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香港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本港第一季GDP按年同比下跌8.9%,創1974年以來最大跌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由第一季GDP跌幅來看,本港經濟已陷入深度衰退。
誠然,在黑色暴力及新冠疫情雙重夾擊下,香港經濟面臨的打擊和困難絕對大過SARS和金融危機之時,疫情全球蔓延,環球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這都為香港經濟復蘇帶來很大阻礙。此外,如果本港不能徹底根除黑色暴力,縱然全球疫情結束,香港經濟亦難回歸正軌。因此,香港經濟再出發除了依靠政府財政支持和企業市民自救,更需要恢復社會「人和」與穩定。
修例風波及疫情襲港,令本港GDP跌幅進一步擴大至負8.9%,出口、消費及投資均全線下跌。根據統計,第一季全港貨物出口按年下跌9.7%,服務輸出下跌37.8%,私人消費開支和投資開支亦分別下跌10.2%和13.9%。可以看出,現時本港無論外部需求還是內部需求都十分疲軟。疫情全球化令環球經濟活動都嚴重萎縮,料今年內各國限制措施都很難徹底解除,香港出口、零售及服務業需要做好長期受壓的準備。
百業蕭條、失業攀升、前景不明便是香港經濟如今面臨的慘淡現實,港府首當其衝應該在經濟下行之時擔負起挽救經濟和穩定就業的重任,除了在宏觀上制定經濟復蘇的政策,更須利用財政資金救急,助力中小企業和打工仔渡過當前難關、保住飯碗。港府已經合共推出兩輪抗疫基金,加上財政預算案中系列逆周期措施,涉資逾2900億元,佔本地GDP比重一成,如此大規模提振經濟政策相信能一定程度緩解市民和企業負擔,亦能發揮刺激內需及消費的作用,(本港疫情緩和受控也為此提供了良好條件)。關鍵是,要能快速落實政策,比如全民派錢1萬及資助僱員薪酬便應加快審批撥款速度。
但全球疫情至今仍不明朗,香港經濟活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完全恢復正常,救經濟肯定不能無限度僅靠政府,畢竟財政政策須遵循審慎及長遠規劃原則。因此企業和市民也須設法齊心自救,尋求新的營商模式,比如不少餐飲和零售商加推外賣、網絡銷售及快遞服務,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亦加速完善推廣電子網絡服務及APP應用程式,疫情警醒本港企業和市民創科發展是未來趨勢,經濟轉型升級是香港再出發的必經之路。
當然,提振復蘇經濟是如今全球性問題,但香港顯然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更艱難,因為除去疫情,本港還受社會運動及黑色暴力困擾,這個內部核心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縱然環球經濟開始步上正軌,香港也難以趕上復蘇步伐。在經過數月奮戰後,香港終於看到抗疫成功的曙光,但疫情受控,黑色暴力卻又捲土重來,近日多區陸續爆發商場示威運動,警方也接連檢獲非法爆炸品和自製彈藥等,這些事件都說明黑色暴力並未消除,仍是香港最大隱患所在。試問如果社會持續動亂,又如何談重振經濟?今時今日,香港經濟若要再出發,「人和」必定最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