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熾華
特區政府新一年財政預算案將於周三公布。近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上揚示新財算案封面為淺咖啡色,意味已接近「赤字」。他聲言:撐企業、保就業才是關鍵,而且資源始終有限,不可能滿足所有人要求,紓困措施或赤字才是大家應關注焦點。我們支持司長的觀點,錢要用在刀刃上,理財仍須堅持量入為出原則。
錢要用在刀刃上,是用了錢,對本港經濟能壯筋骨或起死回生助長復活。自2018年3月至去年10月,本港因美國特朗普掀起中美貿易戰而受到影響,出入口貿易已每況愈下;去年6月至今反對派政客和黑衣暴徒在外部勢力唆使支持下打、砸、搶、燒,使公共交通被毀、銀行遭燒、商舖關門、商貿停擺,經貿受到嚴重破壞;又禍不單行,才踏入新年,新冠肺炎病毒來勢洶洶,令人流大幅減少,市民自我隔離不敢消費,酒樓和商場被迫關閉執笠,衝擊各行各業,整體經濟雪上加霜。因而政府的薪俸稅、利得稅和印花稅減少,估計今年度的財赤將達650億元,加上早前通過的以300億元作為抗疫防疫基金,預料下年度財赤將逾1000億元,這是個驚人的數字,故必須倍加小心堅持量入為出理財原則。
我們支持社會各界的建議:
首先,預算案須先紓緩中小企困境。中小企業是本港經濟基礎,它的存在,關乎市場繁榮、經濟啟動,及市民安生有了自力更生力量。但因暴亂、疫情雙重打擊,商場無人、市況蕭條,故協助他們渡過難關生存下去,便成首要責任。
其次,協助弱勢社群,應是在在之責。弱勢也者,指因商場、酒樓、企業關門執笠而失業難以謀生者,也指傷殘老弱孤寡者,這是協助的真正對象。而政府不能去協助有工不做的宅男和街上的暴徒。
其三,政府需對納稅人減稅。暴亂、疫情使他們被隔離在家或放「無薪假」收入大減,故建議一定額度的減稅。這是合情合理的舉措。
然而我們不同意每人(不分大細和窮富)派1萬元。以香港750萬人計,每人派1萬元,政府要用750億元,哪來那麼多錢好派?竭澤而漁,錢財耗盡,家業無存,香港成破落戶,誰都無飯食。量入為出,就是根據自身有多少收入去使錢,最緊要是留有餘地,免得饑荒年時餓死。這老祖宗留下的理財原則永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