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丏智
本港確診案例持續出現,而且部分患者並未到過內地,這說明病毒已經開始社區擴散。從全國防疫抗疫的總體情況來看,病毒之狡猾、疫情控制之棘手,可謂前所未有:有的確診患者潛伏期長達近30天;有的治癒者在出院10天後竟然又重新檢測出體內的新冠病毒,複成病患;有的連續20次血檢都呈陰性,卻將親密接觸者傳染後,自身才發病。這些都說明,病毒比我們預想的還要狡猾和兇猛。專家一直呼籲:防疫抗疫,人人有責。可是,具體到香港市民,是不是全部理解了人人之「責」?
我認為,人人之「責」,主要有三個方面:
防疫要從自身做起
一是心中有「責」。作為市民,要相信科學、尊重科學,要在科學和常識的指引下,認知疫情,提高防疫抗疫的整體意識和責任感。比如,作為香港市民,要從大局出發,清醒地意識到任由疫情在社區傳播蔓延下去,那麼每一個人都沒有安全之地。這樣,對於政府開闢隔離地點、指定發熱門診,就會多一份科學層面上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地反對。目前,仍有一些社區的居民不顧規模性聚集的風險,反對政府在疫情來勢洶洶的當下採取的種種措施,反對的聲浪裏卻沒有一條是來源於科學的依據,只是擺出「凡是政府主張的我都反對」的姿態,這種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心態,就是心中無責的表現:危局之下,如果750萬市民不齊心攜手,怎麼可能戰勝疫情、早日恢復祥和的正常生活?
二是行為盡「責」。專家很早就開始呼籲:要減少聚集性活動。政府帶頭制訂了政策,有關辦事機構實行輪班制,遠程辦公以減少聚集。包括中資企業在內的香港很多大型企業,響應政府號召,也開啟了遠程處理事物的模式。但具體到每個市民,人人有責體現到每一天的每一個行為裏,要高度自律:少出行,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這些行為看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堅持下來並不易。疫情的爆發期還沒來,就已經有些人開始了聚餐,雖然動輒四五十人的聚餐鮮見,但諸如三五成群地約飯、十個八個地聚會等活動並不少。這無疑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市民在家憋悶久了,去野外行山透氣,這無可厚非,但令人遺憾的是,有市民把廢棄的口罩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的同時,更為清潔工作帶來了感染疫情的風險。
少些口水多些承擔
三是謹慎詈責。疫情蔓延以來,有種現象很不利於防疫抗疫:網絡上,指責的聲音多,建議的聲音少;謾罵他人的聲音多,反思自身的聲音少。更有甚者,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為了實現自己的選票政治,不惜造謠污衊、挑弄是非,極盡抹黑之能事。有些公眾一時間不明就裏,跟詈責,以致於政府和不少防疫專家要一面忙防疫抗疫,一面忙闢謠解釋。這實在是耗費了不少精力。比如接滯留湖北的港人回家這件事情,政府聽從專家意見,一方面積極協調,確保在鄂港人的安全和生活條件,一方面加緊安排兩千多名港人回港後如何科學隔離和救治。但一些人對這些努力和做法視而不見,盲目地詈責政府「接人」。這樣的做法實在不是盡責之舉,還是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