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互聯網遠程上班的人是什麼樣的?

2020-03-24
來源:一條

  有人預言,2020年將成為中國遠程辦公的元年。

  其實早早就有一批人在這樣實踐了,他們稱呼自己為“數字游民”,不限于居家辦公,只要有電腦和網絡,他們甚至一邊環游世界,一邊工作。

  上:Jarod,Natália下:Lallas,方勇

  我們采訪了4位來自中國的數字游民:Jarod建立了“數字游民部落”的付費社區,一邊產出內容,一邊走遍了30個國家;Natália開了一家“云公司”,提供遠程資產配置諮詢,同時雇佣坐標在世界各地的員工,利用地理套利,賺着美元花馬币。Lallas辭去了高薪工作,一邊在線給學生培訓英語,一邊走遍了美國和拉美;方勇居家辦公12年,卻絲毫不感到孤獨,練就一身溝通技巧,正在努力創造“睡後收入”。

  如何利用互聯網賺錢?邊旅游邊工作,真的可能嗎?如何確保通過網絡建立的關系是靠譜的?這種生活方式的抗擊打能力強嗎?如果我也不想上班了,第一步該怎麼做?

  “擁有100萬,和活得像有100萬, 是完全兩碼事”

  Jarod,35歲,男,內容創業,已游民5年

  看我的生活,很多人會以為我巨有錢,全年都在旅游,去了30多個國家,每天花80%的時間在閱讀上,似乎從不工作。但其實我現在賺得比之前有工作時都少。

  擁有100萬美元和活得像一個百萬富翁,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很多人賺得多,但時間完全不自由。我認為,時間也是一種衡量財富的標准。

  我的第一份工作比較特別,在非洲乍得和喀麥隆接壤的一片廣袤的熱带草原上,做石油勘探工程师。連續工作28天,然後休假28天。

  每到休假,都可以跟公司申請買到全世界任意一個地方機票,積累了不少旅行經驗,也打開了我的國際視野。

  我的第二份工作就職于國內一家上市民營企業,被外派到迪拜做市場推廣的工作。每天和上司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只要他提出要求,哪怕是半夜我也要繼續工作。

  想到即便我升職到他的位置,他的生活也並非我想要的,而他上司的生活我也見過,也沒什麼可羨慕的。

  那是2015年,我30歲,感覺已經看透了職場,就決心辭職。

  Jarod在墨西哥卡門海灘

  其實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看到了一本書《每周工作4小時》,這是所有數字游民的聖經。但當時沒有資歷,也沒有存款,就只能先去上班。

  30歲那年,我攢夠了至少三年不用工作的錢(別用一線城市的花費水平來估算,其實讓自己活着並不費錢),回到內蒙古老家開始內容創業。

  從零開始學,包括怎麼做網站、平面設計、寫文章等等。第一筆收入來自知乎的一個高贊回答,我分享了“雅思口語獲得8.5分”的經驗,就有很多人付費來找我諮詢。所以我現在一部分的內容創作,是關于英語學習的。

  另外一部分是記錄下我如何成為“數字游民”的過程。我應該是中國最早開始推行這種生活方式的人,所以只要搜索“數字游民”,就會找到我的網站和社群,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品牌。

  現在收入一共來自三方面。一個是付費的社群,現在差不多有1000個付費的會員,我會為他們提供數字游民或者英語學習的相關諮詢。二是做產品推廣的佣金分成。另外是一些投資的收益。

  Jarod和妻子在波蘭

  我妻子是波蘭人,我們是在內蒙古認識的。她完全是受我的影響,現在也開始做內容,還有一個電商網站。

  現在的生活更像是很多人夢想中退休的狀態,真的沒有考慮太多“奮斗”。每天反正可以睡到自然醒,花80%的時間在閱讀上,抽1小時整理筆記,因為我需要大量的輸入,才能輸出好的內容。積累幾天,就會寫一篇文章。

  當你已經有一定的內容儲備,就像你前一天已經下好了多處漁網一樣,所有的網都沒有魚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不用去擔心,我今天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了。

  絕大部分數字游民的熱點城市,一個人一個月有1000美元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大概6000~7000塊人民币的樣子。

  現在我們正在哥倫比亞旅居,英語也不是特別好用,所以在學西班牙語,每周去健身房三次。剛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會留出1~2天的時間去打卡一些景點,或者去周邊一日游。

  有時候就是漫無目的地在大街小巷走一走,看當地人聚集在一起吃什麼,然後自己坐下來也嘗一嘗。

  在城市的選擇上,首先網速、基礎設施不能太差,其次就是物價要合理、氣候要好。東南亞特別受歡迎,有海、有山。

  保加利亞有一個地方叫班思科,冬天是滑雪勝地,夏天幾乎沒有人,所以數字游民就會在夏天去當地,以非常低的價格生活。要讓自己賺回來的錢,真正帮你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開了家‘云公司’, 學會地理套利,讓錢更值錢”

  Natália,27歲,女,金融諮詢,已游民2年

  我從小成績很好,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就在香港的一家諮詢公司工作,高薪又體面。可是我就是不太開心,好像沒有很自由。

  有一次在新加坡旅游,遇到一個來自德國的博主,他說他這7年來,從來沒有工作過,完全依靠網絡賺錢。他提到了“數字游民(digital nomad)”這個詞,我回家就開始搜,原來已經有很多人在這麼做,而且也不乏中國人。

  為了測試可行性,我先嘗試了一下遠程辦公。當我發現,即便在柬埔寨旅游,依然能和國內的客戶無障礙溝通時,我覺得這條路應該走得通。于是我辭職,跟一個朋友合伙開了一家做海外資產規划的公司,為客戶提供線上諮詢服務。

  剛創業的前三個月,其實收入挺少,差點有想過放棄,但又實在不想回到辦公室的無聊生活。當時選擇了去越南住一段時間,思考該怎麼解決,卻誤打誤撞開始了地理套利之旅。

  相比深圳、香港,越南生活性價比非常高,一杯咖啡只要10塊錢,原來換個國家生活可以更省錢。或許很多人認為呆在家最省錢,但思維很難被打開。

  

  

  Natália的日常

  我覺得做“數字游民”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實現“地理套利”。

  1. 貨币套利:我賺的錢有人民币、美金、港币、歐元,可是我現在在馬來西亞花的是馬币,就很爽!住上了市中心一個兩層的別墅,還有小花園!租金只有人民币4000多元。

  2.薪水套利:我們的公司是一種很松散的存在,它不再是一個辦公室和一群日日見面的同事組成的。我們聘請了一些東南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的人,他們的工資可能是國內人的一半甚至1/3。

  招聘神器UpWork可以一鍵接觸全球的人才庫,還可以設置大概的價錢和國家。

  我曾經踩過的坑就是不要請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人(略有地圖炮之嫌,但我的體驗確實不佳)。雖然便宜,但效率基本是不存在的。沒有面對面的溝通過,就需要挑人技巧,比如可以看過往雇主對他們的評價,或者給簡單的任務測對方水平。

  也完全不用擔心給了錢就跑路的現象,全程在網站上操作,還可以選擇先支付定金(比例自定義),然後按完成不同的任務進行分步“確定付款”。

  

  Natália在格魯吉亞

  3. 美元定存的套利。因為我個人對數字特別敏感,之前在越南我就去遍了全部銀行,看他們銀行利率。

  目前我發現利率最高的是在亞美尼亞,美元1年的定存利息大概在3.1~3.4%,格魯吉亞大概是3.25%。但國內基本只有1點多,在某些歐洲國家甚至是負數。這種最簡單的地理套利投資方式,我也常在網站上與大家分享。

  4. 人種套利。在亞美尼亞的時候,即使沒有化妝,都有很多人想找我聊天,因為那邊太少亞洲臉了。

  在游民的社群里,亞洲人很少,中國人就更少了,所以挺容易突圍而出的。當其他國家的游民,想在亞洲或者中國找些什麼東西,他們會第一時間來問我。一來是一種交友,背後也是商機。

  Natália在亞美尼亞的住處

  給客戶做資產配置,真的需要他們充分信任我們,但又是遠程服務見不到面,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但問題注定得被解決的,我自建了一個網站記錄我的個人成長和在各國的見聞,包括各種不為人知的投資機會。目前寫了有2年時間,慢慢就塑造了我獨有的個人品牌:常年在地理套利的文藝金融女。

  另外,我會格外注重服務的細節和品質,例如老客人曾經提及到某個國家,但我們暫時在那邊沒有具體業務的話,我會主動分享靠譜的資源給客人,感覺就是日常一些小細節,所以老客人一直會介紹給身邊的朋友。在這行,口碑還是最重要的。

  Natália的日常

  這2年我走遍了整個東南亞、以及外高加索區的一些小國家。很刺激,也很想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能去到哪兒。

  初到某個國家的時候,我一般第一時間入住民宿,去附近超市買日用品,購入手機卡,其實就差不多了,再逛逛附近有沒有咖啡館(我喜歡在咖啡館工作),這對我來說基本就“安定”下來了。

  當數字游民最大的挑戰是,真的要學會享受孤獨。當整個世界都在朝九晚五,你一個游民,還是創業游民,是很孤獨。

  選擇伴侶也很難,你要找到一個時間那麼自由的,又喜歡的,興趣愛好一樣的,外貌也要可以的,真的超難。而且數字游民都比較專注投資自己,不太想妥協的,要在這個群體中尋找,也是挺困難的。

  “游民的生活,讓我逐步走進自己的內心”

  Lallas,27歲,女,線上教育,已游民3年

  我的“游民”狀態是從2017年前開始的。當時我辭去了國內高薪的工作,走遍了美國和拉美。所有的生活費,都依靠“線上教學”獲得。說簡單點,就是通過視頻,1對1輔導國內學生英語,主要教授托福雅思。

  “數字游民”中的“游民”兩個字可能會被誤解為——一種逃避的、不負責任的、漫不經心的、放棄人生意義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恰恰相反,我們其實是最常思考人生意義的一群人。

  我曾經為了患有乳腺癌晚期的母親,過了4年“標准人生”,那段日子就像快進,就特別想讓媽媽看到我畢業、工作、結婚,看到我發光發熱,見證我人生的每一個重要節點……

  所以大學畢業後,我就在上海教托福,成為一個拿着高薪的教师,就是為了讓母親驕傲。

  可是漸漸我卻沒有辦法讓自己驕傲了,我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只有輸出沒有輸入,淪為了一個資本和教書的工具。

  Lallas和短期項目的同學們

  于是我辭去了工作,申請了美國一個短期教育項目,和來自全世界的20多個學生一起學習。

  每一個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項目和改變世界的願景來的。比如一個烏干達的同學,他的一個好朋友因為在家里整夜熬豆子,簡陋的炊具產生許多有毒氣體,朋友一家吸入了一氧化碳後全部去世了。于是,他就想做一個室內空氣淨化器,讓非洲人民免于這樣的苦難。

  這段經歷其實再一次堅定了我對工作的意義、人生的意義的認知,就是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創造一些價值,對社會和他人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

  項目結束以後,我又去拉美做了幾個月背包調研,想要探索一下旅游和教育相結合的可能性。

  這期間的生活費、路費,都是靠遠程英語輔導。我從來沒有打過廣告,生源都是親戚朋友主動介紹的。慚愧地說,也從來沒有認真做過財務上面的規划,餓不死就好了。

  我一般一段時間只接一兩個學生,工作並不是我生活的中心,純粹是為了支撐我的生活方式所必須要做的投入。而且我真的物欲超低,可以過極簡的生活,並不需要很多錢。那時候可能每周工作不超過10小時。

  Lallas在哥斯達黎加

  有的人會問我,我的這段游民的經歷,是不是“gap year(間隔年)”,最終我依然要回國,找一個正經的工作,維持生活?

  我認為它的意義是,讓我在探索世界的同時能真正專注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全新的生活可能吧。

  這種方式,可以是過渡的,也可以是長期的。我在美國的導师,他做了整整7年游民,一直在環球旅行而且打的都是零工,到處做服務生、潛水教練之類的。

  “數字游民”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把生活過到極致的人,而不是說,等我退休了,我再好好生活、好好體驗。

  雖然我喜歡地理上的流浪,但內心還是很渴望家庭带來的穩定和舒適,所以現在早早完婚了,丈夫也陪我天涯海角東奔西走。

  因為疫情,我剛剛從東南亞逃回杭州了。現在的這份工作是遠程辦公,團隊都在美國,我負責前文提到的項目在中國的招生和推廣。

  我不會說“數字游民”的生活方式是更輕松的。它不是適合所有人的,它需要你突破舒適區,更重要的是,你已經明白了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或者至少你知道你不要什麼。

  “數字游民也有高下之分, 創造被動收入,才是王道”

  方勇,38歲,男,網站開發,已游民12年

  我和大部分人想象的“數字游民”不一樣,但卻是個100%的游民。我比較穩定地生活在昆明,而不是浪跡在世界各地。我從事網站的設計與開發,已經遠程辦公有12年了。

  我和老婆是丁克,她有一份坐班的工作,時間上沒有很自由,所以我們每年出國旅行2次,每次2星期左右。

  從2008年開始,我遠程為一家美國企業工作,主要開發大型企業級的網站。

  我是一個比較喜歡獨處的人,沒有太多社交的需求,所以居家辦公也不會很難受。對我來說,和遠在美國的同事線上見見面,就夠了。

  每天早上7:30,喝完2杯意式濃縮咖啡以後,我就會在書房開始工作。工作到中午,然後自己吃飯,下午再工作兩三個小時,基本就停了,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運動一下,或者是看書。

  方勇最愛去海島度假

  在溝通方面,其實我覺得遠程的音頻、或者視頻溝通和面對面溝通沒有太大差別。但在用非即時的溝通方式上,比如發郵件,再加上有12小時的時差,需要特別注意。

  總結下來,就是要周到、“囉嗦”一點。比如今天我發一封郵件給我美國的團隊,是給他一個網站的鏈接,但是打開鏈接需要有密碼的。我不能“以為”他知道密碼,一定要把密碼寫上,然後再告訴他,如果這個密碼用不了的話,你再試一下另外一個。

  如果我不這樣子做的話,我發完郵件,就去睡覺了。他那邊醒了,發現打不開,他就做不了事情,就會浪費一整天的時間。

  另外遠程辦公,也是推薦要定期見面的。有時候我也會去美國,和他們見見,不能永遠遠程。

  方勇在新西蘭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8年後,我覺得不能再這樣賣自己的時間了。這份工作雖然地理上的限制被打破了,但時間上依然不夠自由。

  所以現在除了繼續為他們做一些活之外,我還在開發自己的網站,其中一個就是帮助那些想去海島旅行的人,在眾多的海島中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那一個,並能輕松找到代理或其它途徑完成酒店預訂。

  當網站成熟以後,需要我運營的時間就很少了,但收入卻會源源不斷地來。這樣的收入我們稱之為“被動收入”。

  我個人是希望被動收入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其實數字游民也是有等級之分的。自由職業者、遠程辦公都屬于初級的,偏高級點的數字游民的話,他們是賣自己的知識、內容、代碼、軟件,這些是可復制的,都是被動收入。

  Jarod在泰國北碧府

  作為最早踐行和推廣“數字游民”的中國人,Jarod有點像這群人的隊長。對于這種生活方式所带來的種種問題,他做出了一一解答。

  Q:一條A:Jarod

  Q:什麼是數字游民?

  A:第一,你的收入是完全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是線上的收入。第二,你能夠真正地去享受不受地理限制所带來的紅利,你可以自由移動。不需要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在特定的某個地點出現。能達到這兩點,就可以稱之為數字游民了。

  中國互聯網發展特別快,這次新冠病毒其實也讓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已經具備了第一點。但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沒有勇氣、外語不好、很難走出舒適圈、被房貸綁住了……而沒有去實現第二點。我就是想帮人們開啟第二點。

  Q:數字游民都是怎樣的一群人?

  A:以80後、90後為主力,男性會多于女性,有一大部分人是程序員轉型而來的。絕大部分人的英語都很好,受過良好的教育,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很高。很多人其實是放棄了高薪職業,甚至是來自華爾街和硅谷的。就是一群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還有故事的人。

  Jarod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

  Q:在國外長時間旅居,如何解決簽證問題?

  A: 其實南美這邊的國家,還都比較寬松。像墨西哥,直接入境就給半年的時間,而且你出境待一個禮拜,然後再回去,又會給你6個月的時間。

  像泰國的話,你可以去辦泰語、泰拳的教育簽證。巴厘島可以通過落地簽,然後再續簽的策略,一次也可以在半年的時間。

  Q:這是一種長期的生活方式嗎?如果有了孩子,還能繼續嗎?

  A: 我們也見過一些带着孩子的數字游民。我有一個朋友,他有兩個女兒,他會在全世界選2~3個固定的點,他對這些地方非常熟悉,比如哪兒去租房,孩子去哪上學,都已經打理好了,所以可以很快地進行切換。

  他們家現在半年的時間在夏威夷,半年的時間在澳洲。這兩個國家的公立學校都可以免費插班,包括外國人也可以。他的孩子就半年在這邊上學,半年到那邊上學。

  這次我出來,其實也带了一個這樣的目的,就是去帮自己選未來的固定的2~3個點,也可以進行這樣的一個輪動。

  Jarod在參與墨西哥亡靈節

  Q:這樣的“游蕩”,對你的意義是?

  A:這是一種體驗啊,我就是想要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吃從來沒吃過的東西。另外季節對我來說也非常重要,可以365天享受自己最愛的氣候。

  Q:作為“數字游民”,你都面臨哪些質疑?

  A: 很多人認為這只適合西方人,因為西方的福利待遇好,他們就算最後什麼都不干,也可以吃飽飯。

  這是一種誤區,但凡是想要成為數字游民的這帮人,都是有能力有追求的人。就像我,就算這件事沒有干成,最差還可以去學校教別人雅思口語。

  很多人就會說這樣做是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人管。但是現在在異地上班那些人,他們每年只有幾次機會可以看父母。但是我可以隨時去看我的父母。

 

  Jarod和妻子在巴厘島

  Q:如何保證這種生活方式的抗擊打能力,有交任何社保、購買保險之類的嗎?

  A:自己買商業保險。退休金的話,我自己專門開一個小的賬號,然後以基金定投的方式把這部分錢放在這里面,至少會產生非常穩定的回報。

  Q:做游民,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A:自學能力最重要。現在你想要學任何技能,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免費的教程,一點不比付費的質量差。

  英語很重要,因為互聯網上超過50%的內容都是英文的,中文的內容只佔2%左右,這就已經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料的豐富程度。

  我認為“數字游民”的門檻還是挺高的。光學習能力、英語能力,至少可以砍掉99%的人了。

  Q:既然99%的人無法成為數字游民,那這樣的生活方式可以带給我們哪些啟發?

  A:大部分人都可以從遠程辦公開始,至少解放自己的通勤時間。很多人每年的通勤時間加起來比自己的年假還要長,而通勤带來的焦慮已經被權威醫學研究證明是會讓人減壽的。

  很多人容易陷入一個循環:我去一線城市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但生活在一線城市本身就要花更多錢,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如果還買了房,就更是跳不出來了。

  想象一下如果可以遠程辦公, 即便離開了一線城市去別的地方生活,依然可以擁有高薪,還能带動其他城市的經濟,而那些無法遠程、不得不留在大城市的人,也能過得更好。我認為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Jarod在墨西哥

  Q:如果我也不想上班了,怎麼辦?

  A:先從裸奔資金入手,這是給你決定權的第1步。當你有債,你就不是一個自由的人,至少給自己預留1年的生活費吧。

  後面要怎麼做,選擇太多。我推薦所有人去看《每周工作4小時》這本書,會給很多人特別大的啟發。

  Q:哪些職業是適合“數字游民”的?給大家一些啟發吧!

  A:我非常尊敬的一個硅谷投資人Naval曾有過一個推測:舊時代,創造財富的杠杆是勞動力和資本,新時代的杠杆是內容和代碼。

  你可以通過寫代碼,創造一款帮助人們解決問題的付費軟件/服務。也可以創造一個持續為受眾提供某種正面價值的自媒體,然後通過带貨或者廣告的方式賺錢。

  這兩個是我比較推崇的,最終把你带到被動收入的一個方向。

[責任編輯:董岳昕]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