓解倒閉裁員壓力,更可穩定市場局面,為疫後經濟復蘇建立更好基礎。
疫情之下,香港第一季和第二季經濟重挫約9%,GDP已連四季錄得負增長,以致失業率亦迅速攀升至最新高達6.2%,失業人口超過24萬人。由於疫情尚未受控,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依然維持雙位數水平,故限聚令、禁止晚市堂食,以及關閉娛樂場所等抗疫措施仍在生效,更莫說實施入境管制後訪港旅客大減。凡此種種,都意味香港經濟恐怕還未見底,企業長時間入不敷支,裁員倒閉壓力均愈來愈迫近臨界點。港府先後推出多輪防疫抗疫基金和保就業計劃,正好發揮及時雨的作用,為市場注入新的活水,好使市場更有條件渡過難關,否則裁員或倒閉只怕覆水難收。過去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就涉及多達1675億元,至於保就業計劃亦已惠及逾90萬僱員和自僱人士;如果沒有政府支持,經濟衰退幅度必然更大,失業情況亦必雪上加霜。
昨宣布的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為了進一步將政策效果放大,當局吸收了此前經驗而作出一些優化調整。必先釐清,由大財團到中小微企,均受到疫情的沉重打擊,就連大型銀行都盈利大減、停止派息,更莫說有航空公司大蝕100億,以致坊間動輒傳出裁員消息;所以,保就業支援實宜一視同仁,保飯碗好應救得一隻得一隻,否則失業問題注定加深惡化。在第一期計劃裏,接受補貼並承諾不裁員的大企——即聘請超過500人以上的企業,就涉及多達55.8萬名打工仔。然而,疫下總有行業能夠轉危為機,是故政府要求相關僱主須作額外承諾,其中兩大連鎖超市必須為顧客和非政府機構提供優惠,物業管理公司亦須向業主或業主立案法團回饋至少八成補貼金額。上述新增條款,無疑在確保更多飯碗完好之餘,令公帑運用符合更大公眾利益。
疫情對不同行業的打擊不一而足,政府支援除應力保就業,還應力保弱勢。最新失業數據顯示哪是疫下重災區,旅遊消費相關的零售餐飲住宿固然是其一,另外建造業和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的失業率亦超過10%;以學歷和年齡劃分,中小學以下基層逾7%失業率亦比一般高,另外24歲以下青年失業率也較去年大增7至8個百分點。即將推出的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應針對相關弱勢群體,將資源引導至最有需要及最受疫情打擊的環節上。
惟歸根究底,要標本兼治,盡快管控疫情絕對必不可少。唯有新增確診數字清零,抗疫措施才有條件放寬——即使不能太寬,並有條件跟其他地方建立「旅遊氣泡」——彼此疫情必須同樣受控。月底可望落實的全民檢測,正是香港擺脫疫情陰霾的過濾器,能將本地傳播的風險篩查隔絕。所以,為保市民生計及生命安全,政府財政支援無疑必須,大家齊心抗疫、配合檢測亦是必須;如此,香港才可將疫情衝擊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