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等相繼在大嶼山落成後,以往這個人煙稀少的島嶼邁向了城市化。繁華燈光背後,在島上隱藏着一條連街燈也沒有的村落「二澳」。二澳村有200多年歷史,隨着時代的發展,年輕村民遷出,農田荒置多年,自2012年起村民與有心人開展復耕計劃,經8年努力使該村成為香港最大型的有機稻米田,近年更對外開放,大家可以趁着7月割禾期,到村一遊體驗香港昔日的農村風味。
攝:馮瀚文
村民與義工忙碌割禾的情景。
二澳有新舊村之分,由於年代久遠及資料散失,新舊村的成立時期難以考究。從村民口中得知,二澳原稱「義澳」,後因誤譯變「二澳」。新村約有150年歷史,但亦有指村裏四姓之一的龔氏祖墳,在清嘉慶時期已建成,因此新村成立年份可能更早,推算舊村和新村歷史共有約300年。
2012年二澳開展復耕計劃,翌年由二澳村長與商界人士組成「二澳農作社」,由村民與復耕團隊合作復耕,計劃中的農場規模約100萬平方呎,已復耕農地約佔10萬平方呎。為保留二澳農村特色,合作社除替破舊石屋進行簡單修補用作活動場所、儲物室及農場辦公室外,並沒進行任何龐大的興建工程,村內舊建築如村校和古廟等歷史遺迹全數保留,讓市民認識二澳村的舊時風光。
走過大澳長堤,進入鳳凰徑第七段,開始向二澳進發。
徒步到二澳
市民前往二澳遊覽要先從東涌乘巴士到大澳,逢星期六、日可在大澳乘街渡來往二澳,平日只可選擇陸路徒步前往。在大澳落巴士後,沿長堤走到最盡處,會看到鳳凰徑第七段的告示牌,靠海邊前行到分叉路口,再沿「萬丈布經牙鷹角」指示牌前行,走過海堤後,有路牌指示再靠左行數百米,便可看到二澳村。
「牙鷹角營地」指示牌的出現是告知大家終點在望。
進入二澳村範圍後,會先看到小碼頭及海神古廟,沿路直入新村,可在舊村校打卡留念。新村內種植了大樹菠蘿、木瓜等果樹,離開新村後進入舊村,陣陣稻香撲鼻,金黃色的稻米田終於出現在眼前。
星期六、日由大澳乘街渡到二澳,會在村內的小碼頭下船。
村內供奉北帝的海神古廟。
新村內有村民在打理植物。
進入舊村即可看到大片稻田。
7月底前可觀賞割禾
二澳的有機農地種植了較節省人力的水稻(油粘米),這款「二澳米」口感香滑軟熟,是以前香港人普遍食用的米。二澳米一年可種兩造,第一造於3月插秧、7月割禾;第二造在8月插秧、11月割禾。除二澳米外,農作社亦有種植芋頭、檸檬、大樹菠蘿、紅菜頭、洛神花等生果蔬菜。另外,農作社亦撥出部分土地作「社區農圃計劃」之用,提供技術支援,讓團體躬身耕種,與大自然交流,更會定期舉行不同類型耕作活動及體驗營,讓團體自行組織農村體驗或生態郊野活動,促進農場持續發展。
收割好的禾稻,集齊後會拿去打縠。
市民在7月份到二澳遊覽,更可觀看村民與義工在收割第一造稻米的情況,在前往參觀前,可到官方網頁瀏覽,報名參加不同的導賞團,如想深入體驗農村生活,更可參加露營團,農作社會提供營幕借用(4人/8人用)、基本設備(飲用水供應、冷熱水供應、洗手間、沖身處),只要帶備睡袋、替換衣物及電筒,即可在營地上嘗着稻香,抬頭觀星,享受農村的寧靜,與大自然來一趟親密接觸。
稻田種植的油粘米,除在大澳的農作社門市發售外,市民亦可網上訂購。
交通提示
1. 在港鐵東涌站乘坐11號巴士到大澳總站(車程約50分鐘)。
2. 平日徒步由大澳經鳳凰徑第七段進入二澳(路程約60分鐘)
3. 星期六、日大澳經水路到二澳渡頭:去程船期11:00、13:00、15:00、回程船期13:10、15:1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