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生
新冠肺炎比SARS可怖嗎?這是一個大家常常談論又非常關注的問題。
數據顯示,不論確診人數,抑或死亡人數,今輪新冠肺炎均已超過SARS。由是觀之,誰又敢說今次疫情不可怖呢?然而,比較數據不宜只看實數,也應同時衡量比率。打個譬如,車禍所造成的受傷和死亡人數,必然遠較SARS及新冠肺炎為高;就以本港為例,過去十年交通意外每年均造成逾100人死、萬多人傷,反觀本港新冠肺炎迄今僅令1人死亡——那麼,難道說汽車非常可怖嗎?
傳播力與死亡率的考量
新冠肺炎之所以令人生畏,主要在於它是全新病毒,大家對此所知不多。例如傳播途徑,究竟是經飛沫傳播,還是可透過氣溶膠傳播,甚至可由糞便及糞渠傳播?目前均沒確切答案,包括不同途徑的傳播力分別有多大,以及分別有多大需要防範。又如疾病本身有多毒,究竟目前的治療方案是否有效?會否帶來嚴重後遺症?能否盡早研製疫苗?面對一種全新病毒,當中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抱持寧緊莫鬆、安全至上的態度應對,絕對理所當然。
不過,疫情來到目前的階段,我們對病毒的認知已愈來愈多,不應再輕易跌入早前的恐慌裏。必先釐清,站在公共衛生角度審視一場疫情,有兩個指標至關重要,分別是傳播力與死亡率。再以前述的交通意外為例,當每日有數千萬以至上億計的車流行走,惟每年則只有百人在馬路喪命,相關死亡數字肯定不是完美、理想,也肯定存在進一步降低的空間,但對普羅市民來說,這個「風險」至少是「可接受的」,至少不會窒礙人們的出行意欲。再舉兩例:愛滋病的死亡率雖然很高,但由於傳播能力不強,所以公共政策上至少不會要求患者強制隔離;至於普通感冒的傳染性雖然很強,但由於死亡比率不算很高,所以也不會要求所有感冒者強制隔離——換言之,唯有傳播力與死亡率同樣地高,公共政策才會高度針對關注處理;若然兩者其中一項不高,則斷不需要陷入非常時期及祭出非常手段。
作為新冠肺炎的重災區,武漢所示的傳染和死亡數字無疑不低,至今有近2萬人感染、近800人死亡,而湖北的數字亦分別高約3.2萬人和1000人——毫無疑問,對武漢及湖北來說,疫情不可謂不嚴峻。可是,換作境外,情況則恐大不一樣,目前不計內地及港澳台,全球確診個案約為300多宗,死亡數字更僅得1人,許多國家的確診個案都屬個別個案,包括沒有觸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兩相比較,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某些個別地方的傳染性與死亡率很高,但絕大多數地方的傳染性與死亡率卻很低。由此可以再引伸一個結論:某些個別地方因為特殊原因而疫情嚴峻,但普遍來說病毒並無出現較高的傳染性又或較高的死亡率。
不要忽視「陰性」結果
發明家愛迪生在測試什麼物質可以作為燈泡的燈芯時說:每一次的失敗,等於排除了一種物質;經過無數試驗,他卒之找到鎢絲,電燈泡便橫空出世。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不要忽視「失敗」的資訊。事實上,各地政府對新冠肺炎寧緊莫鬆的防控工作,便提供了大量「失敗」數據,亦即所謂的「陰性」結果。
例如香港,每宗確診個案背後都衍生大量需要隔離個案,當中絕大多數的「緊密接觸者」均呈陰性反應;也就是說,並非所有「緊密接觸者」都受感染,而且是不感染者遠比受感染者多,好像高鐵同卡乘客就沒被廣泛傳染,更莫說出現相隔好幾十米的大廈互傳個案。又如外地,許多地方目前僅錄個別確診個案,相關病者的家人、同事、同學等等「緊密接觸者」亦不見得全受感染,否則確診數字便不會長時間維持低位,也反映新冠肺炎的傳播力未必如初期設想般嚴重。必須強調,上面已包含「潛伏期」的考慮,即無論香港抑或外地,都未見有潛伏患者在各個社區廣泛大量地「播毒」。
隨時間推演,大家除了關注確診「陽性」數字,愈來愈多「陰性」未受感染的數字,難道不也反向證明了病毒的傳播力嗎?同樣地,大家除了關注疫情的「死亡」數字,亦應關注「治療」數字的後續發展。
文化因素推高內地疫情?
那麼,為何武漢及湖北的數字特別驚人?具體答案仍待專家查證。惟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病理因素,其他文化因素也不能忽視。
例如,與2003年SARS比較,中國早就今非昔比,由城市化的發展,武漢人口及流動如何火速膨脹,到國民外遊成風,在全球化下中國人的足走遍世界,均使今次疫情的數據超過SARS。再次以交通意外為喻,一個地方若然連馬路都無,一個地方則是汽車熙來攘往,你說哪個地方的傷亡數字更高?尤其是,今次疫情正好撞春節與春運,也令內地疫情擴散速度火上加油。
中國與外地不同的另一文化因素,乃是共食文化,一碟菜、一個火鍋均由全體分享,因而容易互換唾液以至病毒,不似西方或日本等各人只吃各自的食物。近日香港所現的打邊爐傳染案例,19人聚餐時有近一半人感染,一方面顯示病毒並未可怕到有能力傳染所有人,另方面也反映病毒很可能在共食之時廣泛傳開。
總括而言,隨着數據愈來愈多,新冠肺炎已由「全新病毒」變為「半新病毒」,象顯示它或許不及SARS可怖;饒是如此,新冠肺炎還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病毒,尤其對年老及長期病患來說,他們是目前染病失救的主要一群,所以大家誠不能掉以輕心,包括要小心勿將病毒帶回家中——然而,要說恐慌嗎?要人人自危嗎?只要做好個人衛生工作,則毋須太過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