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聰
歷時半年的修例風波稍為喘息(仍有可能捲土重來),慘淡行業本以為尚有一線生機,豈料新冠肺炎疫症殺到。常言道零售未必最慘,因為要買的始終要買,去年可等不亂才出街;至於今年,君不見某些店舖大排長龍,有些貨架空空如也,該買的固然極速掃光,就算不該買的也被不必要地囤積居奇。你道購買力差、市道不好嗎?真的見仁見智。
不過,有些行業就真慘淡了,無就是無。航空業還未算最差,無客運都尚有貨運;至於旅遊和酒店,就真的幾乎全面停頓。之前寫過旅業,今次看看酒店。酒店數字多,但重要的其實僅兩個:一是入住率,二是平均房租,兩個數乘出來就反映收益有多好。不過,由於數字包含銀碼,故還是從歷史角度比較不同年代較好;單一報數意義不大。
本港的酒店入住率一向不錯,近十餘年大多日子都在八成以上,甚至通常達九成。九成其實是「很爆」的了,外國不少地方即使大城市,「吉房」也甚少得一成這麼緊張。重溫SARS時的兩個最慘月份,入住率低至兩成。最新數據截至去年12月,疫情未發,入住率低至近六成,比得上金融海嘯谷底。跟當年不同的是,昔日插水不會持續多月。
至於日均房租,縱住宅樓價、租金仍升至去年,但酒店房租早於2012年已見頂。其實在2016、2017年間即使經濟仍好,但入住率回升是由減租所帶動,反映競爭激烈;這跟之前SARS和海嘯不同,當時大圍境況皆差,早已減租、通縮。市場本已飽和下,再有衝擊確很容易導致結業潮。現在業界最看不通的,是新冠肺炎後修例風波會否捲土重來。
窮則變,變則通。的確,近月已有酒店變相轉做本地的住宅租賃。既然住宅租貴,適逢酒店無客,這亦不失為救亡方法。然而,縱有本地單身遊牧民族不介意入住酒店,又可挽回多少損失的入住率?看來要多看幾個月才知,屆時疫情或已受控了。
facebook.com/kachung.law.988
lawkach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