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压力之下,股市难免波动。但多家投资机构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未必超过2003年的“非典”;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资本市场没有显著的影响。
不惧疫情压力影响,2月3日A股鼠年春节后开市。
沪深三大股指早盘大幅低开,沪指跌8.73%,逼近2700点,深成指跌9.13%,创业板指跌8.23%,之后跌幅有所收窄。交通运输、证券板块跌停,医药板块跌幅较小,与口罩、流感相关的多只概念股涨停。从历史开盘跌幅看,沪指8.73%的跌幅创1997年以来的纪录。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746.61点,单日跌幅7.72%,深证成指收于9779.67点,跌幅8.45%,创业板指收于1795.77点,跌幅6.85%。全市场跌停股票数据超过3000只。
尽管A股大幅下跌,北向资金仍然火力全开,逆势抄底。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入181.91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36亿元,创下单日历史记录。
开市之前,证监会连续发声稳预期。为应对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出现的股票质押、融资融券、债券到期等市场运行风险,证监会给出了特别举措,并向券商下发通知,自2月3日起暂停融券卖出业务。
证监会表示,股市是经济社会的晴雨表,同时也具有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长期走势。
短期负面影响之下,市场难免波动,机构理性分析指出,“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未必一定超过“非典”,中长期来看,疫情对资本市场没有显著的影响。也有机构投资者2月3日对《财经》记者表示,市场最大的跌幅已经完成。
多数机构依然维持年前的观点,看好科技股行情。有分析指出,本周市场补跌将带来“黄金坑”,尤其是优质科技股调整带来的机会。
疫情短期影响凶猛
毫无疑问,对A股乃至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2020年开年最大的黑天鹅。
1月20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病毒确定存在人传人现象,呼吁大家提高警惕。次日,A股大幅受挫,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跌破3000点大关。
2月3日,A股如期开盘,三大股指大幅下跌。沪指跌8.73%,逼近2700点,深成指跌9.13%,跌破10000点,创业板指跌8.23%,跌破1800点。从行业上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证券板块跌停,半导体、新材料等板块跌幅明显,医药板块跌幅较小,与口罩、流感相关的多只概念股涨停。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746.61点,单日跌幅7.72%,深证成指收于9779.67点,跌幅8.45%,创业板指收于1795.77点,跌幅6.85%。全市场跌停股票数据超过3000只。
期货市场亦是满盘皆绿。铁矿石、螺纹钢、原油、棕榈油、鸡蛋、橡胶、沥青、热轧卷板、PTA、沪铜、棉花等多数品种跌停开盘。
尽管A股大幅下跌,北向资金仍然火力全开,逆势抄底。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入181.91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36亿元。
A股开市前,海外市场早已做出反应,全球股市普跌,避险情绪上升。
其中,标普500和纳斯达克分别下跌3.01%和2.68%;和中国经济绑定较深的韩国、日本,股市下挫同样非常明显,韩国综合指数下跌5.66%,日经225指数下跌2.48%;对A股开市走向有指向性作用的富时A50期货下跌7.04%,创6个月来的新低。
与内地联系最紧密的香港市场受到了明显冲击,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大幅下跌5.72%、6.5%。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下跌6.48%,招商银行下跌5.01%,万科A下跌8.15%,春节假期受益于《王者荣耀》等手游的腾讯仍然下跌3.32%。
“疫情对港股的压制时间起码持续两个月以上。”丹阳投资首席投资官康水跃表示。
疫情笼罩市场,而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最直观的数据则是国家卫健委每日公布的疫情扩散情况。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截至2月2日24时,确诊病例共计17205例,重症2296例,累计死亡361例,累计治愈出院475例,另外,疑似病例共21558例。
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陈达飞指出,2月1日的数据显示了多处积极信号。例如,新增疑似病例在连续多日攀升后似出现转折,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首现下降,重症率继续低位徘徊,累计康复病例首超死亡病例,且死亡率仍在下降。这些数据反映,多管齐下的防控举措在逐步起作用。
数据显示,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连续两日减少,拐点似乎已经出现,但湖北省内增速仍较快。陈达飞表示,武汉等地疫情扩散的速度超过了当地医院加纳能力,前期因为不能住院和确诊的病例,由于医疗资源的补齐,仍会反映在数据中,尤其是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投入使用之后,将新提供近3000床位,可能会提高武汉疑似病例转换为确诊病例的转换率。
后续疫情如何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根据2003年“非典”疫情的演变,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此次“新冠”疫情在2月中旬左右进入“缓和期”,即日度新增病例开始下降,在2月底或3月初进入“平台期”,即新增确诊人数降至“零星”水平。
“疫情的短期影响直接来自于人流限制,间接影响来自于市场预期。它们都会严重影响市场活力。但前者可能是当前必须承担的代价,而后者严重考验我们社会上下的危机管理能力。”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财经》记者表示。
信心与口罩一样重要
防疫须戴口罩,而A股,需要的是信心。
关于股市开市时间的确定,此前市场有观点认为,受疫情影响,证监会应再次延迟开市时间。证监会表示:“2月3日股市开市,是权衡各种因素的结果。不论是2月3日开市还是继续延迟,均有利有弊,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证监会认为,继续延迟开市有利于消化恐慌情绪,但也会带来众多新的问题,包括A股休市时间越长,积累的各种压力会越大、不确定因素会更多;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将于2月3日开市,股市单方面休市,可能导致跨市场交易的投资者出现流动性困难;A股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长时间休市会影响跨境投资者交易的连续性和顺畅性。
“更为重要的是,股市交易规则不宜随意更改,否则会影响市场预期。股市是经济社会的晴雨表,同时也具有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对此要一分为二看待。”证监会强调。
对于可能出现的市场异动,证监会也表示,将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底线思维,出台和研究对冲工具,缓解市场恐慌情绪。
特殊时期,证监会决定,自2020年2月3日当晚起暂停期货夜盘交易。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强调,要“尊重市场规律,体现监管弹性”,从便利企业直接融资、延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发行债券等业务时等四方面推出9项举措,加强金融服务力度,稳定市场平稳运行。
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疫情严重地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给于差异化信贷支持、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到期贷款还款困难的可以展期或续贷等方面提出了30条举措。
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建议在稳定和控制疫情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即要加大开放市场、降低企业税负,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尤其是对民营企业要在资金和成本压力上加大扶持力度。同时也要通过采取放松管制强化监管的组合拳,助力中小企业。否则,目前非常时期的政策扶持,也有可能会产生疫情过后脱实向虚、资本外逃的后遗症显现。
2月2日晚,据了解,多家券商已接到证监会通知:2月3日起暂停融券卖出业务。在市场人士看来,此举减少市场空头的意图明显,有利于抑制股市波动幅度。
另据东方财富数据,截至1月23日,两市融券余额为115.61亿元,较年初有所降低。
央行的流动性呵护也如约而至,同时在公开市场“降息”。2月3日上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1.2万亿流动性,并同时下调逆回购中标利率10个基点,7天和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由2.50%、2.65%下调至2.40%、2.55%。
机构中长期并不悲观
疫情黑天鹅对股市究竟影响如何?不少受访机构认为,短期来看,存在一定冲击,但从中长期走势看,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疫情的影响并不显著。
苏宁金融研究院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慧君对《财经》记者表示:“短期内我们认为A股会深度下跌,这一波下跌主要是避险情绪引发的,逻辑上是杀估值。中期来看,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远大于非典时期,会导致市场进入杀盈利的阶段,不排除既杀估值也杀盈利的戴维斯双杀。”
顾慧君认为,影响大过“非典”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非典发生在2003年,宏观经济蓬勃向上,而现在整个宏观经济还处于缓慢探底阶段;二是2003年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投资受疫情的影响小,回弹快,而当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明显,恢复需要时间;三是2003年我国刚加入WTO,和世界经济还未深度绑定,现在我国入世已18年,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和世界深度绑定,疫情对进口和出口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而从长期来看,顾慧君表示,结合历次疫情后资本市场的表现,疫情对资本市场没有显著的影响。
梁红则表示:“‘新冠’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未必一定超过‘非典’。”
梁红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影响的持续时间可能较短。与非典相比,此次严格隔离防御措施采取的时间更早且范围更大,因此“新冠”疫情从爆发 到进入“缓和期”的时间可能比“非典”更短。另外,此次疫情的影响区域集中在湖北省,而“非典”时期则呈“多点爆发” 的局面。
从政策反应上来看,央行等五部门于2月1日联合发布通知,表示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采取降低贷款成本、增加信用贷款、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 支持。
梁红指出,鉴于大部分政府工作目标和方案尚未正式宣布,包括信贷额度、 增长目标、财政赤字规模等,由此看,逆周期调节的空间也更大。
对于开市后的市场走势,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官方磊认为:“疫情对于资本市场的冲击肯定是存在的,但空间和时间可能相对有限。今年春节前A股已经释放了部分压力,再经过了一个假期的消化,加上03年非典的经验借鉴,市场情绪可能会释放得比较快。参考过去几次的疫情事件,资本市场持续下跌2周左右,随后就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
方磊对于长期趋势依然乐观,他表示,2003年虽然经历了非典,但全年上证综指仍累计上涨10.3%,5月中旬疫情开始稳定后,前期跌幅较大的行业均有所反弹,此次随着疫情的控制,市场将会回到长期向好的趋势中,在政策呵护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未来仍然是成长股为主的行情。
“疫情会在短期一段时间内影响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但长期影响较小。”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宗合表示,“如果将经济比作人,则突发疫情相当于得了一次重感冒。感冒未来肯定会康复,不会影响经济的长期竞争力、长期潜在增长力和韧性,我们不宜过度放大短期情绪,而忽视长期力量。”
不过,对于此轮被热炒的口罩、疫苗、诊断检测等医药概念股,中泰证券李迅雷团队提醒,投资者对涨幅较大的概念股需要保持理性,谨慎参与。即使是当年“非典”,相关概念股的实际利好都非常有限,市场情绪引起的股价波动往往过度。
光大证券医药团队认为,短期看,历史上重大疫情带来预防、诊疗过程中直接相关的器械、药品需求增长,往往拉动医药行业整体需求提速。但由于疫情是阶段性的,行业需求在下年或因高基数而明显降速。从稍长时间维度看,有业绩实质性兑现的标的最终涨幅较大。
此前,在一片恐慌情绪中,科技股有着不俗表现,未来能否持续?
清和泉资本认为,决定行业表现的核心因素是经济驱动模式和行业业绩预期,当前不管是从信用-过剩货币周期判断,还是科技驱动周期判断,科技行业预计仍受追捧的概率较大,且科技行业本次基本面受影响的力度相对较小,但是科技行业要特别堤防宏观政策的边际低于预期、系统性恐慌带来的明显补跌。
方正证券认为,“科创板+创业板+券商”的“三驾马车”仍是左右A股市场走势的关键,应以中长线思维关注科创板、券商及硬核科技,坚决回避去年涨幅过高的泡沫化非高成长性个股,回避退市风险股。
“市场中长期的趋势和结构主线逻辑都没有被冠状疫情所破坏。我们认为,下周市场补跌的本质其实是带来了战略布局“黄金坑”,尤其应该特别珍惜优质科技股调整带来的难得机会。”安信策略团队表示。(记者 郭楠 王颖 张欣培)